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拉開轉型大幕 李東生在下一盤什麼棋

TCL向科技產業集團轉型的步伐正在全面提速。4月16日,歷時4個月的TCL集團資產重組宣佈完成。4月17日,TCL實業控股(廣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實業控股”)在惠州TCL科技大廈正式揭牌。TCL集團董事長兼CEO、TCL控股董事長李東生上表示,TCL控股將以“二次創業”的激情,用五年時間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大關的目標,成為國內領先的智慧科技產業集團。

TCL緣何在此時展開大刀闊斧式的變革?TCL向科技產業集團轉型的底氣來自哪裡?李東生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樣的棋?

TCL拉開轉型大幕  李東生在下一盤什麼棋

新起點

去年12月,TCL集團公告稱,公司擬將TCL實業、惠州家電在內的8家公司股權打包出售給其關聯方TCL控股,從此拉開了TCL從傳統家電向科技產業集團轉型的序幕。同時,這一巨大的重組也讓TCL飽受質疑,外界曾一度解讀TCL將放棄智能終端業務。

對於重組的原因,李東生表示,TCL之所以重組是因為半導體顯示和材料業務與智能終端業務在技術迭代週期和投入資金等方面存在差異,採用分拆業務的方式有利於提高經營效率。TCL現在主要有兩個產業板塊,一個是半導體顯示和材料產業,另一個是智能終端產業。半導體顯示和材料產業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長週期和高科技門檻的產業,規劃和建設一個半導體顯示和材料產業的工廠需要三年的時間,而且企業還必須看到該產業五年以後的發展。此外,半導體顯示和材料產業需要一個長週期的戰略管理,因為該產業的相關技術是在不斷迭代的,它的迭代需要層層的積累,需要企業的堅守。

而智能終端產業則是一個快速變化的產業,新技術的更迭導致它的業務週轉非常快。消費者傾向購買最新科技的產品,市場導向也是如此。TCL集團原本是把兩個產業放到一個企業系統去管理的,但是經營效率不高,結果並不理想。這是因為在一個體系裡面,兩個產業互相遷就,都難以快速發展,把兩個產業拆分成,以此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隨著TCL集團重組的完成以及TCL實業控股的成立,也讓重組後的TCL的戰略規劃十分清晰:TCL控股成立,佈局AI×IoT,發力智能終端,致力成為全球智能科技企業;TCL集團保留半導體顯示業務,手握華星光電為代表的顯示屏技術與全球28個研發中心,轉型為高科技產業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TCL控股揭牌儀式上,TCL智能終端業務群CEO、TCL電子CEO、TCL通訊CEO王成率TCL核心管理團隊成員及TCL智能終端業務群、TCL通力電子、TCL新興業務群的員工代表一起出席,充分顯示出這三大核心業務群未來在TCL控股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科技集團”中的中堅作用。可以說,TCL控股的成立給了外界更大的想象空間,也回擊了TCL將放棄智能終端業務的傳言。

新物種

TCL的變革絕非一時衝動,它與即將迎來的另外一場巨大科技變革息息相關。

隨著5G和AI的到來,人們將進入萬物互聯的智慧時代。5G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在產品端,5G會讓IoT終端體驗更好,產品間互聯互通更容易成為現實;另一個在製造端,會推動智能製造的深入發展,助力產業互聯網的構建。此前,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等在內的手機廠商均把“AI+IoT”提到更高的戰略位置,甚至作為手機行業的第二戰場。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表示,中國家電產業正站在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上。“在新的發展階段,提醒我們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摒棄浮躁潛心鑽研,靜下心來厚積薄發,從更高視角探索新時代下家電產業深化創新的各種可能性。

早在2014年,面對洶湧而來的智能家電與智能家居浪潮,TCL就提出了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的“雙+”轉型戰略,成為我國最早開展智能化轉型的家電企業之一。而對於當下最熱門的智能科技與物聯網相結合的“AI+IoT”,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TCL控股面前則變成了“AI xIoT”這個“新物種”。王成表示“AI+IoT”及“AI×IoT”,代表著AI與IoT的結合方向。AI+IoT更多的體現為AI對社會的賦能。“AI×IoT則更多體現為AI與IOT、設備用戶需求、用戶的潛在需求IoT設備功能以及不斷增長的AI能力,三者相互作用、相互組合,就會創造指數級豐富增長的場景,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智能化場景需求。”

正是在此背景下,TCL整合了內部相關業務,成立了TCL智能終端業務群,構建了基於AI×IoT的智能終端系統架構,並將以此作為下一個賽場。按照規劃,未來的產品將從全屋家電到個人生態產品,再到泛智能設備,以及延續到智慧解決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TCL不僅具備上述全品類智能硬件製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技術上具有優勢。據瞭解,TCL幾大場景的人工智能引擎為自己研發,而非使用第三方的智能引擎。掌握引擎則意味著掌握核心競爭力。同時,TCL遍佈全球的科研體系佈局和雄厚的創新人才儲備,以及華星光電大屏技術的技術含金量、行業地位、供應能力,為智能終端設備以及生態場景的建設和應用,起到了根本的推動作用,這也是與其他家電廠商相比的優勢所在。

新賽道

隨著5G的來臨,我們即將經歷從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時代,未來誰將主導這個市場也成為業界爭論的焦點。展望目前的AIoT領域,主要有兩類企業在主導形成生態:一類是如亞馬遜、谷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以智能音箱為中心構建生態;一類是如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構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生態。

這一切都與企業體內流淌的基因有關係。前者沒有硬件基礎,但以虛擬語音助手等軟件能力見長,他們用智能音箱進入到客廳,落地虛擬助手,然後試圖連接一切。軟件的路線是門檻低,切入簡單,但自己不掌握硬件製造和產業整合能力,難以打造成套智能生活產品體系。後者已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可以被視為天然的入口。他們依賴手機交互入口,以軟件為強項,除手機之外的硬件主要依賴生態夥伴。從短期看能夠迅速積累硬件產品品類,但單獨爆款產品無法成就整個智能生活體系的成功。

TCL則開闢了一個新賽道,為入口提供了第三種可能。TCL在走一個全品類、去中心化的路子。“TCL本身有著硬件優勢,有著眾多家電和消費電子產品,它又將這些硬件融合連接起來,提供包括家庭生活、社區、酒店等解決方案,補足軟件短板。既有物可聯,又有交互能力。其獨闢蹊徑的做法為物聯網時代提供了另一種創新模式。”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

但有關專家也指出,在新的產業變局下,TCL不再滿足做一個全球主要智能硬件企業,而是希望成為全球融合連接智慧生活的提供者與引領者,但是否真的能轉型成為科技產業巨頭,不僅需要對內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條的整合,也需要對外加速開放融合的步伐。

在TCL實業控股成立大會上,我們也見到了小米公司的身影。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微博稱:“結盟TCL,做強做大我們的大家電業務。” 小米和TCL的聯盟也預示著,在5G時代,無論是那種生態的企業,都在探求物聯網時代全品類、全景化、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模式,這也給TCL的未來發展以及新合作伙伴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未來3年內,僅生產單一品類的廠家以及不能為用戶提供連接融合服務的這些廠家將出局,只有那些能夠提供全品類智能終端,能為用戶創造連接融合智慧場景的廠家,才能成為真正的頭部玩家。”王成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