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頻道花41萬元買粉,粉絲流量經濟在哪裡?

2019年4月15日,全通教育披露,2018年斥資40.2萬元,通過外部渠道為吳曉波頻道新增用戶41.74萬。

所留存的關注用戶合計約為21.95萬人,佔2018年末“吳曉波頻道”月均關注用戶數的6.35%。

吴晓波频道花41万元买粉,粉丝流量经济在哪里?

此時,距離全通教育宣佈擬15億收購巴九靈,過去了20多天。

巴九靈是吳曉波的公司,吳曉波頻道是巴九靈的賬號,深交所當即下發兩則問詢函,讓吳曉波成為焦點。

20天裡,話題始終沒離開一個名字,吳曉波。

我,一個兢兢業業在電商公司工作的小運營,為粉絲增長轉化焦頭爛額之際,驚訝於頭部自媒體“吳曉波頻道”也會買粉。

吴晓波频道花41万元买粉,粉丝流量经济在哪里?

4月15日,全通教育集團(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全通教育,300359)發佈了對深交所下發給該公司的第二封重組問詢函的回覆。

回覆函中透露,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關注用戶數量實現了持續穩定增長,自2017年初至2018年末,“吳曉波頻道”月均關注用戶由222.78萬人增長至345.88萬人。

吴晓波频道花41万元买粉,粉丝流量经济在哪里?

全通教育擬收購巴九靈公司96%股權,收購作價為15億元,巴九靈公司運營著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公告顯示,巴九靈在2017年和2018年均為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採購了外部增粉服務。

吴晓波频道花41万元买粉,粉丝流量经济在哪里?

簡單來說,在2017和2018年之間,花了41萬,買了42萬粉絲,一個粉絲一塊錢。

1

吳曉波頻道的寫作特點

作為更熱衷於研究文案,UGC內容輸出的運營者,對於吳曉波頻道其實藍藍關注的並不多,只是在鋪天蓋地的互聯網上總能遇見他的大名。

特別是年初吳曉波頻道獲1.6億A輪融資,上海巴九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是估值20億元之後,他儼然成為了金融自媒體領域的一面旗幟。

如果說咪蒙給大家的是極端感性、新世相遊離餘感性和理性之間,那麼吳曉波帶來的就是絕對的理性。

吴晓波频道花41万元买粉,粉丝流量经济在哪里?

自媒體內容領域也就無非幾塊內容:情感、社會、娛樂。

吳曉波頻道屬於關注人群更少更垂直的金融類。

吳曉波頻道推送的文章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文章內容裡面沒有太多華麗的詞彙、寫作手法

2、基本上都是口語化的經濟常識

3、用大量的數據、舉證,預設和各種可行性建議構成了全文

4、整體感覺更像是用數據和絕對理性堆砌起來的一道應用題

吴晓波频道花41万元买粉,粉丝流量经济在哪里?

公關與營銷資深從業人員陳道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微信公號的高速發展期已經過了。

“要重新做一個大IP比較難,小的賬號越來越差。但是優質的賬號形成了穩定的閱讀群體和受眾。‘吳曉波頻道’算是優質的賬號。”

另外,她也提到微信公眾號廣告投放價格虛高的問題:“品牌投放越來越看轉化效果,做品牌形象的這部分的投放肯定就少了。”

我們從轉化效果和品牌形象兩方面總結,現如今帶給自媒體運營的啟示。

吳曉波頻道花錢買粉,相對名人身份來說,運營方式有些低下,但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業,無可厚非。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轉化效益還很不錯。

我們來計算一下:

花41萬買粉絲42萬,1個粉不到一塊錢,最後留存21萬粉,成本不到2元。

如果350萬粉,2.3億的價值計算,一個粉絲65元,一年多的時間,從2元漲到65元,翻了32倍多。

那麼,普通自媒人既沒有錢,又沒有團隊,還有上升的機會嗎?

粉絲增長方式簡單分為兩種:

  • 靠人力做內容運營

  • 一種通過資本來購買流量,快速擴大。

所以花錢買粉,簡單粗爆,也能給資本交代好看的數據。

普通自媒體人雖然沒有錢,沒辦法去買流量,但是有人力與時間,可以在細分的領域,細心耕耘,粉絲的粘性與忠誠度,反而更好。

2

自媒體變現難,品牌形象持續更難

這是很容易審美疲勞的時代,無論人還是物,無論是資訊還是文化,都是快消品的時代。

beyond、張國榮,梅豔芳、鄧麗君等港臺那一批經歷幾個時代而不倒的藝人和明星,不會再有,現在都是幾年就一批自媒體如同演藝明星,只不過自媒體靠的是才能。

除了那個時代獨特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和那個時代人們精神生活缺乏、傳播媒介單一有關。

一個人再優秀,人們都會很快會厭倦。

羅胖是聰明人,最後停更《羅輯思維》視頻和每天60s的音頻,畢竟如果仍然是他自己為主講,《得到》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吳曉波頻道當前粉絲量為350萬,還有41萬是買的,一年掉粉超過50萬,在不買粉的情況下這個微信號的粉絲已經很難增長了。

就算他未來能增長到400萬粉絲,5年中要從這400萬粉絲兜裡賺23.67億,平均每個粉絲給他590元。

各位回憶一下在互聯網培訓和微信讚賞方面有付費這麼多錢嗎?而且還要每一個人都付費。

3

個人IP變現刻不容緩

吳曉波作為財經作家,但他同時更是個商人,選擇於此時出售吳曉波頻道,自然也是商業層面的考慮。

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2014年5月8日上線。2017年1月,對外宣佈完成A輪融資投後估值20億元,為彼時依託自媒體發展起來的創業公司裡,國內公開數據裡估值最高的。

微信公眾號當下最主要的任務是對現有的流量商業變現,連吳曉波頻道這樣的大號,也開始脫手交易,落袋為安。

在短視頻領域,誕生了新的機會。訂閱號與服務號的平均打開率不足2%。

越來越多人的時間與精力花在了短視頻上,特別是5G將來,視頻內容成為主流,視頻領域將有很多的可能。

粉絲代表了流量,而流量是網絡世界裡的人口數量的映射,網絡的流量來自於用戶在各種互聯網產品上的流動。

從玩博客到微博是微博用戶的增長;

從看文字到看視頻是是視頻用戶的增長……

雖然創業不易,但也是有方法可尋的。

既然用戶流量是基本恆定的,那就創造“新產品”吸引用戶流量的流動。

自媒體領域的競爭一定是越來越激烈,現實真殘酷!

自媒體運營講究自分垂直,普通自媒體人快速成長,抱團發展,也能獲得機會,贏得生存空間。

你對吳曉波頻道買粉怎麼看?

在留言區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即日起,把自己的運營類原創文章,投稿給運營公舉小磊磊。一經採用發佈,支付千字百元稿費。閱讀越高,稿費越高,上不封頂。

點擊《投稿》瞭解詳情,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吴晓波频道花41万元买粉,粉丝流量经济在哪里?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新媒體運營群」學習知識,領取豪華新媒體禮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