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高高昂起山東經濟的“龍頭”

高质量发展,高高昂起山东经济的“龙头”

■人才是城市發展最大的動能。紅島經濟區(高新區)舉辦專場人才招聘會。

高质量发展,高高昂起山东经济的“龙头”

■一汽解放青島分公司現代化生產車間。2018年,青島汽車製造業增長迅速。

高质量发展,高高昂起山东经济的“龙头”

■青島空客H135直升機總裝線投產,為青島千億級通航產業鏈奠定基礎。

高质量发展,高高昂起山东经济的“龙头”

■青島已形成完整的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圖為行駛的“復興號”。

■雙星綠色輪胎智能化製造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青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創新發展,奮力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牢記總書記囑託,青島乘峰會東風,搶歷史機遇,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複雜變化挑戰,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主戰場,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交出了一份頗有含金量的高質量發展“青島答卷”。

先行先試,不斷釋放“制度紅利”

制度也是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制度供給做支撐。致力於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制度創新高地的青島,一直是制度紅利的創造者與獲益者。

減稅降費,企業才能“輕裝上陣”。4月1日,青島圍繞“加快政策落地、優化執法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加大科技支撐、強化稅收監管、加強基礎保障”6方面,在全國率先推出30條硬舉措,全面減稅降費。

這些舉措包括取消房地產交易繳納契稅時納稅人提供住房信息證明、印花稅核定徵收納稅期限統一調整為按季申報、退稅信息一經核實直接退至納稅人退款賬戶等,頗受企業青睞。

3月26日,《青島市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印發實施,在降本增效、創新創業、產業升級、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金融支持、用地供應、制度保障等八大方面推出55條重磅舉措。

這些政策無一不切中當前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直指高質量發展的穴位和要害。在城鎮土地的使用稅政策方面,自2019年1月1日起,按現行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的80%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高新技術企業按調整後稅額標準的50%執行。“對此我們進行了一個測算,按照2018年的標準,全市企業可降低稅費4.5億元左右,切實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旭東說。

先行先試,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走在前列。自2019年1月1日起,青島等5個城市開始實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進一步擴大了青島口岸的開放度,增強吸引力與輻射力。

這只是青島正在加快推進的120項重點任務中的一項。這一攬子重點任務分為35項重大政策、33項重大試點、28項重大平臺、24項重大專項規劃,其中包括爭創國家中心城市、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爭創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積極創造條件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等等。

可以想見,這些重點任務一旦落地,將釋放出巨大的制度紅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雙招雙引”,不斷培植新優勢

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雙招雙引”。青島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第一戰場”“一把手工程”,積極引進新變量,創造新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優勢。

2018年,青島新批外商投資項目956個,合同外資9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86.9億美元,在全國位居前列;引進內資項目2135個,實際引進內資2156.1億元,同比增長14.2%。海量資本的澆灌,讓青島經濟活力十足。

“大塊頭”有大能量。青島著力為大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量身打造投資青島“解決方案”。4月10日,一場主題為“央企助力搞活青島——2019春季央企青島行”的招商推介活動在青島舉行。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親率21家央企負責人到場,讓這場看似尋常的活動“星光熠熠”。

而活動取得的豐碩成果讓各方皆感到不虛此行。與會央企與青島有關方面現場簽約重點合作項目18個,涵蓋經略海洋、“一帶一路”及上合示範區建設、新舊動能轉換、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總部經濟、鄉村振興、新材料等多個領域,涉及總投資額235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生根不僅將為青島帶來新的發展動能,也將為央企帶來新的機會。

世界500強始終是青島招商引資的重點對象。截至目前,青島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56家,累計設立294個項目。大眾、朗訊、雀巢、馬士基、LG、大陸等“大腕兒級”企業先後在青島投資興業,逐步融入城市經濟的血肉。

為進一步加大重大外資項目引進力度,青島近日出臺了一系列“給力”的獎勵政策,其中包括,對年實際外資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新項目等,最高給予1億元的“重金”獎勵。還規定,對世界500強企業、全球行業龍頭企業新設(或增資設立)年實際外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製造業項目,按“一項目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動能,是城市發展最深厚的底蘊,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改革的青島,求賢若渴。

“我們正著力營造兩個環境:一是優質的人才服務環境,大力推進人才落戶便利化,完善‘一體化’人才服務系統,為人才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二是濃厚的人才文化環境,大力營造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鬍義瑛說。

為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獎勵,青島近日出臺的鼓勵政策規定,對全職引進頂尖人才、國家級人才和省部級人才的機構和個人,分別按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

為引進海外人才,青島開始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對企業急需的外國人才提供更便利的來華工作許可管理服務,簡化申請材料,優化審批流程,給予外國高端人才辦理3年及以上工作許可延期。

4月14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揭曉了2018“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評選結果,青島位列第七。這是青島連續第八次上榜。

截至2018年年底,青島人才總量達到193萬人。其中,2018年新增人才就達到21.9萬人,新增聘任院士4人,新增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人才工程人選453人。

動能轉換,加快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在產業。產業的“組合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找到一條既適合青島自身實際,又符合潮流趨勢的產業路徑,關係到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是否牢固。

青島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緊跟產業趨勢,確立了全新的“956”產業集群體系,為20個產業“量身定製”發展方向、建設路徑和配套政策,對重點產業和項目建設實施精準服務。

沿著全新的產業路徑,讓人充滿期待與想象的“956”產業體系漸次隆起,為新舊動能轉換夯實了根基,為青島經濟平穩發展貢獻了力量。目前,青島累計儲備970個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總投資1.6萬億元。

在膠州灣北部,有一片83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稱為“動車小鎮”,全國近一半的動車產自這裡。這裡是有著“中國高鐵心臟”之稱的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所在地,目前已形成完整的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根據規劃,到2020年,小鎮全產業鏈產值有望超過1000億元。

汽車行業已成為青島支柱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據統計,2018年,青島汽車產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達到103萬輛。同時,2018年青島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年產35萬輛的北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投產,助力青島成為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以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家電、汽車製造等為代表的青島9大優勢特色產業,正以智能化、集群化為方向,加快產業鏈延伸、創新鏈突破,壯龍頭、強配套、提能級。

青島企業顯然不會錯過這樣的“風口”。“在人工智能和5G技術的優化升級下,海爾COSMOPlat所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是大家所期待的海內外最佳解決方案。”正在進行的2019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上,德國工業4.0之父、德國工程院董事會主席孔翰寧博士在參觀完中國的海爾展區後由衷地感嘆。

為積極培育發展新興未來產業,青島密切跟蹤國際科技、產業發展最新變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文化創意五大重點領域,實施跨代趕超計劃,推動新興未來產業加快崛起、擴容倍增、重點突破,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推動增量崛起。目前,青島入庫新舊動能轉換新興未來產業項目360個,總投資4800億元。

4月17日,總投資219.2億元的10個重點項目在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集中開工,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基礎設施等領域,符合臨港產業發展規劃和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將為促進西海岸新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發展海洋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青島望見的是一路美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