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聾啞人創業,妻子編織的中國結遠銷意大利等國


圖片上的這位女人叫李敏,是個聾啞人。她從永濟嫁給萬榮縣的杜震為妻。丈夫也是個聾啞人。兩口子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李敏發揮自己心靈手巧的特長,手工編織中國結。她的中國結現在已經出售到意大利等國。圖為李敏在春節前展銷自己的中國結。

圖中理髮師就是杜震,今年36歲了。由於是聾啞人,他便從小學習了理髮。這是杜震在縣城自己開的理髮店裡為顧客理髮。別人理髮要收費20元,但是他理髮只要10元錢,比別人便宜了一半的價格。而且,杜震由於是聾啞人,心裡明淨,給人理髮非常細心,而且技術也好。所以他的理髮店經常是要排隊理髮的。

李敏從小就喜歡繪畫和編織,因此她心靈手巧,凡是編織的物件,她一看就會。因此,學習編織中國結,對她來說並不是難事情。而且她的中國結非常的好看。圖為顧客在挑選中國結。


所有編織中國結的原材料都是她自己從外地的廠家或者商家進貨的。在選購原材料中,李敏寧願意掏高價也要進質量高的原材料。因此,從源頭上保證了她的中國結的質量。圖為顧客觀看李敏的中國結。

中國結的編法和式樣很多的。李敏自己努力學習和摸索中國結的編法。目前,她已經能熟練的編織50多種中國結。如:旋轉結、雙如結、同心結、釋迦結、祥雲結、十字結、萬字結等式樣和品種。而且,她編織的非常的到位,非常的好看。

李敏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她特別的能下苦。大冬天的,別人還在被窩裡睡覺,她凌晨五點鐘就起來在燈下編織起中國結。中午不休息,一直要編織到晚上九點才能停下來。婆婆怕她身體吃不消,勸她不要起那麼早,她一笑了之。圖為顧客買中國結。


為了照顧自己兒子杜震和兒媳婦李敏的生活,杜震的媽媽杜培玲給他們夫妻倆做飯、看孩子。老人就是這樣的,只怕自己的兒子、兒媳婦吃不好,睡不好。圖為婆婆給李敏看孩子。

中國結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圖為顧客在觀看李敏的中國結。

孩子放了寒假,在家裡沒有事,就過來幫助媽媽李敏照顧攤子。由於媽媽是個聾啞人,孩子就幫助翻譯。成了李敏和顧客交流的橋樑。

中國結的編制,要經過編、抽、修的過程。各種結的編法是固定的,但是抽可以決定結體的鬆緊、耳翼的長短、線條的流暢與工整,可以充分表現出編者的藝術技巧和修養。修則為繩結最後的修飾,如縫珠、上漿等。由於結飾變化繁多而雅緻,編用的線材除了棉、麻、絲、尼龍和皮線之外,還有金銀等金屬線材可以搭配,更增強中國結裝飾的功能和適用的範圍。顧客挑選中國結。

中國結不僅造型優美、色彩多樣,同時作品的命名,如「雙壽」、「雙喜」、「鳳麟呈祥」、「鯉躍龍門」、「福壽雙全」、「萬事如意」、「吉慶有餘」、「方勝平安」…等,都具有中華民族特有吉祥美滿的象徵,因此中國結受到大家的歡迎。圖為可愛的孩子也來挑選中國結。


看到李敏編織的中國結非常漂亮,北京一家代理商願意代理銷售她的中國結,現在已經出口到意大利等國。意大利是個十分注重手工製作的國家,他們手工產品高價在全世界各地銷售。李敏的手工編織的中國結能在意大利銷售,實在是不容易。請關注頭條號“解福昌123”,你將會看到更多的百姓和三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