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口蹄疫、藍耳、乙腦這些疫苗,養豬人要如何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豬場免疫程序的制定離不開疫苗,那什麼是疫苗呢? 所謂疫苗,是指用各類病原微生物製作的用於預防接種的生物製品。

即經特殊方法處理後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者是其體成分的一部分,這些病原微生物雖然有些是活的細菌或病毒,但經過一定的方法處理後毒力已經減弱,不會導致豬發病,但仍然保持著原有的抗原性並能在豬體內繁殖,這即是所謂的“活苗”也即弱毒苗;而有些病原微生物經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死滅活後,還保持著免疫原性,可使動物產生特異性抵抗力,這種疫苗就稱為“死苗”或滅活苗。

面對口蹄疫、藍耳、乙腦這些疫苗,養豬人要如何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一個養豬場往往需用多種疫苗來預防不同的傳染病,也需要根據各種疫苗的免疫特性來合理地制定預防接種的次數和間隔時間,這就是所謂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包括:接種疫苗的種類、接種時間或接種動物的日齡、接種方法、劑量、不同疫苗之間的間隔時間、同一種疫苗二次接種間隔的時間等。豬場應該根據各種傳染病在當地的流行情況和規律,疫苗的性質和使用方法,飼養品種和用途,豬的年齡和母源抗體水平,飼養水平和管理方式等綜合分析,再根據實際應用效果隨時進行調整。

一、當地疾病流行情況是制定免疫程序的首要依據

當地流行的重大疾病應該是免疫的重點,特別是豬瘟、口蹄疫、藍耳的流行往往給養豬業造成較大損失,必須格外重視。但並不是所有的傳染病都要列入免疫範圍,如果某種傳染病在本地區根本沒有發生的可能(非洲豬瘟),就不必要將該病列入免疫範圍。另外能夠及時治療的疾病,如細菌性傳染病一般也儘量不列入免疫範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開支和引入傳染源。

二、免疫目標要明確

在免疫疫苗之前,要明確接種該疫苗要達到什麼目標?有的是保護胎兒的:如細小、乙腦等;有的是保護哺乳仔豬:如大腸桿菌疫苗和鏈球苗;有的是需要同時保護母豬、胎兒、仔豬:如偽狂犬、豬瘟及口蹄疫疫苗;還有的要保護仔豬直到出欄:如仔豬免疫豬瘟、偽狂犬病、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口蹄疫等疫苗免疫。有的則是保護未發病的同群豬:如豬瘟、偽狂犬病發病時全群緊急免疫。

面對口蹄疫、藍耳、乙腦這些疫苗,養豬人要如何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三、要了解仔豬的母源抗體狀況

仔豬母源抗體水平是確定首免時間的主要依據。瞭解仔豬的母源抗體的水平、抗體的整齊度和抗體的半衰期及母源抗體對疫苗不同接種途徑的干擾,有助於確定首免時間。在母豬帶毒嚴重,垂直感染引發哺乳仔豬豬瘟的豬場要進行超前免疫,除此之外一般情況是28日齡進行首免,口蹄疫是40日齡左右進行首免。

四、注意疫苗之間的干擾情況

不同疫苗之間存在著互相干擾現象。在使用兩種以上弱毒苗時,應相隔適當的時間,以免因免疫間隔較短,導致前一種疫苗影響後一種的免疫效果。病毒之間的相互干擾,可能因先接種病毒誘導產生的干擾素,抑制了後接種的病毒。免疫過於頻繁,致使免疫間隔過短,會發生免疫效果低下,甚至免疫失敗。所以不同疫苗之間一般應間隔一週以上才可以免疫。

五、要合理安排免疫優先次序

一般情況下,要依據當地的疾病流行狀況,選擇哪些疫苗是必需接種的,哪些是次要的,而哪些是可以不接種的,以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免疫特定時間,使所接種的疫苗能發揮最大的保護效力。可見如何合理選擇疫苗和安排疫苗的免疫次序,顯得非常重要。

在制定免疫程序是一般病毒優先,在病毒優先的基礎上要做好一下幾種疫苗(基礎免疫如豬瘟,偽狂犬,口蹄疫;關鍵免疫如藍耳病,圓環病毒;重點免疫如細小,乙腦,氣喘病等)。

六、不同形式的抗體在體內的消長規律

疫苗免疫後,會在一定的時間內產生相應的抗體,並不斷增高,達到高峰後再逐漸下降,到一定時間後降到保護範圍以下,這個時候就需要重新進行免疫。所以應根據抗體的消長規律,來確定疫苗免疫的間隔時間。一般情況下,首免屬於基礎免疫,主要刺激機體產生識別和應答的能力,產生的抗體較少,維持時間較短,二免和再免產生的抗體維持時間逐漸延長。

七、注意免疫的安全性

首次應用新廠家、新品種疫苗,甚至不同批次的疫苗時,最好先進行小群試驗,確定免疫安全後再大群使用。

八、重點關注疫苗的免疫監測

免疫監測既是科學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據,也是監測免疫是否成功的依據。免疫後1個月監測疫苗免疫是否成功 , 免疫後3-4個月監測抗體保持維持時間,重點強調三大主要帶毒潛伏群體種公豬、後備豬和育肥豬的監測 。

總之,一個合理的免疫程序必須是根據不同豬群、不同地域的不同疫病流行狀況、不同飼養方式、不同環境條件、不同的種源來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沒有一個程序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需要隨時根據相應的具體情況加以調整,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