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間藏龍臥虎,他們作品巧奪天工,薪火相傳永不熄滅


圖片上的這個人叫裴臨意,是山西省萬榮縣人,今年46歲,是個老實敦厚的農民。她是半路學習做香包的。她在繼承傳統荷包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她根據萬榮縣是蘋果生產大縣的實際,設計只做了萬榮蘋果荷包,受到當地人和外地人的喜愛。她做的荷包得到毛主席女兒李訥的高度讚揚。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裴臨意做的荷包都是造型美觀,用料講究,適合當地農民的審美觀念。因此,在農村,逢年過節、建房上樑、老人祝壽、孩子滿月、兒女結婚等,都要購買荷包慶祝。因此,裴臨意的荷包慢慢的走進來當地農民的家中。不僅當地的農民購買,產品還銷售到北京、天津、廣東、上海、浙江、海南、湖南等地。

圖片上正在看自己手工刺繡的女人叫丁玉萍,今年不到五十歲,是專門做手工刺繡和虎頭鞋、貓頭鞋、嬰幼兒的刺繡褥子、被子、衣服、帽子的。丁玉萍在當地的十里八鄉是個能人,更是個做女紅的巧手。凡是婦女做的針線活、刺繡、紡織、縫紉等活兒,不僅難不倒她,而且還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丁玉萍16歲在孃家時,就喜歡做針線活,刺繡、扎花樣樣拿手。


圖為丁玉萍刺繡的嬰幼兒的被子,她用黃色的杭州絲綢在上面繡了金黃色的老虎、綠色的獅子。還在周圍繡了十二屬相,形態各異。同時,在獅子、老虎的周圍還繡了五毒。並且在上方繡了“望子成龍龍騰飛”,下方繡了“盼女成鳳鳳採奕”的美好祝願。這個被子構圖恰當,顏色豔麗。怪不得當地人的孩子收拾滿月,都來買他的刺繡產品。

丁玉萍的機繡也十分了得。她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學習機繡和手工刺繡。機繡的產品非常的漂亮,主要機繡結婚枕頭、小兒的肚兜兜等產品。她的機繡產品構圖嚴謹、巧妙,顏色搭配的非常到位,既有一種國畫的感覺 ,更有一種工筆畫的視覺。圖為丁玉萍正在做機繡產品。

丁玉萍不僅自己在做刺繡產品,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毫無保留的把傳統技術傳授給自己的姐妹們。她的周圍和家裡經常有婦女來學校和觀摩她的刺繡技術和刺繡產品。如今她的刺繡產品有:一、馬褥子。二、小孩收拾滿月全套,一共十三身衣服。包括虎頭帽、兔娃帽、貓鞋、豬鞋、龍鳳衣等。三、十二屬相小孩褂子。四、小孩的肚兜兜,主要繡的是龍鳳、老虎、獅子、年年有餘等吉祥物。五、陪嫁的枕頭等。


圖片上的女人叫王引嬋,今年66歲。她的刺繡歷史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王引嬋主要做仿古刺繡。她自小就喜歡民間藝術。在小學讀書時就偷偷摸摸學習剪紙藝術。稍微長大一點,就弄針舞線。30年前她被仿古刺繡的魅力所傾倒,開始了學習、製作仿古刺繡的漫長歲月。王引嬋的仿古刺繡有:清朝服飾、小腳女人鞋、兒童虎頭風帽等。如仿清朝服裝霞披就是一種古代女人出嫁時穿的一種衣服。習慣稱謂霞披、鳳冠。圖為做仿古風帽。

做仿古刺繡的難度非常大。小腳女鞋更是王引嬋的拿手好戲。一般採用布底鞋和高跟鞋兩種,仿照明清兩代的式樣和花型去做。高跟鞋底用木頭去做,布鞋底自己一針一線去做。扇子採用當時流行的顏色和式樣,扇子採用打籽和平繡兩種手法,一般繡上花鳥圖案。小腳鞋一般由於採用打籽的繡法,工藝複雜,所以比較慢。小腳女人鞋在國內市場上一雙可以賣到500元—800元。她做刺繡小腳鞋和仿古風帽現在已經銷售到英國、德國等國外。

照片正在剪紙的人叫馮淑玉,今年70歲。現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協會理事,中國網絡公益廣告藝術委員會委員,運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在村裡,紅白喜事都請她去剪紙,逢年過節鄰居也請她去剪窗花。她也樂此不疲。願意將自己的手藝奉獻給鄉親們。幾十年來,為相鄰義務剪紙不下幾千副。同時,馮淑玉全家都會剪紙,這是她和女兒共同研究剪紙技術。


馮淑玉思維敏捷,洞察社會的能力很強。她始終紮根於人民群眾中,細心觀察社會的變化和人民群眾的願望,創作出一批與時俱進、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好作品。她的剪紙作品多次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央視網》、《環球日報》等幾十家媒體上發表。圖為馮淑玉請他老伴對作品提出意見。

馮淑玉的作品構圖飽滿、大方得體,主題突出,時代特徵明顯。畫面主體、陪體安排恰當,構架優美。人物、花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馮淑玉的作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她把剪紙藝術植根於人民大眾,堅持剪紙為人民群眾服務。她的剪紙作品緊扣時代脈搏,堅持文化為人民大眾服務,為改革開放服務。圖為馮淑玉的作品《新二十四孝圖》。整個24服剪紙,人物表情各異,環境符合實際,是一副難得的剪紙。

圖片上的這位老人叫張淑亮,今年75歲。但是她不想依賴孩子們生活,一年四季做各種兒童鞋。老人做的布鞋都是用純棉布做的,全部採用純手工製作。要做好一雙鞋,首先要抹骨子,骨子就是把舊棉布用漿糊粘在一起,或者三層或者四層。骨子主要是做鞋底和鞋扇子都要用的。做鞋底時,要用兩層骨子,在中間墊舊的棉布,一層一層地墊起來。然後才能納鞋底。納鞋底一般用多股線子合成的粗線。納鞋底是很費功夫的。圖為老人在土窯洞裡做鞋。


張淑亮老人從60歲開始專門做布鞋,已經十五個年頭了。鞋的主要品種和花樣有:大人條子絨布鞋;小孩棉貓鞋;棉老虎鞋;棉獅子鞋;棉豬鞋;單獅子鞋;單老虎鞋;單青蛙鞋;單蛇鞋;單鴛鴦鞋等等以及各種棉布涼鞋。老人做的各種布鞋花色、品種達28種。老人的各種動物兒童鞋,生龍活虎,栩栩如生。老人在當地是個做鞋的能人。也樂意給鄉親們幫忙。誰家有小孩過生日,她都要送給小孩的貓鞋,祝願小孩一生平安。

圖中正在編織草編產品的人叫葉菊英,今年53歲,農民。從小就喜歡草編藝術,在奶奶和母親的薰陶下,她從喜歡到熱愛,從熱愛到痴迷。現在她的草編產品有花籃、花瓶、涼鞋、枕頭、紅軍草鞋、掛畫、字畫、挎包、帽子、茶几、箭桿篦子等五十多個品種、100多個花樣。大都是葉菊英在傳統的基礎上予以發展。還有好多品種都是葉菊英自己設計創作的。圖為葉菊英正在做草編工藝品。

葉菊英的草編產品的原料主要都是農業的副產品,也就是農民不要的。比如:麥草、箭桿、玉米皮、玉米杆、高粱杆、玉米芯等。這些都是農民收完莊稼後,留在地裡或者打麥場裡不要的。這些都要自己到地裡去尋找。然而這些原料,當地農村的地裡到處都有,只不過是費些功夫罷了。因此,草編工藝品的成本不大。利潤相當可以。同時還解決了秸稈燃燒汙染空氣的問題。


這位老人今年快八十歲了,從小就喜歡做布藝產品,會做虎頭鞋、大人布鞋,各種大小香包。做的產品主要有布藝老虎、布藝獅子、虎頭風帽、布藝燈籠、其中的十二屬相的香包更是迷人。老人從布藝產品的造型設計、用料、顏色、裝飾都非常講究,從不馬虎。所做的布藝產品形象生動、做工細膩,因此受到人們的歡迎。圖為老人在自己的土炕上做布藝產品。

老人現在沒有事幹,除了做布藝產品,就是在市場上賣香包等產品。由於她的產品好看,因此比別人賣得快。老人年紀大了,捨不得花錢。她把做布藝產品掙的錢都資助了幾個孫子上大學。用老人的話說,就是把錢用在刀刃上。圖為老人在市場上擺攤賣貨。正是這些無名的農民,一代一代的把祖國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請關注頭條號“解福昌123”,你將會看到更多的百姓和三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