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遷到家門口,男子卻覺得非常光榮,父子接力守墓70年


程紹全、程祖全父子是重慶下壩社區村民。1949年11月,黔江縣解放後,縣上把在當地犧牲的烈士墳墓遷到村民程紹光的家旁,建起烈士墓地,並安排程紹光義務看管。程紹光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1951年,程紹光參加志願軍赴朝抗美。臨行前,他把看管烈士墓的任務交給了妻子。1956年,程紹光退伍回到家鄉後,一邊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一邊義務看管烈士墓。

1982年,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黔江革命烈士陵園建成,由革命歷史文物陳列室、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成。

為了看管好陵園,程紹光乾脆搬到陵園裡的門房居住。1個月有2元生活補助,2007年調整為每月30元。2007年,看管烈士陵園58年的程紹光病逝,臨終前對兒子程祖全說:“寧肯自己吃點苦,也要把烈士墓看管好。”

就這樣,時年38歲的程祖全接下父親的班,又成了烈士陵園的看護人。2014年,程祖全的守墓補助調整到每月400元。儘管家庭困難,程祖全也沒有辭掉工作外出打工,一家人靠耕種和在附近做零工維持生活。

如今,程祖全已看管烈士陵園12年。他和父親共為烈士守墓70年。2018年程祖全被解決為烈士陵園專職看護員。“我要像父親那樣,為烈士守墓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