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人生的五件事

人生必須做的五件事。

每一個人的具體生活,可是獨一無二的,既不能由別人代替,也不可能在以後有時間補上。以後有時間,就等於是說永遠沒有時間。

第一件,戀愛、結婚、生子。

方法論——人生的五件事

建議大學生在學校時談一次戀愛,因為這是人成長所必要的經歷。

光戀愛不結婚是不夠的,結了婚能得到戀愛得不到的幸福。同時婚姻是長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有了婚姻,通常會有孩子。很多年輕人在有孩子之前嫌煩,我自己多少也是如此,但是有了孩子後,會發現自己獲得了想象不到的快樂。

中國人喜歡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而西方人則會將他們視為上帝所賜給父母的禮物,心態上會略有差別。當你享受他們成長的過程,而不是要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能由衷地感到幸福。

上帝把人分為了男人和女人,讓男人和女人相識相愛,這是宇宙的大道,也是人間最美妙的事情。同樣,結婚生子也是上天賦予人的權利和幸福的根本。

第二件,嘗試一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至少有一點像樣的興趣愛好。

方法論——人生的五件事

人一輩子至少應該有一次,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部分人因為生活壓力,未必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但是至少要有一項興趣愛好。我們要做有趣味的人,而不只是工作和賺錢的機器,有趣則從興趣開始。

興趣不僅僅是讓自己喜悅,而且能提升自我,因為在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到極致的過程中,能夠讓自己得到昇華。沒有興趣的人,或多或少有點狹隘。

人不能到了發現自己格局太小時,才想起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第三件,回饋

方法論——人生的五件事

生活如此善待我們,所以我們必須花一些時間、精力和辛苦掙來的錢去感謝曾經幫助我們的人,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不是很幸運的人。

這不僅可以讓我們心裡得到滿足,而且能夠實實在在地改善那些人的生活,使得我們周圍的人能夠過得更好,並且反過來給我們一個更好的環境。

回饋是多方面的。孝道本身就是一種回饋,但是,回饋不僅限於對我們的父母、恩人、母校和親友,也包括整個社會以及那些和我們素不相識的人。

回饋不能僅僅有心,必須有行動。

第四件,有一個信仰

方法論——人生的五件事

人應該有信仰,這個信仰未必是宗教信仰,什麼信仰其實都可以,但是必須有。

當我們失去了方向和動力,不知所措的時候,信仰會讓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事情。

信仰最能夠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一個有信仰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對的,就不怕恐嚇,敢於行動。在表明立場時就敢於站出來,理直氣壯地向不公正大膽抗議,或者喊出我們所相信的原則。

第五件,留下遺產

方法論——人生的五件事

每一個人最後都應該考慮留下什麼遺產,當然這裡的遺產遠不止是錢財。

根據幸福學的理論,我們幸福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基因的傳承,即傳宗接代,因此,子嗣本身是遺產的一部分。當然,這種遺產動物也能留下,因此人類的遺產應該比這個更多。

每個人都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我,是否會完全一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說明你沒有留下什麼遺產。

如果因為我們所做的一些事情,哪怕小,哪怕微不足道,世界也因此不同,這就是我們給世界留下的遺產。

學習筆記分享——《谷歌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