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提起煙臺,外地人總能想起張裕、北極星等等,作為煙臺人的你,知道這些讓煙臺名揚海內外的這些明星企業是誰創立的嗎?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煙臺第一代企業家們。

張弼士

煙臺張裕葡萄酒創始人

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有一位潮籍的華僑企業家,他所創造的葡萄酒品牌馳名中外,他是“實業救國”中的最重要僑商代表之一,被美國人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他既是實業家,同時也是慈善家,他就是張裕葡萄酒的創始人——張弼士。

張振勳,字弼士,出生於廣東大埔縣(今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十幾歲便下南洋謀生。1858年,他來到荷屬巴達維亞城(今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起先在華僑所開的紙行當店員,後來憑藉自身商業才能經營米店、酒行等。

後來事業不斷擴大,他不僅在馬來西亞創辦採掘錫礦的東興公司;還與張煜南、張鴻南兄弟合辦裕昌、廣福兩家遠洋運輸公司,逐漸成為了南洋僑商中的佼佼者。

創辦張裕釀酒公司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振勳從法國領事處得知中國煙臺葡萄可釀造上等名酒。經過複雜的考察和論證,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斷嘗試,張振勳先後聘請多國釀酒師,重金購買國外先進設備,引進優良葡萄品種,最終建立起我國最早採用現代科技釀造葡萄酒的大企業。

其所釀出的葡萄酒在中外博覽會中屢獲金獎。孫中山先生品嚐過張裕葡萄酒後,寫下“品重醴泉”四個字,並邀請他出任中國商會聯合會會長等職。

李東山

煙臺北極星鐘錶創始人

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李東山(1873~1946)名樹桐,字東山,威海市人。民族實業家,中國鐘錶製造工業創始人。少時家貧,十幾歲便當起肩挑小販。

15歲經堂兄保薦,在煙臺恆興德商行當小夥計。李善解人意,為討東家喜歡,不久認東家孫文山為乾爹。但因不願受行規約束,一年後又退出商行,仍做小販。李東山善與人交,有極善經營。

1891年開辦一水爐小鋪,兼去海關叫行,資本不夠變向乾爹借貸。因常去海關叫行,很快與經營拍賣的奧地利人混熟。每當李東山叫行時,物品起價很低,且一叫便停,因之獲利甚豐。

1892年,李東山將水爐小鋪擴建為德順興五金行,資本為墨幣(墨西哥)300元,主要經營小五金和百貨商品。其經營方式是:專事缺門,獨得其利。

到1904年,資本已增至3萬墨幣。

1911年辛亥革命倡導剪辮子,李東山大量購進帽子,高價出售,獲得厚利。此後,又在煙臺開辦同志玻璃廠、瑞興制傘廠,在威海開辦威新花炮廠(後遷煙臺)、同慶順鑲錫店等,這些廠店在煙、威一帶均為首創。

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1915年初,德順興五金行經銷日本馬球牌座鐘和零件,李東山看到鐘錶製造業有利可圖,遂於當年7月以德順興五金行資產投資2.5萬元,在煙臺朝陽街南首東側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族鐘錶工業---“寶時造鐘廠”。

1920年後實現鍾機自制,寶時造鐘長也逐漸興旺起來。為與日本“馬球”牌鍾爭奪市場,李東山將一架座鐘的賣價由5元(成本4元)降至1元多,每架座鐘還外贈毛巾1條。

1928年後,全國各地掀起抵制日貨運動,德順興也努力改進技術,精打細算,其產品質量不僅趕上日本,價格也低於日本,且講究信譽,保修到底,產品暢銷滬、寧、穗、渝等大城市和香港、南洋群島等地,至1931年,工廠職工已發展到500餘人,年產座鐘、掛鐘5.5萬多隻。

1938年日軍侵佔煙臺後,偽商會擬聘李任職,日本人提出與其合夥經營,李均予拒絕。

1939年,日偽以李東山曾開過花炮廠搞硝磺資通八路軍為名,逮捕其子李殿章,嚴刑拷打,羈押數月,李東山被迫與日本人共同開設華興商行。日本人並未出資,只是從中巧取豪奪。李還曾在東亞毛紡廠、威海火柴廠、煙臺啤酒廠、煙臺發電廠、鉅興銀號、德順興魚行、錦章照相館等企業投資。

30年代末,李東山已不過問工廠的具體事宜,閒居在家。1946年7月24日,在煙臺病逝。

孟鴻升

煙臺瑞蚨祥創始人

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瞭解煙臺瑞蚨祥的歷史,還是要先摸清瑞蚨祥商號的發家史。瑞蚨祥商號的創始人叫孟鴻升,他是孟子的後裔,濟南府章丘縣舊軍鎮人。

最開始孟鴻升經營土布,後來隨著經營規模逐漸擴大,經營品種也日益增多。隨著經營範圍的擴大,孟家發展到第二代時,孟洛川以其家族在舊軍鎮發家的實力,開始向京、津、滬等大城市拓展,並委託在北京前門外布巷子經營寨子布多年的本族兄弟孟覲侯在大柵欄開了瑞蚨祥綢布店。

於1894年開業的煙臺瑞蚨祥是濟南瑞蚨祥的分店。設址於芝罘區北大街東頭路北,門牌號為286號。店門兩旁豎著楹聯,左邊刻著“裁雲錦”,右邊刻著“織衣裳”。門上掛著“雲漢天章”的橫匾。店門朝南開,面向北大街。字跡皆出名人之手。很多年前的老煙臺就有這樣一首童謠:“北大街,東西長,中間有家瑞蚨祥,左邊裁雲錦,右邊織衣裳,雲漢天章正當央。”鄉下人常常會根據這首童謠找到瑞蚨祥。

在煙臺瑞蚨祥開業的時候,清同治狀元、工部尚書陸潤庫在甲午年為它題寫了“天孫雲錦”的匾額。清國子監祭酒、南書房行走王懿榮為它題寫了“霞彩繽紛輝錦繡,天工組織煥絲綸”的對聯。店堂除了高掛名人寫的匾額,還掛著“言無二價,童叟無欺”的招牌。

煙臺瑞蚨祥的東家孟傳珊是章丘舊軍鎮人。最初家業甚微,以後經營小本商業,逐漸積累了一些資本,又置買了一些土地,便一步步發跡起來。當時的瑞蚨祥主要經營綢緞、呢絨、棉布、皮貨、壽貨,兼營茶葉。

王益齋和李介臣

煙臺啤酒創始人

1920年,受俄國人愛喝啤酒,切國內啤酒銷量大的影響,榮成人王益齋和李介臣籌資10萬銀元,創辦了膠東醴泉啤酒公司。廠址位於上夼村西北部水質甘甜的“老虎巖”旁邊。

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經北京政府農商部立案,膠東醴泉啤酒是國人自辦的第二家啤酒廠。(第一家為北京雙合盛。)

藉著港口的便利,醴泉啤酒從德國、捷克、荷蘭等地進口酒花,從東北綏芬河一帶購進大麥,次年便生產出了第一批“三光牌”啤酒20噸,並出口到東南亞一帶。

鼎盛時期,醴泉啤酒不僅壟斷了膠東地區的市場,南至上海的十里洋場,北到海參崴,總經理王益齋成為商界無人不知的大亨。一度資不抵債,創始人篳路藍縷

然而到了1930年,因為受外貨傾銷和內部分歧,醴泉啤酒連年虧損,面臨倒閉,王益齋四處奔波,籌得資金20萬,重振民族企業。

1934年,醴泉啤酒發往上海的2萬多箱啤酒,卻因經銷公司經理病故,收不回貨款。1935年,虧損10萬餘元,資不抵債的醴泉啤酒被中國銀行煙臺支行接管。

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創始人王益齋等人再次奔走籌資,終於籌集股金50萬元,在5年後的1940年還清欠貸。

此後,醴泉啤酒聘請專家,科學管理啤酒生產,產量和名聲再次崛起,打破外國啤酒壟斷上海的局面,名噪全國。

1966年,醴泉啤酒改為國營煙臺啤酒廠,並在七十年代研發生產出黑啤,並在八十年代率先研製成功以小麥為主要原料的白啤,形成了黃、黑、白全系列啤酒,成為全國產品最齊全的啤酒公司。

這些人,曾頂起了煙臺經濟的半邊天...

20世紀九十年代,煙臺啤酒與世界四大啤酒集團之一的日本朝日株式會社合作。並在1993年註冊成立煙臺啤酒青島朝日有限公司,煙臺啤酒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