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報刊發舒慶副省長署名文章

4月14日,人民公安報3版頭條刊發舒慶副省長署名文章《構建精準警務夯實鄉村治理根基》。該文從持續深化“一村(格)一警”戰略,著力強化社會治理大平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著力帶動警務機制大變革,推動公安工作提質增效,著力強壯公安機關大肌體,開創公安事業新局面等三個方面,闡述了舒慶副省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體會。

人民公安報刊發舒慶副省長署名文章《構建精準警務夯實鄉村治理根基》

全文如下:

構建精準警務夯實鄉村治理根基

河南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 舒 慶

“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公安工作支撐在基層,力量也在基層;公安隊伍活力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只有進一步提高對鄉村社會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緊緊圍繞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一村(格)一警’戰略,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才能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公安機關落地生根。”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治理有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河南省公安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對鄉村社會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緊緊圍繞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一村(格)一警”戰略,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公安機關落地生根。

“一村(格)一警”戰略是河南省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調研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楓橋經驗”探索形成的符合河南實際的社區警務模式。經過5年發展,已形成統籌城鄉社會治安,以“腳板+科技”為基礎,以“三體系一平臺”為骨架,以全面融入全省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及警務機制大變革為牽引的現代警務運行體系,有效提升了公安機關發現力、處置力、防控力、戰鬥力、打擊力。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全省公安機關要做到“三個著力”,強力推進“一村(格)一警”戰略,有效維護社會穩定、保一方平安。

著力強化社會治理大平臺

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推進“一村(格)一警”戰略,必須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平臺,有力支撐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建設,強化社會治理能力,以村格的小平安,匯聚鞏固全省社會穩定的良好態勢。

一是以“兩任”模式為抓手強化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功能。落實河南省委組織部、公安廳、民政廳印發的《關於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通知》,大力推動黨員社區民警兼任村(居)委黨支部副書記、非黨員社區民警兼任村(居)委副主任,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能力。對於軟弱渙散、幹群矛盾突出的“村兩委”,及時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進行調整加強,對涉嫌違法犯罪甚至被黑惡勢力把持的,及時報告,待依法剷除後,協助上級黨委儘快建立強有力的基層組織。

二是以“兩抓”任務為重點著力打造警民良性互動平安共同體。抓群防群治,動員各類社會力量組織開展巡邏守護、鄰里守望、救助幫扶、隱患排查整治等工作,依託已經建立的5.35萬個治保會組織、9171個專職巡邏隊、3.24萬個義務巡邏隊,推動傳統的“自上而下”線型治理模式向新型的多方參與的網狀治理模式轉變。抓常態化走訪,當好治安防範組織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情報信息採集員、法律政策宣傳員、警務下沉聯絡員、便民利民服務員,最大限度服務群眾、贏得民心、彙集民力。

三是以“兩調”機制為基礎推動建立矛盾化解聯動平臺。省公安廳、司法廳聯合發佈了《關於深化“一村(格)一警”和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施意見》,將“一村(格)一警”與一村一法律工作者兩個主體協同發力,重點調解涉法涉訴矛盾;依託各村、社區已經形成的矛盾化解平臺,形成警民聯調機制。警務室民警結合“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採集應用等工作,全面滾動排查、調處化解村(格)內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對化解不了的矛盾,堅持“下去一把抓、上來再分家”,先由“警法聯調”“警民聯調”等平臺化解,對仍難以解決的,交由鄉鎮和縣有關部門處理,通過層級化解,打造開放多元、聯動融合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著力帶動警務機制大變革

推動公安工作提質增效

公安工作支撐在基層,力量也在基層。“一村(格)一警”是公安工作最基礎的防線,派出所是最前沿的陣地,必須把“一村(格)一警”戰略置於公安工作全局去謀劃,以實戰化、精準化為方向,推動公安工作加快由被動向主動、由粗放向精準轉變,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

一是加快向主動警務轉變。以“一村(格)一警”為情報工作最基礎支點,布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情報網絡,社區民警全面蒐集本地情報信息,向上支撐省、市、縣三層情報收集研判機制,直通省級公安機關大情報和大數據平臺,大量的一手情報、數據使上級情報研判越來越精準、決策依據越來越紮實,做到見微知著,有效防止情報收集不及時、不全面的問題。

二是加快向實戰警務轉變。警務室接收上級推送線索,根據推送的線索精準化開展管控工作,把問題最大限度防控化解在網格內,將上級交控風險盯住,守牢最基礎防線,“積小安為大安”,促進社會大局穩定。各警種以“一村(格)一警”紮實的基礎工作為支撐,將專業建設與基礎工作相結合,不斷聚焦問題、補齊短板,提高對突出違法犯罪的專業打防能力,有效駕馭社會治安態勢,讓基層民警有更多精力和時間開展基礎工作,實現公安工作良性循環。

三是加快向精準警務轉變。警務室民警通過紮實的基礎工作,對本地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態知,各類情況心中有數,打防管控發力精準。省級情報線索可直接推送一線,實現社區警務精準化、扁平化。一線情報信息可瞬時送達省廳大情報中心,時間快、信息準,省廳綜合研判更有針對性、時效性、準確性,有利於更加全面精準掌控整體治安態勢;根據適時研判的重點,動態調整基層警務部署,實現科學用警、精準打防。

著力強壯公安機關大肌體

開創公安事業新局面

公安隊伍活力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推進“一村(格)一警”戰略,必須最大限度激活警務室這個基層小細胞,推進減負、添力、增效,激發活力,進而強壯河南公安大肌體。

一是多方鬆綁減負擔。落實減輕派出所負擔相關措施,市縣公安局不向派出所下達法定職責之外的非警務活動,各業務警種不將自身職責轉嫁派出所,嚴格落實派出所辦理案件範圍規定,不抽調社區民警參與專項活動,最大限度讓派出所聚焦主業,減輕基層民警負擔。在全省推行精細、規範的等級勤務機制,使基層民警從粗放的安保維穩勤務中解脫,讓有限警力發揮最大效能。

二是強化保障添力量。“一村(格)一警”智能化工作平臺,通過“信息精細推送、要素自動採集、任務精準派單、隱患動態清零、檔案自動生成、考核實時完成”6項功能,創新提升民警的工作效率。在內部明確機關民警分包警務室工作規定,建立分包民警與社區民警聯勤配合工作機制,形成上下銜接、多警協同的齊抓共管格局,實現機關基層民警聯勤聯動。為一線民警增添輔助力,在9834名社區民警基礎上,招錄補充輔警4.5萬人,實現“一室一民警、一站一輔警”,同時有效發動組織基層黨群力量,為社區提供較為充足的力量保障。

三是激發活力增效率。堅持應用導向,最大限度、最廣範圍下放系統應用和信息調取權限,盤活現有科技信息化資源,激發民警應用積極性,實現單警工作效率倍增。不斷重視加強基礎工作,表彰獎勵向一線傾斜,不斷激發基層民警的積極性、活動性、創造性,基層基礎工作的支撐效用倍增。通過情報主導、夯實基礎、基層與機關的良性互動,不斷盤活有限的警務資源,實現整體公安工作效能倍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