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高港率先試點特殊工時管理改革

哪些崗位需要申報特殊工時?特殊工時申報流程是哪些?集體協商需要注意什麼?近日,一份《特殊工時審批指導服務手冊》(以下簡稱《手冊》)被送到高港區各個企業負責人手中。

泰州高港率先試點特殊工時管理改革

“有了這個《手冊》指引,我們申報特殊工時一目瞭然,更便捷了。”豐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崔新宇告訴記者,企業去年剛剛投產,主要生產VE,對照手冊上的崗位清單,企業164名員工中有145人需要申報特殊工時。

何為特殊工時?簡單而言,根據國家規定,每日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這是標準的工時制度。但有些崗位,因工作性質或生產特點限制,不能享受正常的工作休息時間,比如:有生產淡旺季的企業,旺季一般需要職工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才能安排休息,那麼這些企業的職工可以申請實行特殊工時制,以周、月、季、年等為週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其平均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舉個例子,比如華潤雪花啤酒(泰州)有限公司,作為生產啤酒的廠家,受氣候影響非常明顯,像釀造、包裝等崗位有淡、旺季之分,每年夏季為銷售旺季作業密集,冬季為銷售淡季則反之,因此不能全部崗位實行標準工時制。

釀造工李建華就採用了特殊工時制,工作時間以季為週期綜合計算工時,雖然在一段時間內無法休息,但工作任務完成後企業會統一安排在就近的月份裡進行調休;若確實無法休息以及安排調休,企業按勞動法相關規定給予李建華加班工資。

“特殊工時都是經過勞動部門備案的,我們員工權益可以得到很好保障。”李建華說。

泰州高港率先試點特殊工時管理改革

據介紹,我國現行的特殊工時審批依據還是原勞動部1994年頒佈的《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隨著經濟發展、新興產業的崛起,相關辦法已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標準不一、監管缺位、缺乏制約等問題顯現。

對此,去年國家啟動了特殊工時改革,高港區被列為江蘇省唯一試點,先試先行國家特殊工時制度改革。

“高港自2018年10月就開始對特殊工時制度進行改革試點,目前在華潤啤酒等10多家企業中推行。對崗位界定比較籠統,是特殊工時制度推廣落實緩慢的主要原因。此次試點將重點開展以崗位清單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特殊工時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為全國特殊工時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可複製和推廣的泰州模式、經驗。”高港區人社局局長匡裕民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底、調研,該區結合區內經濟狀況和產業結構,編制發佈《高港區特殊工時崗位清單》,指導用人單位根據清單嚴格規範開展特殊工時申報,並建立動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定期更新清單。

“這張‘清單’共涉及高港壁紙、醫療、新能源、糧油等9大產業150餘種崗位,與過去相比,每個產業附加了崗位描述,比如建築業綜合計算工時制的崗位具體到鋼膜維修工、攪拌操作員等名錄,批發零售業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也明確到營業員、客戶接待人員、售後接待(內勤)等崗位名稱。‘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將根據新增產業、崗位等不定期進行補充和更新。”高港區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副隊長李鎖說。

與此同時,策應“放管服”要求,該區制定了一份涉及特殊工時所有事項的《手冊》,積極推行“不見面審批”,打造“智慧”審批,實施特殊工時在線申報、網上登記受理、網上審核辦理、網上結果公示,將審批時限由20日縮短至5日,提升經辦效率、降低企業辦事成本。

更為重要的是,年初,該區人社部門還聯合經信委、工會等部門,將特殊工時崗位清單列入集體協商重要內容,鼓勵職工主動參與,並通過日常巡查、專項檢查、“雙隨機”抽查等多種執法形式,提升事中事後監督水平,常態化監督檢查企業執行特殊工時用工情況,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