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觀眾的好萊塢大片,你可曾遇見過?

從中國在1995年初步引入好萊塢大片以來,具有濃厚的西方文化而別出心裁的美國大片就開始在中國市場上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江山”。雖然好萊塢大片膾炙人口,但是某些好萊塢電影也給一些中國觀眾提出了挑戰,沒有一種特別的科學基礎和對導演在電影情節安排上的腦洞理解就很難體會到那樣一部硬科幻電影帶給人的超凡體驗。而就在近幾年恰恰就有三部這樣的突出案例。

《星際穿越》

“挑剔”觀眾的好萊塢大片,你可曾遇見過?

電影描述了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地球環境惡化,不得不尋找一個宜居星球,恰巧在土星附近出現一個蟲洞,然後一行人搭乘飛船穿越蟲洞去尋找宜居星球而身處地球的主角的女兒在父親的啟示下通過自己的計算幫助人類擺脫滅亡的故事。這部片子不僅讓人們記住了諾蘭這位電影大咖,也深刻的體會了一番物理學領域內的那些理論和奇思妙想。什麼是黑洞,黑洞的潮汐力、蟲洞、愛因斯坦相對論下的時間機器、多維空間等讓人在觀看中不禁感嘆自己的渺小和自然力量的獨特神秘的吸引力。

“挑剔”觀眾的好萊塢大片,你可曾遇見過?

而最讓人驚奇的莫過於多維空間理論的演繹,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依次是線、面、體。而第四維則是時間,如果第五維空間存在,那麼影片就表面那可能會是由一個個由時空組成的體系,那麼再往上走著實使人無力遐想。由此,如果觀眾缺乏對於這些東西的基本理解,恐怕就會被這部片子給“嫌棄”了。

《降臨》

“挑剔”觀眾的好萊塢大片,你可曾遇見過?

總的來說,降臨的故事線敘述起來並非多麼複雜,某一天地球突然出現十二架外星飛船,並分別位於十二個國家之中,而語言學家路易斯應政府要求來參與對外星人事件的研究,並在過程中發現了外星文字體系的那種因果關係。外星人語言和文字是兩套系統,文字不像人類文字那樣呈線性時間,而是平面上的水墨符號,沒有前後關係,可以任意閱讀,思維方式也是沒有前因後果,可以任意看到“過去”和“未來”,目的是為完成“過程”。所以它們能隨心所欲支配文字,不消用語言表達,更不受線性時間控制,而它們發表的信息量多少取決於文字的大小。因為在非線性時間中這一切都是平行的。

“挑剔”觀眾的好萊塢大片,你可曾遇見過?

而人類的思維和文字,是有因才有果,是由線性導致的。正是這種獨特的敘事理念,電影在最後才讓人明白在導演在電影伊始就用極大的信息量和快速剪輯道出“你一生的故事”的結果,之後的正片才是起因,目的是為了完成“過程”。首尾一體,就好像《超體》中的那一幕,露西對一群專家講述了公路上的汽車在時間的作用下消失,在時間面前,一切顯得是那麼無意義,中間存在的只是過程。

《湮滅》

“挑剔”觀眾的好萊塢大片,你可曾遇見過?

2018年的《湮滅》再次打開了觀眾們天馬行空的腦洞,在小編看來,如果將《星際穿越》比作宏觀層次上的“廣義相對論”,那麼《湮滅》就像是普朗克的“量子論”一般揭示著微觀世界中的細微變化,只不過在影片中這種變化為了方便理解被刻意的放大了。電影講的是身為生物學家的莉娜為了找到自己丈夫怪病的根源,進入了被閃光覆蓋的神秘區域,並且發現了區域內的生物所具有的特殊變異屬性,在最後在那種神秘的事物面前就連自己也變得真假不分起來。

“挑剔”觀眾的好萊塢大片,你可曾遇見過?

而吸引人的就是在片中的植物,動物包括區域內的人類在生物屬性上的變異,植物和動物的區別逐漸變得模糊,在能夠反射一切的閃光面前,整個區域就像是一個被無限加快時間的生物進化場,而在最後接觸外星生物之時,物質之間的那種交換與碰撞,美輪美奐的背後卻讓人心驚肉跳。撲所迷離的結局讓人看完後產生無限遐想。

而相似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在接下來的春節檔也即將上映了,儘管不能一睹《三體》的銀幕幻想,但對於科幻迷來說也可以說是一個期待,同時,這部電影或許也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國產硬科幻片究竟能否形成自身競爭力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