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掌上曲靖訊 為讓傳統產業更優,優勢產業更精,最大限度釋放經濟效能,最有效的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富源縣富村鎮立足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實際,主動作為,全面做強做優魔芋產業發展,真正讓小魔芋成為百姓家門口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盤活土地資源種植魔芋

“剛開始時自己不敢種,但看到村鄰們種魔芋賺錢後,2018年也在自己家的土地裡種了2畝魔芋,種子都是佳芋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給我們的,魔芋採挖回來後直接賣給佳芋食品有限公司,掙得1萬多元錢,自己同時還可以在佳芋食品有限公司務工,一個月掙得到3000元錢。”富源縣富村鎮松子山村委會下箐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夏紅仙高興地說。

夏紅仙是富村鎮松子山村委會下箐口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她沒有接觸魔芋種植之前,家裡僅能靠基本的農作物維持生活現狀,自從2018年種植魔芋,又在魔芋廠務工之後,家裡的經濟來源、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魔芋在富村鎮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老百姓長期以來對魔芋的使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生理特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魔芋種植仍停留在小面積種植、零星分散、挖大留小、自取自用、任其消長的小農生產狀態。產量不高、品質不好、沒有形成產業。加之農戶對魔芋生產的經濟效益、市場銷售持懷疑態度、不敢擔當風險、種植積極性普遍不高。如何激發向夏紅仙一樣的農民種植積極性,形成規模化種植、精細化加工、網絡化銷售,讓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成了富村鎮黨委政府抓好魔芋產業的源動力。

富村鎮有比較適宜魔芋種植的土壤、氣候等條件,且農戶有零星種植的傳統習慣。1996年就開始在全省率先引進魔芋大田種植2000畝;1998年全縣首個魔芋加工廠在富村誕生,2004年魔芋規模化種植已達到3萬餘畝;2006年至2008年期間日本魔芋專家來到富村流轉1000畝土地種植魔芋,開展科學研究;2009年建成全國最大的魔芋專業交易市場,佔地44.3畝,有固定商鋪152間。省內及四川、貴州、陝西、廣西、重慶等省份的客商都到富村鎮交易魔芋種子、商品鮮芋、魔芋乾片等。全縣25家魔芋專業合作社進駐,全國各地客商都喜歡到富村鎮進行魔芋交易,富村現已成為全國魔芋交易的重要集散地,魔芋價格的風向標。這一系列的優勢突顯、人流匯聚、物流聚集、作用發揮,得益於富源縣委政府始終如一將魔芋產業列入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用活項目庫壯大魔芋產業

為培育壯大魔芋產業,發揮魔芋主導產業作用,真正讓芋農在魔芋上實現脫貧致富,根據中央、省、市、縣關於扶貧項目庫建設的政策部署,富村鎮成立了魔芋產業扶貧項目庫專項工作組,工作組以“白+黑”“5+2”的工作狀態,下田間、入農門,走基地、看企業,對發展魔芋產業中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難關一個一個地攻克、工作一項一項地推進。全面摸清了魔芋種植農戶的發展需求、企業發展的困局,確定了農企合作模式,擴大了銷售市場,找到了技術支撐。富村鎮按照“村申報、鎮審核、縣審定”的程序,確定將發展魔芋產業扶貧項目納入鎮級路線圖,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後,魔芋產業扶貧項目被納入縣級項目庫。

富村鎮黨委政府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把貧困戶精準受益作為扶持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及時組建了一支由駐村工作隊、鎮村組幹部、群眾代表等人員構成的工作組,進村入戶,認真對19245名貧困人口開展了幫扶措施分析、入戶核實協商、公示核實協商結果、村級評議申報、鎮審核彙總等工作,全面做到貧困對象家底清、致貧原因清、幫扶措施清、投入產出清、幫扶責任清、脫貧時序清,扣好脫貧攻堅“第二粒釦子”。

據富村鎮副鎮長史剛介紹,“項目庫建設架起了企業與農民之間的橋樑,盤活了土地資源,帶動了勞動力就業,同時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加工原料,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工作,實現了貧困戶、合作社、公司三方合作共贏的目的。”富村鎮按照項目庫建設要求,在產業扶貧上下足“繡花”功夫,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聯營模式,通過租用農戶土地發展種植基地,提供種子和技術,農戶就地務工,解決了當地土地閒置和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同時把魔芋種植農戶發展成為合作社社員,由合作社與公司簽訂保護價收購,解決了農戶的產品銷售難題,保障了農戶的收益,並探索出了訂單收購、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就業帶動、自主發展等五種助農增收的扶貧模式。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走活魔芋精加工新路子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富村鎮佳芋食品有限公司被列為扶貧項目庫建設單位,公司租用了200餘戶貧困戶土地種植魔芋500餘畝,對比較困難的貧困戶採取免費發放種子、保底價回收的方式進行幫扶,同時還吸收24戶貧困戶到公司務工,每個務工人員每年可實現2至3萬元的務工性收入。”富村鎮佳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麗豔談起扶貧項目庫時說道,“以前公司主要是以種植、收購、加工魔芋乾片為主,後來隨著市場需求劇增,逐步從以前的種魔芋、賣魔芋的粗放經營方式向深加工方向發展,同時組建了一支科研團隊和電商團隊,對公司的產品進行線上線下推廣。目前為止,魔芋全部產品在市場上都是供不應求,魔芋種子每年銷售量達到2000餘噸,主要是銷售在貴州、四川、湖北、陝西等適應魔芋種植地區,深加工產品主要銷往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地市場。”

富村鎮佳芋食品有限公司響應國家脫貧攻堅“集結號”,積極履行脫貧攻堅社會責任,著力創新產業鏈扶貧機制,構建了集魔芋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扶貧鏈。牢牢抓住農村“三變”改革的政策機遇,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新合作模式,將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捆綁成“利益共同體”,改變了農戶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狀況,形成規模效應,把千家萬戶的生產經營與市場有機對接起來,真正讓廣大的魔芋種植農戶從種魔芋、挖魔芋、賣魔芋的初級階段逐漸走向精深加工之路,逐步形成了“一個拳頭”闖市場、抱團發展的局面,既讓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分享收益,又讓魔芋產業在扶貧實踐中取得發展。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公司圍繞“品種選擇精準化、生產佈局集群化、精深加工個性化、銷售渠道網絡化”著眼著力,建起了大學生實習基地、吸納了貧困人員到公司就業、建成了電商銷售平臺,重點在做大規模、開拓市場、打造品牌上下功夫,讓貧困群眾真正地參與進來,願幹、會幹、得實惠,讓富村魔芋不愁賣、不夠賣,確保增收致富有可持續的“源頭活水”。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激活貧困群眾致富源動力

一個龍頭企業可以帶出一個產業,一個優勢產業可以帶富一方群眾。富村鎮依託區域和產業優勢,著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使全鎮農民步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富村鎮黨委政府極力為佳芋食品有限公司建設和發展提供最優質、最便捷、最實在的服務,通過政策傾斜、項目傾斜、技術傾斜,充分發揮扶貧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社、扶貧項目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了佳芋食品有限公司,解決了廣大芋農的賣難問題。

2018年來,富村鎮各村(社區)將貧困戶納入合作社社員管理,由專業合作社與公司簽訂合同,發展訂單魔芋種植,公司以市場行情保護價收購鮮魔芋和種芋,從源頭上規避了農戶的種植風險,有效解決農戶“不會經營、不善管理、不懂市場”、農村“單打獨鬥、擋不住風險、市場波動大”等難題。僅2018年,富村鎮種植魔芋1.2萬畝,覆蓋農戶5000餘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700戶,戶均增收20000餘元。富村佳芋食品有限公司、魔芋種植基地等注重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到公司和基地從事播種、除草、採收、種子分撿等工作,讓300戶貧困戶家門口就業並實現年收入20000餘元。

“我家就在這魔芋廠附近的富村亦佐村委會老屋基村,家裡雖然有五六畝土地,但缺少勞動力、缺少生產成本,並將閒置的土地出租給了亦佐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佳芋食品公司進行魔芋種植,每年可以掙到2000餘元租金,比種其他經濟作物或糧食作物划算太多,可以說是‘旱澇保收',把土地存進了保險箱,收入既穩定又增加。自己又可以在專業合作社或者魔芋廠裡務工,每年又可以掙到2萬多塊錢,脫貧奔小康不再是夢想。”正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裡務工的貧困群眾田曬會高興地說。

富村的魔芋扶貧產業,已經打造成了一條全新的“產業鏈”,魔芋附加值明顯提高,壯大了龍頭企業、帶動了農民創業、促進了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鞏固了基層政權,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富村魔芋“俏”市場——富源縣富村鎮魔芋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紀實


鄧成斌 曹振華 秦洪衛 徐文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