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的隕落:“這些大人,總需要解釋”

17歲男孩的隕落:“這些大人,總需要解釋”

“一隻綿羊,它看到什麼吃什麼。”

“連有刺的花兒也吃嗎?”

“對。連有刺的花兒也吃。”

“那麼那些刺,有什麼用呢?”

“那些刺啊,什麼用都沒有,純粹是因為她們的壞心眼兒才長的。”

“我不相信!花兒們是脆弱的。她們是天真的。她們想盡可能地保護自己。她們以為自己有了刺,就會顯得很厲害……”

——《小王子》


最近接二連三的虐童事件、孩子墜亡事件發生。而這一次故事的主角,雖然不是兒童,但他依然是個孩子。

這是個令人心碎的畫面。

4月17日晚上,在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男孩突然跑下車後翻越欄杆跳下高架橋,緊跟著的女子沒能抓住他……

男孩只有17歲,而那個女子,是他的媽媽——那個最親近,又最陌生的人。

“這些大人,總需要解釋。”這是我看到這個畫面想到的第一句話。“大人們靠自己什麼都理解不了,這對孩子們來說真是太累人了,因為總是要不停地給他們解釋……”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隕落的男孩,我卻想到了埃克蘇佩裡筆下的“小王子”。

17歲男孩的隕落:“這些大人,總需要解釋”

過去的幾十個日夜,我都捧著這本《小王子》讀給女兒聽。在女兒2歲的時候,她是聽不懂的。但到了3歲,她忽然喜歡上了這本書,我已經記不清為她講了多少遍。

這本書不僅僅是女兒的啟蒙讀物,也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啟蒙讀物。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忘記了許久的事: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

世界上最無知的,不是孩子,而是看不出自己無知的大人;

世界上最沒自制力的,不是孩子,而是貪得無厭的大人。

大人真是個奇怪的物種!他們總是喜歡數字。

你跟他們講起一個新朋友,他們總愛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他們永遠不會問你:“他們說話的聲音是怎樣的?他喜歡玩什麼遊戲?他收不收蝴蝶標本?”他們總是問:“他幾歲了?他有幾個兄弟?他有多重?他爸爸有錢嗎?”這樣問完之後,他們就覺得自己認識了他。

孩子們,請你們對大人多多包涵。他們不知道,“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不會把數字放在眼裡”。

大人真是個奇怪的物種!他們總是喜歡權勢。

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順著一座無形的梯子向上爬呀爬,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要爬到何處。他們只是喜歡居高臨下的感覺,喜歡低下頭,俯視那些他們認為很“卑微”的人。

可悲的是,他們總也意識不到,“權威首先得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

所以到頭來,他們控制和佔有的只是他們自己。

而孩子的內心,永遠是自由的——大人們理解不了,也無法理解的自由。

大人真是個奇怪的物種!他們總是喜歡審判別人,卻不會審判自己。因為“審判自己要比審判別人難得多。”

他們還不如孩子,做錯了事就會低下頭,對著媽媽說:“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一個能審判好自己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智者。

大人真是個奇怪的物種!他們只關心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和無關緊要的人。

許許多多打著愛的招牌的大人們,只有在無所事事的時候,才偶爾關心一下孩子,而他們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奉獻給了他們的“剝削者”,而剩下的時間,都留給了抱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人們總是缺席的。翻開孩子們的成長紀念冊,只能看到一個幼小的精靈和一個蒼老的背影。最重要的你,從未出現。

17歲男孩的隕落:“這些大人,總需要解釋”

生命不是永恆的,而是轉瞬即逝的。孩子還來不及教會大人如何活著,自己就長大了,總有一天,也會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

這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生命輪迴——一開始懂得的,到最後總會忘記。

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些叛逆的孩子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大人們什麼才是生命,什麼才是價值,什麼才是真理,那麼大人們早已在迷茫中走失了。

感謝所有孩子,讓大人在你們身上看到了美好;

感謝所有孩子,讓大人在你們身上學會了真誠;

感謝所有孩子,讓大人死去或者正在死去的靈魂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