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控賽格借到科創東風?一家環保企業的“創投”奇遇

2月最後一週,A股迎來了2018年以來罕見的大漲行情,跌宕起伏之際, 身處旋渦中心的華控賽格(000068.SZ),無疑是獨特的一家。

與東方通信一樣,華控賽格被不少業內人士判斷背離基本面。

即使近兩個交易日股價有所回調,但截至3月1日收盤,華控賽格2月以來累計漲幅高達70.92%,期間累計出現七個漲停板。

華控賽格是清華控股旗下節能環保業務的資本運作平臺,主要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水汙染治理、智慧水務、環保工程設計等環保及水務相關業務。

有趣的是,正是這樣一家以“環保”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近日,卻被冠以“創投概念”之名,上演了一幕幕心驚肉跳的追漲戲碼。

堅守主業

3月1日上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來到位於深圳坪山蘭竹東路的華控賽格工業廠區,與二級市場的熱絡相比,這裡異常平靜,偶見幾輛貨車從大門穿過。

門口漆黑的石碑上寫著燙金大字——“深圳市華控賽格股份有限公司”,頗具反差的是,佔地約36萬平米的工業園,已經沒有了華控賽格自己的業務。

據園區一名管理人員介紹,自從公司主業轉型以來,公司原有的業務生產線已經全部暫停,目前該場地主要出租給其他公司,從事園區管理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華控賽格原名賽格三星,原屬電子元器件製造業,主要從事CRT玻殼及STN-ITO鍍膜玻璃的製造和銷售。

但由於市場原因,其電子元器件製造業務每況愈下,2014年,華融泰資本通過參與定向增發,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後,立馬調整華控賽格主業範圍為“環境產業領域發展”。

根據公司2018年半年報業績顯示,當年上半年公司通過出租廠房和倉庫,實現租賃收益合計442.89萬元。同期,公司環保、水務等核心主業大幅虧損,淨利潤為-3017.05萬元。

“公司出租的廠房以前主要做電子產品玻璃屏幕等業務,但(轉型之後)現有的廠房沒辦法做別的事情。公司以前也考慮過重新開發,但是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只能出租僅有的倉庫、廠房,把這塊地利用起來。”3月1日,華控賽格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近年來,在長期的主業不振中,租賃業務已經成為華控賽格不可缺少的收入來源。

除了2017年因海綿城市工程取得較大進展,業績大幅提升外,其餘年份,徘徊在虧損邊緣的華控賽格,多次借園區租賃業務“力挽狂瀾”。

2015年、2016年,華控賽格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1億元、2.98億元,實現淨利潤813.38萬元、997.52萬元,但同期公司的廠房租賃收益卻分別達到912萬元和628.61萬元,貢獻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12%和63%。

2017年,華控賽格淨利潤大幅增長,達到3260.33萬元,同期租賃收益706.71萬元,佔比為21.68%。

到了2018年,由於宏觀政策環境變化及各項費用提升等因素,華控賽格經營業績再次大跌。2018年業績預告裡,公司預虧9000萬至13000萬元,比上年同期變動了-498.73%至-376.05%。

然而,饒是如此,公司卻從來沒有鬆口要再度變更主業。

“自三個海綿城市中標、建設以來,目前公司在該領域還沒有其他新增項目,而現有的項目有經過國家政策變更等原因,表現不是太活躍。之前也有投資者諮詢過相關情況,但是公司的主業肯定還是在城市建設這一塊,並沒有發生變更。”上述人士說道。

那華控賽格又是如何與創投這一概念聯繫起來的呢?

緣何撞上資本風口?

3月1日上午,上海證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正式揭牌落戶廣州。實際上,為加快推進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平穩落地,上交所正“多線並進”推進各項準備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華控賽格第一大股東華融泰資本是清華控股旗下的全能型資產管理公司,而清華控股是經國務院批准、清華大學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清華控股又將持有的華融泰資產股份轉讓給下屬北京同方創新投資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華融泰資產已經在生物製藥、 環保、化工、礦產資源以及私聘基金領域參、控多家企業,除了華控賽格及其子公司清控人居外,華融泰資產還投資了同方康泰(原聯合水泥)、紫光製藥、弘泰基金等。

近年來,華控賽格成立了諸多股權投資公司。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華控賽格旗下有四家股權資本投資公司,分別是深圳華控凱迪投資、前海華泓投資、凱利易方資產管理、林芝華控投資,註冊資本分別為1億元、4100萬元、1億元和2500萬元,投資領域涵蓋了生物製藥、環保、電子、化工等領域。

其中凱利易方資本和林芝華控投資分別公開了9、4起投資事件,包括成都支付通、華控環境、五色檢測、清控環境、雅居樂固廢處理等,凱利易方資本旗下還有11只管理基金。

自“科創板”這一詞彙橫空出世以來,每逢A股反彈,創投板塊必然是開路先鋒,華控賽格與“投資”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讓嗅覺靈敏的投資者躁動起來。

自2018年11月,提出設立“科創板”這一概念以來,華控賽格已經經歷了四輪上漲潮。股價也從最初的兩元左右,上漲至3月1日晚的6.29元,最高時一度突破7.37元/股。

蹭上概念容易,實現價值不易。

目前,這些投資收益尚未在華控賽格的財務報表中體現。2018年前三季度,華控賽格的投資收益為-193.28萬元。

“去年上市公司這邊還投資了內蒙古奧原新材料,主要從事石墨烯材料相關業務,目前已經建廠完成,馬上要試生產,具體盈利還不好說,但我們既然投資這家公司,肯定是抱著發展會比較好的預期去的。”上述華控賽格人士如是說道。

創投股成A股“風向標”

事實上,華控賽格的經歷,只是這一輪創投行情騰飛全景圖的一角。

2018年11月開始,A股市場已經湧現了不少創投“牛股”,市北高新(600604.SH)、魯信創投(600783.SH)、通產麗星(002243.SZ)、張江高科(600895.SH)等創投企業均是這輪概念中被輪番熱炒。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11月至今,創投指數累計上漲了71.13%。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2月,創投指數單月漲幅分別達到40.08%和39.16%。

“自去年11月提出科創板之後,後續科創板的落實將是今年資本市場制度落實最重磅的環節,現在的創投行情有點像資本市場風險偏好的風向標。當大家風險偏好提升的時候,創投一般走得不錯。”2月28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伴隨著國內經濟走勢進入轉型階段,經濟模式從傳統高消耗模式轉變為科技創新推動型增長,科技創新作為承載經濟轉型的重要角色,或將成為貫穿2019年乃至更長遠的投資主體。與科技創新息息相關的創新投資,無疑成為了連接新興科技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橋樑。

但這並非意味著創投概念的“投機”行為可以穩妥進行。

經歷滬指一日上漲5.60%的“狂熱”景象之後,A股走勢逐漸冷靜,而作為A股行情的“風向標”,創投概念首當其衝進入震盪模式。

2月28日,華控賽格、市北高新等多隻創投股從漲停變為直接跌停,“天地板”頻現,3月1日跌勢有所緩解,Wind創投指數0.34%。

但在這一漲跌停交錯的起伏中,依稀可以看見“投機”資金的不安。

“因為整體上看,創投概念不像即將要上市的硬科技企業,以基於創投的炒作為主,資金進出比較頻繁,投機屬性比較大。因為現在這個階段,科創板還未出,炒作氛圍會更濃厚一些,但是科創板出來之後,再根據真正涉及硬科技企業的概念做投資,就不完全屬於概念投機了,而是有核心內容支撐。”上述分析師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