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今日話題:“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寡婦年”猛的一聽還真以為和寡婦有什麼關係,其實根本就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寡婦年”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南方叫“盲年”,北方叫“寡婦年”。這其實是立春和春節的兩個時間曆法的計算時間不一樣的罷了。

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不能一聽名字就盲目的相信表面的文字意思,古人只是用了一種形象化的叫法。今天在有的農村還再迷信,“寡婦年”不能結婚的說法,實在是沒有科學依據。雖然名字聽著不好聽,但是和結婚掛不住邊。今天小編就為您解釋一下這裡面的說法。

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主要原因是我國用了陽曆和陰曆兩種曆法。這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陽曆來計量,也就是每個月有兩個節氣,這日子基本上也是固定的。而春節則是按照陰曆來計量的,如果春節過得比較晚,立春比較早,按照農曆來說這一年當中就沒有立春這一說。古人又稱春季為“少陽”,而“陽”這個字又有代表是男人的意思,無立春的年份有稱之為“無男”之年,也就衍生出了“寡婦年”這樣的說法。這麼看來這“寡婦年”純屬人為的一種牽強附會,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倒是為不懂其中緣由的老百姓填了不少迷信思想。

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那麼,同時按照這樣的推算方法,有的年份會出現兩個“立春”節氣。這樣的年份又會別民間稱作“雙春”或者“兩頭春”,奇怪的是在這一年裡結婚的喜慶事格外多。雖然能理解老百姓的做法也是為了討個彩頭,就怕有的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有的年份也會出現立春和春節是同一天,那麼這種情況一般民間稱作“同春”。這樣看來完全是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的兩種曆法的時間差,並沒有什麼實際說法。

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其實這“寡婦年”就是一種名副其實的陰差陽錯的計量方式,也不是百年不遇的稀罕年份。按照中國兩千多年前發明的“十九年七閏月”發計算方法,每十九年就會出現七個年頭沒有立春,七個雙春年份,五個單春年份。

2019年民間又稱“寡婦年”,不宜結婚,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寡婦年”只是一種曆法演變,與婚姻無關,更沒有什麼吉凶之說。遇到了合適的另一半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一切都要順其自然。這樣的年份沒什麼特別之處,太陽照樣從東方升起,更不可能影響四季的輪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