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國缺的真的是錢嗎?

窮國之所以窮,是因為它們沒有錢嗎?

這聽起來是同義反復,“窮”的定義不就是沒有錢嗎?其實不然。

最早的經濟增長理論非常強調投資的作用。經濟學家認為,投資才能帶來經濟增長,而且,他們做了一個很“簡單粗暴”的假設,即投資的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之間有固定的比例關係。舉例來說,如果投資率(即投資佔GDP的比例)為4%,能夠帶來1%的GDP增長率,那麼,如果你想把GDP增長率提高4%呢?很簡單,投資率需要提高到16%。西方經濟學家提出這個理論,是從當年蘇聯制定經濟計劃受到的啟發。蘇聯當年就是這麼預測經濟增長的。怎麼提高投資率呢?你必須提高儲蓄率。投資需要的錢線,來 自儲蓄存下來的錢。可是,窮國的儲蓄率很低,拿不出足夠多的錢投資,比如說,一個窮國的儲著率只有CDP的4%,但要想實現4%的經濟增長,需要6的投資率,也就是1%的儲蓄率。這就有一個12%的儲蓄一投資缺口

怎麼辦呢?富國可以給窮國提供援助,填補這個缺口。咦,富國又不雷鋒,它們為什麼要做這個好事呢

窮國缺的真的是錢嗎?

20世紀50年代,正是鐵幕剛剛落下、“冷戰”剛剛登場的時候,西方國家對蘇聯體制充滿了恐懼。這種恐懼也不是沒有道理的。50年代和60年代是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但就在這段時期,計劃體制國家的經濟增長仍然超過了資本主義國家。19501965年期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年均GDP增長率為315%,而計劃體制國家的年均GDP增長率則達到443%。西方的經濟學家注意到,計劃體制國家的儲蓄率和投資率普遍比較高。為什麼呢?因為計劃體制國家可以用國家的強制力量,汲取更高的儲蓄。計劃體制國家幾乎都以“趕超戰略”為基本政策,強烈地追求經濟增長,但對消費者的福利水平則很少考慮

很多西方的經濟學家對此優心忡。有一個叫羅斯托( Walt Whitmanosow)的經濟學家寫了一本書叫《經濟增長的階段:非共產黨宣言》。他在這本書裡說,在經濟起飛階段,最重要的因素是投資率能否從5%提高到10%。羅斯托的這本書的副標題是“非共產黨宣言”,他認為,如果西方不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就會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變成社會主義

窮國缺的真的是錢嗎?

羅斯托是艾森豪威爾總統的經濟顧問,在肯尼迪總統和約翰遜總統執政期間,他都是政府要員。羅斯托成功地說服了幾任美國總統增加對外援助。艾森豪威爾總統期間,美國的對外援助開始大幅度增加。1959年,美國通過了對外援助法案。肯尼迪總統期間,美國的對外援助增加了25%約翰遜總統期間,美國的對外援助創下了歷史新高。

◆加納:援助失敗的案例

大規模對外援助的結果如何呢?幾乎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依靠援 實現了經濟增長。影響投資決策的是投資的回報率。如果投資的回報 率高,人們自然會樂於投資,但對外援助無法提高投資的回報率。這 受援國拿到更多的錢之後,只是把這些錢輕易地揮霍掉了。我們不妨看 看當時的一個明星國家。1957年,非洲撒哈拉地區的第一個獨立國家誕 生了,這個國家原本被殖民者叫作黃金海岸,後來改名加納。蘇聯和美 國爭相向加納提供貸款和技術援助。當時世界上許多最著名的經濟學家 為加納出謀劃策,其中包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黑人經濟學家阿·劉易斯( William Arthur Lewis.),著名的宏觀經濟學家尼古拉斯,卡爾多( Nicholas Kaldor)和發展經濟學家阿爾貝託·赫希曼。

窮國缺的真的是錢嗎?

加納國父恩克魯瑪( Kwame Nkrumah)是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領抽深受群眾愛戴。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博土學位。加納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可可、鋁土礦和黃金。獨立之初加納算得上是非洲大陸“富裕”的國家之一,基礎不可謂不好。恩克魯瑪政府野心勃勃,他們修築公路、發展工業、興建學校,希望讓加納儘快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恩克魯瑪政府最雄偉的計劃是在西非第二大河流沃爾特河上修築一座大壩。大壩可以發電,電可以提供給鋁廠。水庫可以混溉,還可以發展漁業。世界銀行和英美政府提供了貨款,恩克魯瑪政府 很快修建了阿科松博大壩,大壩圍出來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一沃 爾特湖,加納經濟起飛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過了30年,當年建成的發電廠和鋁廠依然存在,但加納人和20世紀50 年代早期一樣貧困。生活在湖邊的老百姓成了災民,原來的家被淹沒了 人們還不得不忍受血吸蟲病、瘧疾、十二指腸潰瘍和水盲症等疾病的困擾。1966年,軍方發動政變,把恩克魯瑪總統趕下了臺。聽到這一消息,首都阿克拉居然出現了盛大的遊行,加納人民已經對恩克魯瑪失望透頂他的雄心壯志只是給人們帶來了食物短缺和通貨膨脹。繼任的加納領導人也不怎麼樣。在這之後的15年內,加納發生了4次政變。1983年,加納的人均收入甚至低於剛剛獨立時的水平。

願意幫助窮國的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它們最缺的就是錢,能夠用來投資的錢。只要有了足夠的資金,能夠填補所謂的“儲蓄-投資缺口”,落後地區自然就能實現經濟起飛。一次又一次,這樣的美好幻想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似乎阻擋不了新的計劃猶如飛蛾撲火一樣前仆後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