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張財務報表是什麼?

第二張財務報表是什麼?

除了資產負債表,第二張報表就是利潤表了。

利潤表就像一個漏斗,也許進來的收入有1000萬元之多,但最後剩下的利潤卻可能只有200萬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損耗掉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要知道,營業收入要減去各種成本、各種費用、各種稅,最後才能得到淨利潤。

因此,我們得到了利潤表的一個基本邏輯:收入扣除所有的成本費用,就得到了最終的利潤。

第二張財務報表是什麼?

那麼,整張利潤表還透露出什麼信息呢?

最基本的,利潤表告訴企業它是否賺了錢、在哪裡賺的這兩個信息。

此外,利潤表將可持續的營業利潤與不可持續的營業外收支和補貼收入分別展示,又可以幫助企業推斷出自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收益

因此,利潤表實際上有兩個作用,即它不僅告訴企業,你現在賺了多少錢、這些錢是從哪裡賺的,還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自己未來的盈利狀況。

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的概念,而利潤表則是一個時段的概念。

比如說,利潤表上顯示出,企業獲得了100萬元淨利潤,這絕不是說企業在製表的瞬間突然搞到了100萬元,而是說在過去一段時間,企業一共賺了100萬元。

因此,如果說資產負債表是給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拍了一張照片的話,那麼利潤表就是給這家公司的盈利狀況錄了一段視頻。

第二張財務報表是什麼?

在你看“視頻”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是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有收入不等於收到現金,收到了錢卻可能沒有收入,有費用也不等於要付出現金,付出了現金不一定會產生費用。

覺得有點繞?頭痛了有沒有?其實很簡單。

什麼叫“有收入卻不等於收到現金”?

很簡單,企業有很多應收賬款還沒有收回來。

什麼叫“收到了錢卻沒有收入”?

很簡單,預收了人家的貨款卻還沒有發貨,這筆預收貨款就不能算是自己的。

什麼叫“有費用卻不需要付出現金”?

很簡單,雖然固定資產在不斷損耗,但卻用不著給別人付錢。

什麼叫“付出了現金卻沒有產生費用”?

很簡單,企業預繳了下一年的房租,換回了這所房子在下一年的使用權,得到了一項資產,卻沒有產生費用。

第二張財務報表是什麼?

由於收入減去所有的成本費用等於利潤,而收到的所有現金減去付出的所有現金就得到了一個叫“現金流”的概念,因此,以上四條論述加在一起就幫助我們推斷出一條真理:

利潤不等同於現金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