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須正確,哪怕是錯的

他必須正確,哪怕是錯的


最近感覺世界挺魔幻的。

前幾天接到清考通知,英語渣就此瑟瑟發抖,然後從前認識的某中專畢業生忽然私聊我:我要開店了,在武漢。

第二天,一個重慶的老闆又發朋友圈問有沒有認識遊戲開發的,我拉了個群,然後就是神奇的挖槽現場。末了,我和那程序員聊天,他說:跳槽漲百分之五十,正常操作。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武漢,可憐巴巴的文案寫了一天稿子,每週單休,學歷211,做了四五年,月薪也才三千五。

“你需要個職業規劃。”程序員給我發了個認真的表情:“我建議你可以考慮遊戲策劃,我有認識的人做了一年就月薪過萬了。”

其實這裡的“遊戲策劃”換成大多數職業都沒有太大問題。

不知不覺恍然發現,我的朋友圈已經完全覆蓋了中國所有的社會階層以及學歷層次,其實挺感謝他們,默默無言,告訴我他們的世界。

畢竟每個人都只會根據自己和身邊人的經驗得出自己的人生哲理。

所以大多數人的人生哲理都是有一部分互相矛盾。

就好像最近熱議的996一樣。


他必須正確,哪怕是錯的


其實996要看是什麼位置,我想了一下,如果我是總經理,只需要坐在工位上玩一天手機電腦都不用打開,那我也挺支持996。

而某互聯網巨頭分公司的總經理就是這麼“工作”的。

最讓人不解的是,一些韭菜偏偏要為資本家說話,各種解釋996的必要性。

是什麼身份就給什麼說話,這一直是人類社會秘而不宣的基本發言原則。

就讓我們心懷感恩與美好,祝那些身為員工卻大讚無償996的人們可以真切地在996中尋找到快樂與幸福,最後,猝死。

但是,我還是希望可以在若干年後大談努力,就像馬雲說的那樣,嗯,無限引用馬雲的句子:“996是你們員工最大的幸福!”

我知道這挺傻的,但是符合我的利益。

“xxx給月薪一萬是打發叫花子?”和“月薪五千居然找不到像樣的xxx?”,這樣的倆個思想在如今社會一些人的腦海裡來回碰撞,他們一方面是員工,另外一方面自己又是老闆。


他必須正確,哪怕是錯的


社會的進步催發了這種人的誕生,而他們也在倆種不同的思維裡來回切換,最後閉上眼,享受片刻的安寧。

以上胡言亂語,末了不知所言。

世界雖然魔幻,但總要尋找“真實”。

雖然“真實”可能並不存在,但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撐。

他必須正確,哪怕是錯的。

以上,不是病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