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巴黎聖母院為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原為紀念羅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成為巴黎聖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另有小說,電影,音樂劇等以此為名。

【中文名稱】巴黎聖母院【法文名稱】Notre-Dame de Paris 【英文名稱】Notre-DameCathedral【教堂所在地】法國巴黎,西岱島(Cite)的東南端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建造時間】1163年~1345年 【建築風格】哥特式 【建築師】尚·德·謝耶(Jean de Chelles) 皮耶·德·蒙特厄依(Pierre de Montreuil) 尚·哈維(Jean Ravy ) 維優雷·勒·杜克(Viollet-le-Duc)

巴黎諸多的名勝古蹟,都是以巴黎聖母院為中心的。穿越整個城市塞納河上,點綴著將河右岸和河左岸連接起來的別緻的河橋。而教堂正座落在位於塞納河中心位置的西岱島上,西岱島是巴黎一區和四區的邊界,島的盡頭與其他名聲古蹟相連,像路易九世聖禮拜堂,像世界上最著名的醫院——神院(l’hôtel Dieu)。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巴黎聖母院,是在其他宗教建築物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1163年,在路易七世的時候,工程就已經開始了,整整持續了兩個世紀,如此巨大的工程,無疑是宗教力量的標誌,建築物宏偉精美的外觀,表達著對主宰著歐洲的宗教的崇敬。

教堂,最令人稱讚的部分毫無疑問的是它典型的西歐式建築正面和兩個高聳的鐘樓。教堂正面,由不同的雕塑物作為裝飾,成為了巴黎聖母院最具有代表性的標誌,這些位於屋簷的雕塑訴說著聖國王猶大的故事。雕像下有三扇大門,中間的一扇是正義之門,左邊的一扇是純潔之門,右邊的一扇是聖安娜之門。兩個鐘樓,高達70多米,上面同樣可以參觀,在鐘樓頂部眺望,一番開闊的視野,將城市盡收眼底。

參觀大教堂內,可以給人一種特殊而且強烈的感覺,這是印象派風格的建築佈局,巨大的拱形屋頂,彩色玻璃窗的反射光,你不可能不注意到那個歐洲最大的圓形薔薇花飾,直徑長達12米。還要知道的,是在右邊鐘樓上,那重達13噸的大鐘。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建築外觀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採用石材,其特點是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整個建築莊嚴和諧。雨果在《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站在塞納河畔,遠眺高高矗立的聖母院,巨大的門四周佈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裡層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連成一氣。中庭又窄又高又長。從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鐘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巴黎聖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築中最美妙、最和諧的,水平與豎直的比例近乎黃金比1∶0.618,立柱和裝飾帶把立面分為9塊小的黃金比矩形,十分和諧勻稱。後世的許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樣子。

聖母院平面呈橫翼較短的十字形, 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巴黎聖母院正面高69米, 被三條橫向裝飾帶劃分三層:底層有3個桃形門洞,門上於中世紀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過。中央的拱門描述的是耶穌在天庭的“最後審判”。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則位於右邊拱門,描述的是聖安娜(St.Anne)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許裡(Bishop Sully)為路易七世(Louis Ⅶ,於12世紀下令興建聖母院)受洗的情形。左邊是聖母門(Virgin’s portal),描繪聖母受難復活、被聖者和天使圍繞的情形。

拱門上方為眾王廊(Galerie des Rois),陳列舊約時期28位君王的雕像。這些雕像都是重建過的,原來的雕像在1793年法國大革命時被誤認為是法國君王,於是被破壞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現藏於克呂尼博物館(Musee de Cluny)。 後來,雕像又重新被複刻並放回原位。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長廊”上面第二層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是彩色玻璃窗。裝飾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設計最吸引人,有長有圓有長方,但以其中一個圓形為最,它的直徑有九公尺(約10米),俗稱「玫瑰玻璃窗」,其直徑,建於1220—1225年, 這富麗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畫著一個個的聖經故事,以前的神職人員藉由這些圖像來做傳道之用。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人很怕德國人把它搶走,所以拆下來藏起來了。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第三層是一排細長的雕花拱形石欄杆。在這裡的設計中,瓦雷裡·勒·迪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欄杆上,塑造了一個由眾多神魔精靈組成的虛幻世界,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異而冷峻,俯著腳下迷濛的城市;還有一些精靈如鳥狀,但又帶著奇怪的翅膀;出現在教堂頂端的各個角落裡。它們或在尖頂後面,或在欄杆邊緣,若隱若現,它們這些石雕的小精靈們幾百年來一直就這樣靜靜地蹲在這裡裡,思索它們腳下那群巴黎城裡的人們的命運。

左右兩側頂上的就是塔樓後來竣工,沒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樓懸掛著一口大鐘,也就是《巴黎聖母院》一書中,加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鐘。

主體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築一樣,兩翼較短,中軸較長,中庭的上方有一個高達90米的尖塔。塔頂是一個細長的的十字架,遠望彷彿與天穹相接,據說,耶穌受刑時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這個十字架下面的球內封存著。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歷史事件

1239年聖路易國王將荊棘花冠放在聖母院。

1302年飛利浦-勒柏爾(Philippe le Bel) 在聖母院啟開首次皇家國家召集大會。接著各式各樣的儀式:恩典儀式、婚禮、加冕、受洗、葬禮等等

1430年年輕的英皇亨利四世的加冕禮

1455年平反聖女貞德訴訟.民族女英雄貞德為法國領兵征戰大獲全勝,但後來被出賣,遭火刑處死。多年後聖母院教會予以平反昭雪,舉行平反儀式,在院內豎立貞德的雕像,從此後人尊稱為"聖女貞德"。

1572年瓦盧斯 (Valois)的瑪格莉特(Margurerite)嫁給那瓦伐 (Navarre) 的亨利。

1687年舉行大公爵的葬禮。

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親的心願修改祭壇,以榮耀聖母。

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蒞臨加冕拿破崙帝王。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事實上,我們不能不把作家和建築物聯繫起來,能夠喚起人們回憶的書名《巴黎聖母院》,從1831年第一次出版以後,是整整一代人的追求。維克多.雨果的這部小說向人們講述了一些不同人的不同命運,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是,漂亮的吉普賽女人,埃斯米蓮達和在巴黎聖母院裡駝背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作家精彩的情節描述,重新賦予了這座建築物生命力。自此,小說也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還被搬上了熒幕,最出名的應該是迪斯尼1996年拍攝的動畫版“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了。

巴黎聖母院內有兩件寶物,一件是米開朗琪羅雕刻的《悲切》塑像,另一件是木刻聖經故事《天庫》。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簡單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