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德國隊的“特權人員”,表明勒夫在球員安排上學習瓜迪奧拉

瓜迪奧拉除了在戰術上有著屬於自己的體系,他在球員的安排上也是自成一派的。由於豪門俱樂部通常要應付三線作戰,即使是再吝嗇的豪門高層,都會為球隊配足可以輪換的人員。而瓜迪奧拉作為常年帶領豪門球隊的教練,卻常年以來只用一套固定的13~16人的陣容,瓜迪奧拉認為這麼做能夠保證球隊的戰術穩定。德國隊的主帥勒夫是一位“不吃回頭草”的,也就是說他認定已經離開國家隊的球員,是不會再招入的。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一份“特權名單”,在德國媒體公佈這份名單的時候,也指出了這就表明了勒夫在球員安排上學習瓜迪奧拉。那些年德國隊的“特權人員”都有些誰呢?

那些年德國隊的“特權人員”,表明勒夫在球員安排上學習瓜迪奧拉

  • 波多爾斯基

這裡首先要說明一下,所謂的“特權人員”是在他長時間的表現出了狀態達不到國家隊的標準了之後,勒夫仍舊堅持把他徵召,而不是偶爾一個時間段狀態不好的國腳。波多爾斯基在12年歐洲盃上的表現,已經被譽為“得不到勒夫徵召”的球員,可是他在狀態絲毫也沒有起色的職業生涯後半段,硬是“撐”到了17年才離開國家隊,還是自己宣佈退出的。在12年到17年,德國隊的邊路人員本來就人才濟濟了,並非是人才匱乏的階段。有些球迷認為是羅伊斯在那段時間的經常受傷,給了波多爾斯基為國效力的機會。然而看看現在的德國隊,大家就知道了為什麼當時勒夫“死也要招波多爾斯基”的原因了。

那些年德國隊的“特權人員”,表明勒夫在球員安排上學習瓜迪奧拉

  • 穆勒

托馬斯-穆勒在德國隊的表現下滑是從16年歐洲盃開始的,他位列那屆歐錦賽德國國腳評分榜的最後一位。那個時候的球迷們都相信穆勒只是和克洛澤一樣,只和世界盃有緣罷了,殊不知克洛澤在08年、12年歐洲盃上表現得都不錯,只是不如他在世界盃那麼閃光而已。一次歐洲盃的糟糕表現不足以讓穆勒這樣的世界盃金靴無緣德國隊,但是從16~18年這個時間段來看,穆勒已經達不到國家隊的標準了。而在18年世界盃之後的歐洲國家聯賽堅持招他,就是“特權”的體現了。

那些年德國隊的“特權人員”,表明勒夫在球員安排上學習瓜迪奧拉

  • 格策

作為14年世界盃的絕殺功臣,格策在德國國家隊享有一段時間的“特權”也是應該的。16年歐洲盃已經完全不在狀態的格策能夠入選,就是勒夫對世界盃功臣“感恩之心”的體現。相比於穆勒,格策畢竟是替補隊員,所以他的“特權”對於德國隊來說沒有什麼損失。而在格策被確診了“代謝病”之後,勒夫果斷不招了,也表示了世界盃英雄的“特權”到此結識。現在還是黃金年齡的格策還有沒有可能再次入選德國隊?在筆者看來希望很小了,畢竟勒夫有“不吃回頭草”的習慣。

那些年德國隊的“特權人員”,表明勒夫在球員安排上學習瓜迪奧拉

  • 許爾勒

作為14年世界盃絕殺功臣的許爾勒和格策同理,也是在16年歐洲盃上完全不在狀態,但是他們可以作為世界盃英雄而入選。但是當他們的“特權值“用完了之後,勒夫就不再招了。比起波多爾斯基和穆勒來說,許爾勒和格策的“特權”算是比較小的,當然除了“功勳加成”之外,德國隊的“特權人員”還會被俱樂部的血統左右——這些是作為勒夫“師傅”的瓜迪奧拉沒有出現過的毛病,看來勒夫並沒有學到瓜迪奧拉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