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奇旅》:上演史上最“貴”護寶行動

《國寶奇旅》:上演史上最“貴”護寶行動

《國寶奇旅》:上演史上最“貴”護寶行動

“人在文物在,人亡文物不能亡!”


劇情簡介:

《國寶奇旅》是一部抗戰懸疑劇,由花箐任總導演,牛靜、牛嬙編劇,劉燁、袁姍姍、張瑞涵、秦杉、劉思彤等主演。

該劇講述“九一八”事變之後,故宮眾人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決定將文物南遷,途中危機四伏、險象環生,最後,由多方參與的押運人員用生命和智慧保住了故宮文物的安全和完整。該劇於2月6日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首播,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近年來,國寶題材的作品愈發受人關注,從揭幕文物真身的人文節目《國家寶藏》,到讓文物“暢所欲言”的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再到刻畫“故宮文物南遷”歷史背景並將人物雜糅到文物之中的《國寶奇旅》,這些優秀作品的出現都用有趣的形式展現了掩藏在國寶身後的秘密。其中,《國寶奇旅》是根據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承載》改編,將抗戰時期故宮萬餘件珍貴文物南遷的歷史搬上熒屏。

與很多追求獵奇和刺激的奪寶題材影視劇不同,《國寶奇旅》有一段真實歷史背景,那是“九一八”事變後,北平岌岌可危,即將淪陷之際,為了避免當時故宮裡面的大量文物毀於浩劫,一批愛國軍官和有識人士聯手,在虎狼窺伺的局面下突破重圍,完成了故宮文物南遷的壯舉。

9000餘幅古畫、7000多件瓷器、2600餘件銅器,加上玉器、文獻,共13427箱,每一箱都是無價之寶,一旦被搶奪或毀壞,損失不可估量,堪稱是史上護送財物價值最高的一場旅行。帶著這樣一批價值連城的文物,南遷隊伍歷時15年,途經上海、四川、重慶、南京,跨越大半個中國,不止是千山萬水的輾轉,更有日軍、間諜、土匪的內外夾擊,潮溼、白蟻和鼠患防不勝防,艱險程度可能不遜於當年的玄奘取經。

戰爭、寶藏、使命,歷史本身就具有多重的元素,讓人一想起來就會心潮澎湃,後來章劍華把這段歷史寫在了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的第二部《承載》裡面,《國寶奇旅》就是以此為基礎,加以適度的改編和演繹,成為一部驚險曲折又通俗易懂的精品劇。

雖有歷史的紀實色彩加持,《國寶奇旅》卻沒有賣弄宏大敘事,而是打造細緻鮮活的時代質感,圍繞幾位主要角色,突出了他們的青春熱血和兒女情長,以真實可信的人物,折射出當時風雨飄搖中的北平文化界的大環境,真正展現出感動人心的家國情懷。

劇中幾個主角色都是毫無距離感的親民形象,劉燁飾演的愛國軍人任弘毅,既有爽直果敢的性格,也有過人的膽識,拎得清微妙的局勢、輕重緩急,時而圓滑迎合,時而暗藏玄機,時而鋒芒畢露。袁珊珊飾演的文物專家周若思則自帶幾分神秘色彩,不失清秀可人的鄰家女孩形象,也有不讓鬚眉的學識,同時還有隱秘的身世耐人尋味。

此外,在驚心動魄的南遷路上,接地氣的角色塑造為該劇增添了大量有血有肉的鮮活角色,比如女軍醫田慧,名義上是任弘毅的妹妹,實則對“哥哥”早已芳心暗許,她和周若思的一場明爭暗戰,也給劇集提供了大量的浪漫戲,而她的真實身份實則讓人出乎意料。還有亦正亦邪的警署署長王立文,除了在文物爭奪戰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對任正秋一往情深,不同的陣營,不同的人生觀,奏響了一段段精神和信仰交織的生死戀曲,如此情感塑造也令人五味雜陳。

由此可見,《國寶奇旅》的題材是宏大的,事關家國大義、文化使命,可是落腳點卻是紮實的,沒有特別的美化,也沒有刻意的灑狗血、熬雞湯,而是演繹每一個人在面對命運的轉折時做出的選擇。無論是博學的文化人,還是被推上舞臺的新青年,亦或是軍人,通過這些人物的生活與愛情、使命與成長,漸漸交織出一個時代的面貌。

劇中有三分之二的情節都攝製於一列火車之內,“人在文物在,人亡文物不能亡!”外面炮火連天,車內驚險十分,不同身份的“旅客”心懷不軌。該劇整體節奏張弛有度,但每集中都是危機四伏,雙方都在一鼓作氣發力暗中較勁,敵我人士互相試探,臺詞之中針鋒相對,暗含殺機。這是該劇與以往諜戰劇類似的“局部”觀感。而觀眾作為“上帝視角”審視整個內容,關於幾位主要角色的真實身份往往是面向觀眾挑明的,甚至我們知道角色結局。正因如此,他們在劇中的步步為營和險境才牽動著觀眾的內心,這就是明線。而暗線就相當於懸疑小說中的兇手設定,向觀眾隱藏一部分角色的身份,並通過故事推進和情節設定來將觀眾引入新的環境之中,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浪漫與刀光劍影同行、文化與國恨家仇碰撞,文武雙全的《國寶奇旅》以全新的敘事風格,帶大家走入這一場事關家國危亡的征途,而這支整裝待發的南遷隊伍,將在路途中遇到怎樣的磨難和洗禮,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又將何去何從?更多精彩盡在熒屏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