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變現的4種有效模式

互聯網火了,有互聯網+;人工智能火了;有AI+;社群火了,又有了社群+。

從目前來看,社群+ 模式好像確實還做出了不少成績。

社群+品牌有了微商,社群+電商有了社群電商,社群+教育有社群教育,社群還能夠“+”什麼,需要大家去結合自己的行業去腦洞了,目前我還看到了大家在探索社群+醫療,社群+媒體,社群+汽車...

社群變現的4種有效模式


但是不管你咋+,在我看來做社群無外乎這 4 種模式,按價值進行區分依次如下:

1

體驗式社群


它非常適合在剛起步做社群的公司,非常適合垂直人群的創業公司。

你不需要想特別多,也不需要等產品成熟,只需要有一顆想服務好的用戶心就可以把它做起來了。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有區塊鏈運營研究社,北京運營學社、瘋蜜。

對於體驗式社群來說,情懷和關係連接很重要,讓用戶在社群裡邊玩的開心,並且成為你的忠實居民。

2

產品化社群


產品化社群,其實主要指的是將你體驗式社群裡的服務變成產品化,變成產品化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你的服務體驗穩定性會好,其次是標準化帶來的可規模化,你可以非常快速的讓一個不怎麼玩社群的新人,也可以提供優質的服務。

其次,你還需要去重點關注一個指標,單群盈利能力。

怎麼計算呢,其實非常簡單,你把單群的月度收入-人工成本-流量成本-物理成本,如果算下來是正的,那你的社群從理論上來說就可以無限的去放大,用這種非常佛性的方式做增長,他非常適合服務模式比較重的行業!

3

去中心化的共識社群


共識社群看過去非常玄乎,但其實大家都能夠接觸到。最直接的就是明星社群,它其實就是一種共識社群。它的共識主要來源於對明星的熱愛,我想讓自己的愛豆好,所以

自發的去組織社群

4

社群的 Saas 服務


目前整個社群原生的功能還非常弱,在微信把社群做成 QQ 群那樣之前,對於有開發技術和資源的團隊來說,社群的 Saas 服務還是非常有想象空間的。

註釋:SaaS提供商為企業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網絡基礎設施及軟件、硬件運作平臺,並負責所有前期的實施、後期的維護等一系列服務,企業無需購買軟硬件、建設機房、招聘IT人員,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信息系統。就像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用水一樣,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賃軟件服務。

目前通用型的社群工具有蠻多了,但是垂直於不同垂直行業的社群 Saas工具還屬於早期,大家可以深入去琢磨和調研下,說不定下一個估值 3 億的小鵝通就是你了。

以上是 4 種我認為可以抓取社群式機會的姿勢,從高到底其實也代表了不同的社群運營境界,

自己建群、讓別人管理、讓別人建群、用別人的群。

關於這些抓取社群式機會的姿勢,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非常幸運,這些姿勢是被驗證有效的,你可以結合商業模式以及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來選擇一種姿勢;

第二特點是非常悲劇,它們都是不連續,也就是說不管你選擇哪一種姿勢會隨著時間的推進,社群運營效果越變越差。

不過,你可以試試以下4點技巧,用以改善跨越社群成長的不連續性

1、不斷打磨產品和服務,是社群價值增長的關鍵

“社群+行業”裡邊大家應該更多的關注的是後者,因為社群始終只是一個商業化工具,它本身無法變成壁壘,真正的壁壘在於你在社群裡提供的服務/產品。

2、擁有優質的社群品牌

過去品牌是為了建立認知,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今天品牌是為了建立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關聯。

3、持續建設社群團隊

任何商業和組織最後拼的都是人才,當然社群也不例外,社群商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會因為社群服務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它像一個沙漏需要時間積累,當你的社群人才儲備比較完備就可以有機會去追逐更大的社群紅利。

4、關注新技術、新工具

逆襲的縫隙來自新技術和新需求的產生,聯想逆襲IBM來源於個人電腦需求,索尼逆襲柯達來源於數碼新技術,至於社群商業逆襲的縫隙在哪?

大概率應該會出現在社交電商,它可以通過解決信任問題和價值流通問題,來幫助我們更好的實現商業規模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