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找出路 在創新中謀發展 ——記嵐縣林業局局長王志平

王志平自2012年擔任嵐縣林業局局長以來,始終堅持開拓創新理念、勇於實踐,堅持精準扶貧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並重,在創新造林機制中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山川增綠的新路子。

敢為人先,勇做改革排頭兵

2015年中央提出了“五個一批”的脫貧舉措,生態脫貧被列入其中。嵐縣屬國家級貧困縣,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6萬人,貧困面積廣,貧困發生率高。如何使苗木上山、荒山綠化、農民增收脫貧,成為擺在全縣人民面前的新課題。

王志平與局領導班子成員慎重研究後,派出單位所有幹部職工對全縣林業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經過幾個月的大量實地走訪摸排,發現嵐縣仍有30萬畝宜林地需要治理,調研成果最終形成一份詳細的書面報告遞交到分管林業工作的縣領導手中。面對全縣生態基礎脆弱、缺林少綠、梁峁林立、溝壑縱橫、處處雞瓜溝的現狀,王志平了解到老百姓靠山不能吃山,育苗不能致富的困境。在與林業局全體幹部職工經過多次會議研討,結合前期調研成果和廣泛聽取社會各方意見基礎上,初步提出了購買式合作社造林思路,提出了把荒山治理作為生態扶貧主戰場,把貧困勞動力變成造林產業工人,把滯銷苗木就地進行消化,並積極爭取省、市把嵐縣作為購買式造林的試點縣,這一思路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一致認同,得到了省林業廳的大力支持。

2015年,嵐縣在群眾基礎好、民眾參與綠化積極性較高的界河口鎮會里村(全國購買式合作社造林發源地)由農民合作社自主試點實施1000畝造林綠化工程。試點工作讓老百姓看到了銷售苗木的渠道,嚐到了造林致富的甜頭,也讓王志平找到了一條既能消化滯銷苗木,又能綠化荒山,還能讓貧困農民增收脫貧的好辦法。由貧困農民組建的造林合作社造林既綠化了荒山,也消化了當地苗木,增強了農民護林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貧困農民通過參與造林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得益於試點工作的成功經驗,2016年,嵐縣正式在全縣範圍內啟動購買式合作社造林機制,全縣具備註冊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帶領有意願脫貧致富的農村有識之士積極響應參與,短短几天內全縣共註冊了47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全縣造林專業合作社涉及社員32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18人,覆蓋貧困人口5546人,貧困社員年平均造林收入達6000元以上。為了使“購買式合作社造林”這一模式運行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王志平先後組織制定《嵐縣購買式造林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嵐縣購買式造林議標辦法》等四個配套文件,制定了嚴格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工程承接程序和工程管理驗收辦法。

同時,嵐縣林業局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森林管護服務,鼓勵和引導有勞動能力的林區貧困農組建了扶貧攻堅森林管護專業合作社,每人平均管護2000餘畝,每人每年收入管護工資6000元,同時聘用21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生態護林員,每人平均每年工資為10000元,使500多名貧困人口從普通農民轉變為吃上“公家飯”的職業林業管護員,徹底擺脫了貧困。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2017年,在脫貧攻堅購買式造林、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護的基礎上,王志平大膽改革創新,緊緊抓住省政府把嵐縣列為林業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縣政策機遇,依託國家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的有利時機,在全縣試點實施林業資產收益工作。同時轉變思維,瞄準嵐縣適宜種植沙棘的優勢和沙棘應用廣泛、原料稀缺、供不應求的市場空間,結合沙棘產業所需勞動密集、帶動能力強的特點,他組織鄉鎮、合作社負責人赴陝西、內蒙、遼寧考察學習,結合嵐縣實際研究出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性文件,引導有資金、有能力的造林營林組織,組織農民以林地、退耕還林地經營權入股,實行集體領辦、土地流轉、企業經營,使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實現由“三權”促“三變”,使資源激活、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荒山增綠、集體經濟有收入。

王志平抓住林業資產收益的有利時機,創新思維、勇於實踐,以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精品化的思路統領沙棘產業發展,提出了“一三五五”的發展模式,“一”就是建立一個沙棘院士專家工作站,“三”就是三個沙棘採穗圃,“五五”就是五個育苗基地、五個萬畝以上的種植基地。目前,全縣發展沙棘7萬餘畝,形成了社科鄉、王獅鄉、界河口鎮、河口鄉、順會鄉5個萬畝基地。遠期規劃發展沙棘產業 50 萬畝,完成野生沙棘改造20萬畝,以退耕還林工程、宜林荒山、四荒地新植沙棘30萬畝,打造全省人工栽植最大沙棘產業原料基地。通過對沙棘根、莖、葉、花、果、種子6個方面綜合開發,預計沙棘產業收益將達到10 億元,使10萬農民增收減貧,綠水青山在嵐縣將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

強基固本,完善制度補短板

改革永無止境,創新動力不竭。針對合作社造林技術不高的現狀,王志平和局領導班子成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扶貧攻堅專業合作社培訓的實施方案》,加強合作社法人、技術人員、財務人員、骨幹的培訓;組織制定出臺《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考核獎懲制度》,明確了合作社在具體操作運行中的獎懲措施;完善落實第三方驗收制度,明確了驗收標準,規範了驗收流程,最大限度避免了在造林工程驗收階段的徇私舞弊現象。王志平自2012年擔任嵐縣林業局局長以來,始終堅持開拓創新理念、勇於實踐,堅持精準扶貧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並重,在創新造林機制中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山川增綠的新路子。

敢為人先,勇做改革排頭兵

2015年中央提出了“五個一批”的脫貧舉措,生態脫貧被列入其中。嵐縣屬國家級貧困縣,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6萬人,貧困面積廣,貧困發生率高。如何使苗木上山、荒山綠化、農民增收脫貧,成為擺在全縣人民面前的新課題。

王志平與局領導班子成員慎重研究後,派出單位所有幹部職工對全縣林業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經過幾個月的大量實地走訪摸排,發現嵐縣仍有30萬畝宜林地需要治理,調研成果最終形成一份詳細的書面報告遞交到分管林業工作的縣領導手中。面對全縣生態基礎脆弱、缺林少綠、梁峁林立、溝壑縱橫、處處雞瓜溝的現狀,王志平了解到老百姓靠山不能吃山,育苗不能致富的困境。在與林業局全體幹部職工經過多次會議研討,結合前期調研成果和廣泛聽取社會各方意見基礎上,初步提出了購買式合作社造林思路,提出了把荒山治理作為生態扶貧主戰場,把貧困勞動力變成造林產業工人,把滯銷苗木就地進行消化,並積極爭取省、市把嵐縣作為購買式造林的試點縣,這一思路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一致認同,得到了省林業廳的大力支持。

2015年,嵐縣在群眾基礎好、民眾參與綠化積極性較高的界河口鎮會里村(全國購買式合作社造林發源地)由農民合作社自主試點實施1000畝造林綠化工程。試點工作讓老百姓看到了銷售苗木的渠道,嚐到了造林致富的甜頭,也讓王志平找到了一條既能消化滯銷苗木,又能綠化荒山,還能讓貧困農民增收脫貧的好辦法。由貧困農民組建的造林合作社造林既綠化了荒山,也消化了當地苗木,增強了農民護林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貧困農民通過參與造林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得益於試點工作的成功經驗,2016年,嵐縣正式在全縣範圍內啟動購買式合作社造林機制,全縣具備註冊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帶領有意願脫貧致富的農村有識之士積極響應參與,短短几天內全縣共註冊了47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全縣造林專業合作社涉及社員32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18人,覆蓋貧困人口5546人,貧困社員年平均造林收入達6000元以上。為了使“購買式合作社造林”這一模式運行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王志平先後組織制定《嵐縣購買式造林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嵐縣購買式造林議標辦法》等四個配套文件,制定了嚴格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工程承接程序和工程管理驗收辦法。

同時,嵐縣林業局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森林管護服務,鼓勵和引導有勞動能力的林區貧困農組建了扶貧攻堅森林管護專業合作社,每人平均管護2000餘畝,每人每年收入管護工資6000元,同時聘用21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生態護林員,每人平均每年工資為10000元,使500多名貧困人口從普通農民轉變為吃上“公家飯”的職業林業管護員,徹底擺脫了貧困。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2017年,在脫貧攻堅購買式造林、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護的基礎上,王志平大膽改革創新,緊緊抓住省政府把嵐縣列為林業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縣政策機遇,依託國家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的有利時機,在全縣試點實施林業資產收益工作。同時轉變思維,瞄準嵐縣適宜種植沙棘的優勢和沙棘應用廣泛、原料稀缺、供不應求的市場空間,結合沙棘產業所需勞動密集、帶動能力強的特點,他組織鄉鎮、合作社負責人赴陝西、內蒙、遼寧考察學習,結合嵐縣實際研究出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性文件,引導有資金、有能力的造林營林組織,組織農民以林地、退耕還林地經營權入股,實行集體領辦、土地流轉、企業經營,使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實現由“三權”促“三變”,使資源激活、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荒山增綠、集體經濟有收入。

王志平抓住林業資產收益的有利時機,創新思維、勇於實踐,以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精品化的思路統領沙棘產業發展,提出了“一三五五”的發展模式,“一”就是建立一個沙棘院士專家工作站,“三”就是三個沙棘採穗圃,“五五”就是五個育苗基地、五個萬畝以上的種植基地。目前,全縣發展沙棘7萬餘畝,形成了社科鄉、王獅鄉、界河口鎮、河口鄉、順會鄉5個萬畝基地。遠期規劃發展沙棘產業 50 萬畝,完成野生沙棘改造20萬畝,以退耕還林工程、宜林荒山、四荒地新植沙棘30萬畝,打造全省人工栽植最大沙棘產業原料基地。通過對沙棘根、莖、葉、花、果、種子6個方面綜合開發,預計沙棘產業收益將達到10 億元,使10萬農民增收減貧,綠水青山在嵐縣將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

強基固本,完善制度補短板

改革永無止境,創新動力不竭。針對合作社造林技術不高的現狀,王志平和局領導班子成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扶貧攻堅專業合作社培訓的實施方案》,加強合作社法人、技術人員、財務人員、骨幹的培訓;組織制定出臺《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考核獎懲制度》,明確了合作社在具體操作運行中的獎懲措施;完善落實第三方驗收制度,明確了驗收標準,規範了驗收流程,最大限度避免了在造林工程驗收階段的徇私舞弊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