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存在大山裡的石板房,山野裡的建築瑰寶,如今很少有人住了


安康紫陽,山大溝深,過去交通不便,百姓蓋房都是就地取材,用石頭壘牆、用石板當瓦,打造出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民居。

石板房,是生活在大山裡的紫陽人祖祖輩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家園。據考證,秦朝時在紫陽就有石板房,紫陽人建石板房的歷史已經有四千多年了。

一塊塊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石頭砌成天衣無縫的石牆,看似隨意自然卻獨具匠心。

石頭做成的房子最美的當屬屋頂,一塊塊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石板從屋簷鋪起,塊塊疊壓,層層排列,至屋脊而收,像魚鱗,構成一幅自然質樸的山水畫卷。

無論是用石頭壘牆,還是用黃土做牆,石板房都是最原生態的建築,人居其中,最接地氣,故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之說。

石板房冬暖夏涼,冬天在火塘裡燒點火就暖融融的,夏天山風從石板縫貫入涼爽清醒。

土牆、石板房頂,陽光下更顯簡樸溫馨。

依山而建的石板房有的已沒人居住,有的已倒塌,古老的石板房正慢慢的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