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嶺上,有條紅色的河 —— 武警雲南總隊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特色軍營文化素描

01

香格里拉,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筆下“消失的地平線”。放眼遠望,火紅的狼毒花豔麗綻放,連綿的雪峰大氣磅礴,高原處處煥發著生機與活力。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1 /

武警雲南總隊官兵在紅色文化薰染下滿腔熱情投身強軍實踐。圖為該總隊官兵正在參加“魔鬼訓練周”拉練

1981年6月11日,武警雲南總隊某機動支隊班長韋力仕在身體嵌入十幾枚彈片、四次負傷的情況下,仍帶頭撲向敵人,用鮮血澆鑄出“九勇士英雄班”的不朽豐碑。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2 /

武警雲南總隊官兵在紅色文化薰染下滿腔熱情投身強軍實踐。圖為特戰隊員坡道推行大卡車,演繹了“四兩撥千斤”較量,更印證了團結就是力量

25年後,迪慶支隊教導隊班長平批,在被大風吹倒的樹木即將砸中戰友的一剎那,奮不顧身推開身邊的戰友,獻出了年僅23歲的寶貴生命。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3 /

2018年11月12日晚,雲南總隊舉行“建功彩雲南,奮進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傳承紅色基因、抒寫強軍故事”全軍小說創作筆會暨總隊先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走進該總隊警史館,一行行激情澎湃的文字映入眼簾:總隊前身是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第二野戰軍4兵團所屬部隊,曾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邊境作戰等上千次戰鬥;創建至今有190個集體、個人被授予榮譽稱號和記特等功、一等功,湧現出“扣林山英雄營”“穿插英雄連”“神炮班”等典型。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4 /

圖為雲南總隊“建功彩雲南,奮進新時代”文藝晚會中,官兵們合唱《永遠的忠誠》

幾十年來,在紅色文化薰染下,不畏戰、不怕死,成為該總隊官兵的鮮亮底色。在“強軍故事會”宣講現場,官兵最愛聽的是戰場上的英雄故事;在任務一線,官兵最想學的是不怕犧牲的英雄模範;在日常生活中,最受官兵尊敬的是訓練場上的特戰精英。他們用“高原情懷”滋養官兵,用“大山精神”激勵官兵,把“雲嶺衛士”精神匯聚成一條綿延不絕的紅色文化長河。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5 /

無論是固定執勤,還是武裝巡邏路上,該總隊官兵始終堅守崗位,守衛平安,用行動傳承優良傳統

02

歲月積澱文化傳統,歷史凝練文化精神。在怒江州瀘水縣,有一個被稱作“片馬丫口”的地方。1956年,解放軍將五星紅旗插上了丫口。當時,這裡高原缺氧、風雪嚴寒,是全軍最艱苦的哨卡之一。1963年,國防部授予片馬丫口哨卡“鋼鐵哨所——風雪丫口排”榮譽稱號。這一年除夕,周恩來總理親自向駐守風雪丫口的戰士打電話拜年。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6 /

雲南總隊“追夢新時代、爭創新一流”文藝晚會上,小品《戰鬥進行時》演繹了官兵投身實戰實訓的風采

“來時,向哨所報到,牢記強軍使命;走時,向哨所告別,永做英雄傳人。”如今,怒江支隊每逢出征、凱旋、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等重大時機,都會組織官兵來這裡參觀宣誓。在他們的帶動下,駐地群眾也加入到學習英雄、保衛邊疆的行列。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7 /

武警雲南總隊官兵在紅色文化薰染下滿腔熱情投身強軍實踐。圖為野外實戰化訓練中,荊棘路上戰友間相互幫扶的情景

紅色,象徵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領未來。從戰爭年代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鼓舞著一茬茬總隊官兵不動搖不懈怠,濃烈火紅的強軍文化激發起官兵強烈的戰鬥精神和必勝意志,不斷寫下新時代的“高原故事”。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8 /

每年新兵下隊後,各單位都相繼開展隊史和光榮傳統教育,讓官兵傳承和發楊優良傳統

1992年8月29日,官兵參加一起“嚴打”戰鬥。在圍殲毒梟的過程中,中隊長龐如寶不幸中彈,光榮犧牲。戰後,他被授予“捕殲英雄”榮譽稱號。生命譜讚歌,鐵肩擔使命。二十多年來,英雄的精神火種在他生前所在單位熊熊燃燒。走進中隊榮譽室,龐如寶被子彈擊穿的鋼盔猶如一面戰旗,指引著一茬茬官兵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用青春和熱血樹起新的榮譽豐碑。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09 /

紅心永遠向黨,血脈經久傳承。該總隊各單位組織黨員開展迎“七一”黨日活動,根植忠誠於黨的“紅色基因”,豐富廣大官兵的“精神鈣質”

2017年5月,入伍僅7個月的“95後”戰士毛明傑,在一次任務中意外受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兩個月後,在該總隊首屆“雲嶺先鋒”頒獎晚會現場,他執意不坐輪椅上臺領獎,“已經能走了,不想坐著輪椅面對大家。只想早日回到部隊,參加戰鬥!”

03

“在多元文化環境下,總有一些敵對勢力別有用心的文化輸出不斷滲透到部隊,試圖攪渾軍事文化的‘一池清水’。”身處打擊黃賭毒私一線,該總隊黨委“一班人”頗有感觸:陽剛正氣的軍營文化鑄魂育人,紅色必須成為軍事文化的主色調。他們也清醒意識到,軍營文化只有在形式和載體上緊跟時代特點,才能更好地吸引、感染和影響官兵。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10 /

武警雲南總隊官兵在紅色文化薰染下滿腔熱情投身強軍實踐。圖為該總隊官兵在峭壁上進行攀巖競賽

他們從建好軍營政工網、建立電子圖書閱覽室、推廣軍事特色遊戲入手,讓官兵盡享時代潮流。著眼提高強軍文化的戰味、鮮味和品位,發動官兵學駐地文化、唱民族歌曲,讓文化建設更加鮮活生動。他們還掛牌成立紅色教育基地,邀請戰鬥英雄登臺授課,將英雄事蹟、戰鬥格言放入櫥窗,讓官兵在抬首駐足間就接受戰鬥文化的感染。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11 /

武警雲南總隊官兵在紅色文化薰染下滿腔熱情投身強軍實踐。圖為該總隊把特戰隊員拉倒陌生地域、惡劣環境下摔打錘鍊

“風捲狼煙催鐵騎,槍炮怒吼殺聲急。鋼刀劈開勝利路,千里追寇殺頑敵……”雄壯的戰歌在該總隊“追夢新時代、爭創新一流”文藝晚會上唱響。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12 /

武警雲南總隊官兵在紅色文化薰染下滿腔熱情投身強軍實踐。圖為該總隊聚焦實戰教學應用開展教練員比武

“一臺晚會就是一次集結,一次頒獎就是一次衝鋒。”該總隊政治工作部領導介紹,他們舉辦“礪劍”“鑄魂”“號角”“血脈”等多臺晚會,組織每週一期“雲嶺夜校”“強軍故事會”……在“傳統感召、理論灌輸、文化薰陶、典型引領、任務錘鍊”的“五位一體”傳承模式教育下,該總隊官兵在傳承紅色血脈中鑄牢忠誠之魂,升騰起勝戰激情,滿懷信心投身強軍實踐。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原文刊於解放軍報2019年4月18日第12版)

云岭上,有条红色的河 —— 武警云南总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特色军营文化素描

監 制:馮貴富

總 編:陳仕祖 餘仕勇 朱 強

主 編:歐陽林 盧文高

編 輯:張 偉 李定乾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雲南武警

愛邊疆愛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擔當敢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