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科院遺傳所與華大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的關係

撰文丨荊玉棟

最近在查文獻資料的時候,發現原中科院遺傳所與華大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的關係有點複雜,特別是很多人員和研究成果重合較多,所以利用假期時間仔細梳理了一下。

原中科院遺傳研究所最早成立於1959年。2001年2月13日, 根據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部署, 中國科學院作出《關於遺傳研究所和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整合的決定》,原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與原中國科學院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整合, 組建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簡稱遺傳發育所)。2003年,又合併了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但是名稱沒變。北京市地址位於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2號,1號院是指中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區。這個園區是2007年,北京奧運會前期新建的,南鄰大屯路,東面是北辰西路,西面是林萃東路,北面與國奧村隔了一條科薈南路。遺傳發育所的位置基本沒有變,不過之前的地址叫朝陽區安定門外大屯路乙5號。

原中科院遗传所与华大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的关系

2007年我們實驗室剛從負壓樓搬入新建的二號樓(現在為三號樓),遠處就是正在建設中的為2008年奧運會準備的國奧村

1998年8月11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就在遺傳所內。楊煥明擔任中心主任,汪建擔任中心執行主任,餘軍擔任中心副主任。

1999年7月14日,“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主要負責人與民營企業家合作成立了由個人出資的股份制企業: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

1999年9月9日,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成立(簡稱“華大基因”),“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主要骨幹遷至“華大基因”所在的北京空港工業區B區與“華大基因”合署辦公。

根據“百度企業信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7月14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91110113102556915Q,組織機構代碼:10255691-5,稅務登記證號:110222102556915,2010年07月20日,企業名稱由“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變更為“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為法人股東,認繳出資額 315萬元,楊煥明和汪建為自然人股東,認繳出資額 分別為150萬元和35元。

2003年11月28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同意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所在“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基礎上並整合部分“華大基因”員工組建而成,所址位於北京空港工業區B區。2003-2008年,楊煥明擔任北京基因組所所長,汪建任副所長。餘軍和華大的創始人之一劉斯奇在2003年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成立之初就是該所的研究員。

2013年1月10日,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遷至中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區,和遺傳發育所在一個園區內,而且挨在一起。

原中科院遗传所与华大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的关系

中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區的秋景(2018年11月),近處小樓就是遺傳發育所三號樓,右側高樓就是北京基因組所

而目前,“華大”是“華大集團”的簡稱,“華大基因”是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

根據華大集團官網(www.genomics.cn)組織架構資料,華大集團下屬的產業機構包括:華大基因、華大智造和華大司法,科研機構包括: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國家基因庫、華大學院、和GigaScience。

目前(2019年2月),汪建擔任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王石擔任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楊煥明任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理事長,劉斯奇任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監事長。出生於1984年的徐訊擔任華大集團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2015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出生於1979年的尹燁擔任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都是華大新生代力量。

作為華大集團的核心,2017年7月14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第2001家上市公司(簡稱“華大基因”,股票代碼300676)。

華大集團的LOGO是BGI,我猜測是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的首字母縮寫,可見華大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血肉相連的關係。

“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是為了完成人類基因計劃中國部分而成立的,除了人類基因組計劃,該中心在早期還參與完成了“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2000年4月,袁隆平、朱立煌、汪建三方共同簽署《關於開展中國超級雜交水稻基因組研究》協議,袁隆平代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ational Hybrid Rice R&D Center),朱立煌代表遺傳所,汪建代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2002年4月5日,《水稻(秈稻)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序列圖》《科學》雜誌上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通訊作者分別是楊煥明、袁隆平和朱立煌,楊煥明的署名單位有三個,分別是:第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基因組信息學中心(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Center of Gen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CAS),“中國科學院基因組信息學中心”就是“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對外名稱,第二、杭州華大基因研發中心/浙江大學生物信息學研究所/浙江省基因組生物信息學重點實驗室(Hangzhou Genomics Institute–Institute of Bioinformatics of Zhejiang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Bioinformatics of Zhejiang Province),第三、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Institute of Genetics, CAS)。排名第一的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一共四位)的餘軍,其署名單位有四個,除了第四個華盛頓大學外,前三個與楊煥明相同。

可以這樣說,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大集團都脫胎於原中科院遺傳所。有意思的是,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現任所長薛勇彪研究員,2004-2014年期間,一直擔任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所長,任職期滿後,調任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擔任所長至今。

注:文章經授權轉載自荊玉棟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

http://wap.sciencenet.cn/blog-611951-1162188.html?mobile=1

製版人:半夏

BioArt,一心關注生命科學,只為分享更多有種、有趣、有料的信息。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bioartbusiness或郵箱:[email protected]。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到其它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