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平生文字為吾累,我被聰明誤一生

現代著名作家、文學家林語堂,曾專門為蘇軾寫了一本傳記《蘇東坡傳》。他在書中是這樣評價蘇軾的:

“蘇東坡是大事聰明,小事糊塗。但是人生構成多是小事,大事少而經久不見,所以蘇東坡多事事聽從妻子。”

蘇軾一直是個聰明人,可惜一生多坎坷,在經歷世事種種、半生漂泊後,他作詩感嘆:我是為“聰明”誤了一生啊。

蘇軾:平生文字為吾累,我被聰明誤一生

01

嘉佑二年,蘇洵帶兩子蘇軾、蘇轍來到京城參加考試。當年的考場作文是:論“為政”的寬與簡。

也許是引用杜撰之風古已有之,比如冰心說她小學作文時就很肆無忌憚地寫——馬克·吐溫說過:深處黑暗太久,即使沐浴月光也會被灼傷。事實是馬克·吐溫並沒說過這話。

蘇軾這次在作文試卷上,也臨場杜撰了幾句堯與皋陶的典故: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日殺之,三。堯曰宥之,三。”

當時的評閱蘇軾卷子的考官是梅聖俞,覺得這個歷史事例用得是真好,顯示了明君賢主的用人之識。

不過這位宿儒對這段典故竟也懵然不知,又擔心是因自己寡陋、漏讀了湮沒的古籍,因而沒有對蘇軾提出問詢。

蘇軾才得以安然地混了過去。

蘇軾:平生文字為吾累,我被聰明誤一生

02

蘇軾中榜之後,有一天同梅聖俞見面,後者忍不住問蘇軾:“你的文章寫得很好,可是,堯和皋陶的這段對話是出自哪本書?我一時忘了。”

蘇軾倒很實誠:“這其實是我杜撰的!”

梅聖俞大吃一驚,只聽蘇軾又說:“帝堯這樣聖德賢明的君主,說這種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臨場發揮如此機智,還能不動聲色的圓回來,無怪林語堂也笑評:“這可不是仗著有文化,肆無忌憚地耍流氓嘛。”

蘇軾:平生文字為吾累,我被聰明誤一生

03

明末學者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寫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天,王安石正在自家書房內寫《詠菊詩》,剛寫了兩句:

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僕人就來報告說蘇軾上門來拜訪。可王安石不想見他,於是便打發僕人去招呼他,自己躲到內堂去了。

蘇軾來到書房,發現了王安石剛寫好的詩,看了心說:簡直胡說八道,菊花開在深秋,是最經秋霜之物,又怎會被吹落得滿地都是?因此他提筆補上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意思是詩人(王安石)你未免太缺乏常識了,秋花怎會像春花落得滿地都是。

後來因為政治鬥爭的緣故,王安石奏請皇帝,將蘇東坡貶謫至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到黃州後才驚覺,此地果然有“吹落黃花滿地金”的菊花,深悔自己的“故作聰明”之語。

蘇軾:平生文字為吾累,我被聰明誤一生

04

元豐六年,蘇軾的侍妾朝雲為蘇軾生下了一名男嬰,取名“遁兒”。

三天後,蘇軾為遁兒施行洗禮時,作詩一首: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當時蘇軾已經46歲,深感自己為“聰明”所累。可以看到他後期的詩作,從《赤壁賦》到《念奴嬌》,《夜遊承天寺》……詩文裡鋒芒畢露的聰明勁兒全消,取而代之的是清澈淡然,已經“雲無心而出岫”了。

蘇軾:平生文字為吾累,我被聰明誤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