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簡單的梅花,居然拍出5000萬,大家說到底值不值?

說到黃永玉先生,可能大家都不是非常熟悉,其實他筆下有《湘西鳳凰》這樣的繪畫代表作品。他曾經畫過一幅梅花竟然拍出5000萬的高價,讓很多人都無法理解。有人說這幅梅花畫的也未免太俗氣了吧,但是就是這般俗氣,卻還是賣出了這麼高的價格。

一幅簡單的梅花,居然拍出5000萬,大家說到底值不值?

一些藝術家其實年紀越大,就會越來越讓人覺得他非常放浪形骸,繪畫作品的畫面也變得非常俗氣。那我們為什麼說黃永玉的畫作非常俗氣呢?有的作品完全偏離了它的意境和形體,不免讓繪畫的意境汙了筆的顏色,也汙染了大家的眼睛。比如黃永玉的後來的書法作品,有部分作品境界的確不是非常高。

一幅簡單的梅花,居然拍出5000萬,大家說到底值不值?

黃永玉曾經畫過一幅《田家梅》,就拍出了5000萬的高價來。落實到對這幅畫的欣賞印象上來說,這樣的畫有失傳統意蘊的梅花。因為它不太講究筆墨的氣韻生髮,只面有些洋畫的素描味道,線條造型呆板,背離梅花作品傳統表達手法的失韻現象,畫感俗氣,有形態,無品韻。對於他的作品我們可以站在兩個角度去分析,首先站在藝術的角度去看價格,藝術性不強就不值這麼高的價格。其次站在名人效應的角度上看價格,就算是一幅作品值十個億的畫也和藝術毫無關係。

一幅簡單的梅花,居然拍出5000萬,大家說到底值不值?

一些正道優秀書法繪畫藝術家的正楷、行書、工筆、寫意等等以美為本的作品,因為作者的名氣不大,所以價值不高。相反一些筆墨粗陋,用打著老頑童幌子的創作方式,寫一些俗氣甚至是是一些低俗的書法繪畫作品,卻往往因為作者的名氣大,越俗越值錢,越俗價越高。那麼當下的藝術市場,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審美被錯誤的眼光替代,把書法繪畫藝術搞得亂七八糟。

一幅簡單的梅花,居然拍出5000萬,大家說到底值不值?

因此我們再來看黃永玉先生的作品,就會發現真的又醜俗氣啊。但是能賣這麼高的價格,還不是因為黃永玉先生的名氣嗎?這不也是大家公認的嗎?如果黃永玉先生沒有這麼大的名氣,你說這個作品是路人甲畫的,你看看能夠賣出這麼高的價格嗎?我看是不能,現在的藝術市場,不免讓人唏噓。

一幅簡單的梅花,居然拍出5000萬,大家說到底值不值?

我們一味的去追求這些名人的字畫,然後這些名人的字畫也會隨著商業化的吹捧而水漲船高。但是我們反觀這些畫作的藝術價值真的有這麼高嗎?恐怕不見得吧。所以我想大家在欣賞這些名人字畫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被其拍賣價格,所矇蔽雙眼,我們應該辯證的去看待一樣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