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賣肥料還有這麼多貓膩,農民喜歡佔便宜跟經銷商還是有關係的

本來以為農民經過這些年技術科普,已經瞭解了一些肥料知識和識別技能,不料想還是存在問題,問題出在經銷商。

便宜是相對正常價格而來的。

原來賣肥料還有這麼多貓膩,農民喜歡佔便宜跟經銷商還是有關係的

假冒肥料,坑農害農

今天下鄉的時候,回訪一個種糧大戶,原本說好的100畝地的肥料還是被另一種肥料給“搶”走了。足足一袋比我便宜了25塊錢。這個肥料我在去年冬天就見過,而且也在農民會上跟農戶們講過,這種標識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把K2O標成KzO,本來是個“2”,居然寫成了小寫"z",這根本就是不符合氧化鉀標識的。在會上我明確提出再見了這種肥料一定拒絕購買,不然偷了含量還好說,若有不合適的東西加進來,損失可是補不起來。

這只是個例子,說明老百姓在購買肥料的時候嘴上說要質量好的,有便宜的還是管不住自己的佔便宜心理。心一軟買下來,就心裡默唸求佛,希望這款肥料不會有問題。其實真有了問題,他們也很少有人去找廠家。象這款肥料真去找廠家他也找不到呀,根本就沒有個電話號碼和廠址。

原來賣肥料還有這麼多貓膩,農民喜歡佔便宜跟經銷商還是有關係的

識別好肥料

記得在幾年前,跟一個農戶聊天的時候,我問他咱這個肥料在市場上價格怎麼樣?他說還行,不算最貴的,但也不是最便宜的。我說那你是不是感覺買得貴了呀,他說沒有,他們不是還買得比我貴 嘛。我說那是因為你買得時間早,咱們有促銷活動,所以你比現在買的人要少掏錢,他說知道,買的時候銷售員說過,以後會更貴些。

這就是正常的價格對比心理,當農戶清楚了這一款產品早買了會便宜,晚買了會貴些,自然會早買。但也有的農戶不是這樣的,即使早買了是100塊,到晚的時候變成98了,他也一定不會跟其它農戶說是買得貴了,因為他們也真有這種佔便宜心理,佔不上便宜也不會跟別人說沒占上便宜。

回過頭講,我們哪一個人不想佔點便宜,少花點錢,只要買下一樣樣的貨。但偏偏這種心理讓老百姓吃的虧比較多,總算下來佔的便宜根本就沒有。肥料搞促銷的時候,只要出10塊錢定金就可以享受10塊錢的優惠,其實廠家本來就可以優惠一噸300塊,換了種說法而已。開農民會的時候,誰來參會都會給一塊毛巾,其實廠裡早已預支了一個人頭5塊錢的促銷費。這種情況太多太多了,老百姓認為佔了便宜,其實哪個優惠,哪塊毛巾不是老百姓自己買的呢?

關於肥料裡頭的價格講究,在這裡我想說三個點,也許對農戶有利。

原來賣肥料還有這麼多貓膩,農民喜歡佔便宜跟經銷商還是有關係的

農民永遠都想少花點錢買好肥料,但往往......

一、便宜就是貴,貴有可能就是便宜。

這個道理一般農民是比較懂的,因為農民“上了一當又一當,噹噹不一樣;吃了一虧又一虧,虧虧有體會”。為什麼會這樣,明知上當了但只能窩在自己心裡,誰讓自己少掏錢了呢?明知吃了虧,但人是有臉面的,讓人知道了,顯得多沒面子。再說了,有的虧是全村人吃的,都吃了虧了,還誰說誰呀,說笑兩句過去了。心裡總想明年一定不上當,這就跟早起習慣了的人一樣,有一半回懶個床吧,還是難受。

關於肥料 ,這裡有個商業秘訣,要麼隨著時間推移,價格會變,要麼隨著地點變化,價格會變。但在一個縣區裡,一款肥料的價格是不會隨意變的。比方說一個品牌定位就是高端,價格150/袋,一個品牌定位就是中端,價格130/袋,低端的就是110/袋,我們說差別咋就這麼大,一樣樣的肥料,含量一樣,都是40Kg,其實這裡頭學問大了。要麼是生產工藝不同,要麼是市場定位不同,要麼是原材料不同、要麼是渠道推廣力度不同,但只要是定價了,就肯定會遵循這個定價原則來做推廣和銷售,比如老百姓認為某一款肥料定價高,但仍舊是有人去購買,而且去買的時候一般還不會搞價,因為知道人家就不搞價,而且還不賒賬。但去買一款中低價位的肥料,著急還能便宜一點點,就認為這肥料利潤有多大呀,其實這是個營銷的話題。

但是當你買了一款從沒見到過的品牌,或者價格比低價位的肥料還便宜的時候,就應該注意了,為什麼?本來代價位產品已經超於成本了,利潤並不高,還有更低價位的,試想,就兩種情況,不是假冒的,就是偽劣的。說白了,不是偷了含量,就是壞了品質,用哪種你都是掏了錢但辦不了事。

但反過來想,如果一款產品,人家不僅產品質量好,含量足,服務也能跟得上,你會得到什麼?得到的將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價值了。

原來賣肥料還有這麼多貓膩,農民喜歡佔便宜跟經銷商還是有關係的

二、肥料價格一般來說是不可變的,除非有一些變通方式,掌握好就能真佔到便宜。

這也只是給農戶講點小訣竅,不管哪家肥料產品,都是有點餘地的,但對於整體市場來說,價格肯定不能亂動,前面人們買了那麼多都沒有便宜,到你頭上了就會便宜?不可能。

怎麼辦?拉人頭,就是給經銷商拉客戶。你介紹客戶給經銷商,他總會給你一些福利的,當然不會在價格給你讓利,會給你一些用得著的產品,比如搭配的種子呀、農藥呀,或者多給你幾袋肥料都是可能的。

經銷商到村裡了配合做正面宣傳,這也是非常管用的方法,每個經銷商都需要一批所謂的“托兒”,真肥料也是需要的,經銷商都懂,他們說100句話不如農民說一句好,就是這個道理,只要你用過感覺好,就當著經銷商的面兒對其它農民說句好,不給你點實惠是不可能的。這叫正面宣傳,這種效應對經銷商來說是用錢買不來的。

原來賣肥料還有這麼多貓膩,農民喜歡佔便宜跟經銷商還是有關係的

幫經銷商說句話,就能拉近彼此的心

三、經銷商是便宜肥料的始作俑者,控制不好價格會雞飛蛋打。

我們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農民想買便宜肥,或者想少掏點錢買肥料,經銷商為了銷量就直接降點價銷售,而且還告訴農民不要告訴其它人,其實那不是掩耳盜鈴嗎?農民一回去就會告訴其它人他買你的肥料便宜了多少錢,不是他不守信用,是他感覺佔了你便宜,在其它人跟前顯擺。這一顯擺不要緊,買過的要退差價,沒買過的不便宜就不買,受罪的還是經銷商自己。

所以我們說,正經的肥料經銷商,決不要在價格上開小差,自己是要在這塊土地上長久經營的,把握不好價格受打擊的也是自己。

原來賣肥料還有這麼多貓膩,農民喜歡佔便宜跟經銷商還是有關係的

最不好把控的就是那些沒有門市的,野路的經銷商,只是幫著一些忽悠團來賣產品,有的他們也知道產品來路不明,有的是他們本身就不知道產品好不好,有的是明知產品不怎麼樣,但忽悠團給了高額好處,就為這點好處,喪失了做人的本性。老百姓相信這些經銷商,才相信了這些忽悠團,所以我說治理忽悠團,應該從經銷商的整治開始。

聊了這麼多,也不知道把老百姓愛買便宜肥料這個事說清楚了沒,我認為老百姓是最可憐又可恨的群體,掙錢不易,花錢有時很大方,耳根比較軟,還有點佔便宜的心理。有時連種糧大戶都是這樣的,不應該。給大家透露了一些肥料經銷商的讓利方法,也是讓農民清楚價是不能變的,但利是可以尋找到的,掌握好方法罷了,必竟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嘛。

看了這些,有體會的可以關注我私聊,有問題的可以下方評論,有評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