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大航海時代由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啟,但人類的工業時代卻是從英國開始的。

英國,是亞歐大陸最西端的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蒸汽機的發明標誌著人類開始向工業時代邁進,標誌著在這個廣闊而歷史悠久的亞歐大陸農耕世界出現了一個新世界。

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人類從農業時代步入工業時代,英國居功至偉,這一點無論如何高度評價都不為過。

這個新的工業世界剛出現時,與整個農耕世界相比,不過是汪洋中的一個孤島,但一出現,便迅速對整個農耕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衝擊。從歐洲大陸的法國,到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日本,無一倖免。中國在近代的苦難和艱難的工業化我們瞭解的已經很多,本文要談的是基督教世界的老對手——伊斯蘭世界在歐洲列強的衝擊下是如何面對和反擊的。

1、當時的亞歐大陸,基督教世界之外是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的遺產

阿拉伯帝國與我國的唐王朝幾乎同時崛起,帝國影響所及從我國新疆邊境直至西班牙,包含了中亞、西亞、北非和歐洲的一部分,最終在公元1258年被蒙古人旭烈兀所滅。

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蒙古帝國的崛起在我國宋朝的末年,其版圖除包括中國外,還包括東歐和西伯利亞、中亞、西亞,並在西亞止步於敘利亞,最終由於爭奪汗位而分崩離析。

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當歐洲人步入大航海時代之時,伊斯蘭世界經歷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衝擊,分裂為三大帝國——地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號波斯第三帝國的薩非波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莫臥兒帝國。

其中奧斯曼帝國本身就是突厥人所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則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爾,由此可見從對伊斯蘭世界的影響而言,突厥人遠大於蒙古人。

蒙古人在伊斯蘭世界曾建立伊爾汗國,其主要位於波斯,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但最終被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所滅。

蒙古帝國除在波斯地區的伊爾汗國之外,其領土最終被清朝和俄羅斯所瓜分。

這便是歐洲人進入工業化時期的亞歐大陸,也就是當時主要的農耕世界。

2、伊斯蘭世界三大帝國對工業文明衝擊的反應

公元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依次進入了大航海時代,此時的伊斯蘭三大帝國均在自身的盛世之中,以農為本的經濟穩如泰山。

奧斯曼的蘇萊曼大帝、薩非波斯的阿拔斯大帝、莫臥兒的阿克巴大帝並稱當時伊斯蘭世界聲名赫赫的三大帝王。

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大明時期的伊斯蘭三大帝國

假如我們以一個地球局外人的角度看當時的亞歐大陸,我們絲毫看不出伊斯蘭世界會很快被歐洲人征服。

這與當時我國沉迷於明清時期的“天朝上國”如出一轍。

波斯和印度物產豐富,貧窮的歐洲人並沒有多少可供交換的物品,而奧斯曼位於亞歐非要衝,即使僅僅從貿易中轉中便可以獲得巨大利益。

這一局面改變的關鍵在於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從此兩大文明間有了代差,伊斯蘭世界的衰落遂不可避免。

  • 奧斯曼帝國

由於距離歐洲人最近,最先受到衝擊的必然是奧斯曼帝國。

從公元16世紀末期開始至公元18世紀,奧斯曼北與波蘭、俄羅斯,西與奧地利、匈牙利等不斷髮生戰爭,其版圖在歐洲人的進攻下不斷縮小。

奧斯曼土耳其後來被稱為“西亞病夫”,與中國不同的是,奧斯曼統治的地區文明、宗教、種族各不相同。

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奧斯曼帝國在強盛之時號稱同時繼承了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衣缽,但衰落後民族、宗教起義便此起彼伏,這也是其版圖最終只能保有小亞細亞的重要原因。

面對歐洲人的高壓,奧斯曼帝國曾有三次改革:

1)塞利姆三世改革(公元1789~1807年),幾乎與法國大革命同時。

2)馬赫穆德二世(公元1808~1839年),這一改革持續到了我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

這兩次改革的目標都是建立新軍,建立西歐式的陸軍和海軍。對內平息動亂,對外強化國防、

3)穆斯塔法·拉施特·帕夏1839年改革

第三次改革目標是建立新政,用法令規定人身、財產的權利,整頓財政,嚴禁貪汙,中興帝國。

是不是與我國清末很相似,其實三次改革均沒有觸動農本經濟的體制,也就無法跟上工業革命的歷史趨勢。

至公元19世紀末,曾經攻佔君士坦丁堡,兵鋒直指維也納的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殘存部分淪為半殖民地。

  • 薩非波斯~伊朗地區

當英國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薩非王朝已然滅亡。

薩非王朝在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夾擊下,亡於內亂,此後伊朗地區被外族人建立的阿夫沙爾王朝、贊德王朝和愷加王朝等統治。

也就是說,歐洲人到來之時的伊朗已經沒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政權,滯留於傳統農業文明的伊朗對西方工業文明望塵莫及。

於是,這裡北有沙俄的侵略和威逼,南有英法兩國爭奪波斯灣的東方通道,伊朗已無主權可言。

伊朗曾在19世紀50年代有過一次宰相密爾扎·達吉汗主持的改革,但與奧斯曼相似,改革侷限於整軍和整政——除弊政、裁冗員、練新軍,但無力改變農業經濟的本質。

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大博弈

拿破崙失敗之後,伊朗地區被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瓜分,其領土中分出了大英帝國勢力範圍的巴林、阿富汗斯坦;俄羅斯帝國勢力的阿塞拜疆、土克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沙俄、英國在此的戰略競爭被稱為“大博弈”。

  • 莫臥兒帝國~印度地區

伊斯蘭世界三大帝國之中,莫臥兒帝國的印度地區是最富庶的農業大國。

但印度與中國不同,即使莫臥兒帝國在最強盛時期,也不曾有一個以行省統轄全國的中央集權的政府,治權分散是當時印度的主要特點。

面對歐洲列強的強勢崛起,看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如何面對

莫臥兒帝國

而這一特點,便是為什麼奧斯曼和伊朗是半殖民地,而印度是殖民地的原因所在。

與奧斯曼和伊朗的統治者不同,莫臥兒帝國面對歐洲列強的侵略碌碌無為,沒有任何改革,於是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紛紛建立,最終大英帝國一統整個印度。

印度的統治者們對自身的處境毫無辦法,強力之下,唯有聽命。

公元1877年1月1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加冕為印度女皇,在歐洲無法獲得皇位的英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皇冠。

因此,在歐洲列強的強力衝擊下,奧斯曼帝國的反應與中國清王朝相似,伊朗四分五裂但也曾通過改革試圖改變現狀,唯有三國中最富庶的印度毫無作為的成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