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載荷超過16噸,重量逼近戰鬥轟炸機,中國陸航最後拼圖出現

中俄正在合作研發的一款新式重型直升機大量使用了米26的設計,該項目被命名為Advanced Heavy Lift,簡稱AHL重型直升機項目。AHL的早期渲染圖像與米-26較為相似,如果量產的話,肯定在中國本土進行生產。

軍情瞭望臺第1211期 頭條獨家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仍然是米26,這臺怪物級的直升機起飛重量達到了56噸,可運輸20噸以上的貨物,相當於一架C-130運輸機的運力。這款誕生於1970年代的直升機是蘇軍空運的頂樑柱,蘇軍給米26的戰術定位是配合運輸機將彈道導彈、裝甲車運輸到更遠的地區。

極限載荷超過16噸,重量逼近戰鬥轟炸機,中國陸航最後拼圖出現

米26是最後一塊拼圖

米26龐大的機身也適合在內部承載裝甲車,如果使用外部掛點吊裝也是可以。在米26出現之時,一舉超過了美軍的CH-47和海王直升機,如今米26的地位仍然無人能夠撼動,但是美製CH-53K卻另闢蹊徑,在不超過40噸的起飛重量下,實現了16噸極限外掛載荷能力。更重要的是CH-53K直升機可以在兩棲攻擊艦的甲板上起降,雖然其重量接近像蘇-30MKK這樣的戰鬥轟炸機,但尺寸並沒有米26那麼龐大,戰術使用更加靈活。

極限載荷超過16噸,重量逼近戰鬥轟炸機,中國陸航最後拼圖出現

極限載荷超過16噸,重量逼近戰鬥轟炸機,中國陸航最後拼圖出現

米26已經在全球進行出口,中俄正在合作研發的一款新式重型直升機大量使用了米26的設計,該項目被命名為Advanced Heavy Lift,簡稱AHL重型直升機項目。AHL的早期渲染圖像與米-26較為相似,如果量產的話,肯定在中國本土進行生產。AHL重型直升機也可以認為是Mi-26 lite型號,是一種針對中國需求進行深度優化的版本,起飛重量控制在40噸以下,大約為38噸,有效載荷能力為15噸,航程為800公里。

CH-53K更加精緻

從這個參數上看,Mi-26 lite直升機與CH-53K更加接近,這也可以反映出Mi-26 lite有可能作為未來中國兩棲攻擊艦重型直升機的雛形。如果說直20填補了中型直升機的空白,那麼Mi-26 lite則佔據了重型直升機的頭把交椅。可以認為如果直20和Mi-26 lite都服役,那麼中國直升機家族將更加完善,這兩款直升機都有可能作為兩棲攻擊艦上的主力機型使用。

極限載荷超過16噸,重量逼近戰鬥轟炸機,中國陸航最後拼圖出現

Mi-26 lite的出現更像是中國陸航的最後拼圖,重型直升機本來就很缺乏,在汶川大地震中,直升機數量的短缺已經影響到救援的速度。制約直升機技術發展的除了機身設計外,更多是渦軸發動機的先進性,也就是心臟病問題。

極限載荷超過16噸,重量逼近戰鬥轟炸機,中國陸航最後拼圖出現

米26能夠成功問世,也全靠兩臺強勁的D-136渦輪軸發動機,CH-53K也是如此,其使用的三臺T408發動機功率比CH-53E提升57%,還更加省油。重型直升機的存在對於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兵而言都是極為有利的平臺,可快速部署重型裝備,或者進行遠程掃雷、反潛,也是中國直升機最後一塊拼圖。本文由頭條號軍情瞭望臺獨家發表,謝絕任何形式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