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媒體行”啟動 聚焦河南省礦山生態環境整治

“生態文明媒體行”啟動 聚焦河南省礦山生態環境整治

4月20日,“生態文明媒體行”網絡主題活動在鄭州正式啟動。接下來的四天時間內,由中央新聞網站、河南省主要新聞網站和省主要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等組成的媒體團,將深入基層實地採訪,展現全省各地礦山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和生動實踐。

此次活動由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開展,旨在結合世界地球日,圍繞河南省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工作,加強貫徹新發展理念網上宣傳。

近年來,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落實政府、部門和企業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的責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18年完成治理面積約11萬畝,超過過去3年之和。截至目前,我省共實施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389個,資金投入33.46億元。同時,本著“先上大,後關小”的原則,在新上大型礦山投產後,全部關停中小型露天礦山;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省級綠色礦山建設系列標準,為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生態文明媒體行”啟動 聚焦河南省礦山生態環境整治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餘紀雲介紹說,2019年,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將“堅持一體共治建生態”,紮實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六大工程”,即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南太行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三類礦山(綠色礦山、露天礦山、廢棄礦山)綜合整治、沿黃生態帶建設、啟動“三園”建設,著力形成點、線、面、體相結合的國土空間治理格局,努力建設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草茂的美麗河南。

“生態文明媒體行”啟動 聚焦河南省礦山生態環境整治

據瞭解,2019年河南省將完成營造林736萬畝,努力實現“應綠盡綠”,先行在100個左右的村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建成50個綠色礦山,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的原則,對近3000個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同時,努力把沿黃生態帶打造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引領區,將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打造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近郊溼地公園,將中華生物園打造成集傳承生態文明、科學研究普及、旅遊休憩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園區,將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觀園建設成南北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原真性保護展示區、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育區,打造中原“綠核”、生態基石、生物綠色寶庫和珍稀瀕危植物天堂。

活動期間,媒體團將走進許昌、平頂山、洛陽、三門峽,實地探訪襄城縣首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郟縣礦山生態修復、寶豐縣廢棄礦山整治、新安縣鋁土礦、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銀礦)、陝縣香草窪鋁土礦、靈寶小秦嶺金礦。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興遼、河南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陳明、河南省委網信辦傳播處處長張邨、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地質環境處副處長李向陽等出席了啟動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