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 印發 通知 !不知道就虧大了...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

印發2019年為民辦實事實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辦發〔2019〕46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2019年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2019年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2019年支持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項目實施方案》《2019年農村邊遠地區中小學溫暖工程實施方案》《2019年深度貧困縣農村中小學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19年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助殘康復救助項目實施方案》《2019年鄉村振興公益性崗位實施方案》《2019年城市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等10個為民辦實事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4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19年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9年全省計劃改建新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50萬戶以上,70%的行政村有1座衛生公廁,同步開展糞汙處理,根據實際需要配備糞汙清運設備。選擇基礎條件好、群眾積極性高的村整村推進戶用衛生廁所改造,示範村衛生戶廁覆蓋率達到常住農戶的85%以上。

二、獎補政策

省財政安排3億元獎補資金,市縣加大資金投入。根據計劃先預撥部分資金啟動改廁工作,在廁所改建新建完工並經縣鄉逐戶驗收、市州複驗、省上組織第三方評估和抽查後,落實獎補資金。省級財政獎補資金先撥付到市州,市州按要求配套後,再下達到縣市區。主要用於:

(一)改建新建戶用衛生廁所。按照“市縣為主、省級獎勵”的投入機制,鼓勵市縣結合實際,統籌規劃,整合相關資金加大投入,支持農村“廁所革命”。中央和省級獎補資金與縣級實際工作成效掛鉤,對年度工作突出、效果明顯、資金保障較好的縣市區,採取“以獎代補”方式予以獎補。獎補資金主要用於購買廁具、廁屋建設、土方工程等。發動群眾投工投勞自建。

(二)行政村衛生公廁。全面摸清行政村底數,支持沒有公廁且有需求的行政村新建衛生公廁,已經建成的改造提升,滿足群眾基本需要。新建衛生公廁主要選址在村級活動陣地、綜合服務中心、集貿市場等人口密集、使用率高的場所。對鄉鎮街道所在地行政村和其他行政村新建衛生公廁納入獎補,新建不足部分、改造提升公廁由市縣統籌解決。

(三)糞汙清運設備。在新建改建戶廁、公廁的同時,同步開展糞汙處理,根據實際需要配備糞汙清運設備。

(四)技術培訓。各縣市區要按照先動員、再培訓、後改建的原則,對改廁農戶進行廁屋建設、設備安裝、日常維護等方面的技術培訓。

三、技術標準

因村因戶施策,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城鎮、城郊汙水管網覆蓋到的農村,推廣水衝式等無害化衛生廁所;川道地區、群眾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推廣三格化糞池式、雙甕漏斗式等無害化衛生廁所;乾旱山區、高寒地區及偏遠、居住分散的村莊,推廣衛生旱廁。

省衛生健康委根據國家規定製定《甘肅省農村改廁技術指導手冊》,各地指導群眾嚴格按此改建衛生廁所,廁屋達到衛生要求,整體結構完整,室內清潔、無糞便暴露,基本無臭、無蠅;水衝式、三格式、雙甕漏斗式、雙坑交替式等衛生廁所的廁具質量合格,貯糞池不滲、不漏、密閉有蓋;糞便達到無害化衛生要求,對環境不造成汙染。

四、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1—4月中旬)。牽頭部門制定技術標準,下達年度改廁計劃;市、縣制定具體方案,分解任務。

(二)業務培訓(4月下旬)。省級重點培訓市縣兩級農村改廁指導人員,市縣重點培訓鄉村兩級農村改廁技術人員、施工人員、管理人員及改廁農戶。

(三)組織實施(5—10月)。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包抓市州、市州領導包抓縣市區、縣級領導包抓鄉鎮、縣級部門和鄉鎮領導包抓行政村、鄉鎮幹部包抓農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縣市區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農村改廁工作基礎信息資料,對改建新建的農村衛生戶廁、公廁逐一建檔造冊,指導農戶科學合理選擇改廁模式,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省住建廳指導抓好村衛生公廁新建及改造工作,省文旅廳抓好旅遊景區公廁建設。

(四)評估驗收(11—12月)。按照縣市區驗收、市州複驗、省級組織第三方評估和抽查的程序,組織開展評估驗收。

(五)兌現獎補(12月)。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根據評估驗收結果,商省財政廳兌現獎補資金。

五、責任主體

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

配合單位: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

實施單位:市州、縣市區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長效運行維護。原則上每個整村推進改廁的行政村安排1個以上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崗位,專門負責農戶廁具維修、糞汙清運設備管理、廁所糞汙抽運等工作。人員須經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縣市區政府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有償服務標準。

(二)嚴格資金管理。嚴格獎補資金管理,加大資金監管審計力度,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佔和挪用,並接受幹部群眾、社會各界監督。

(三)加大宣傳力度。各地要公示廁所革命的政策措施、改廁模式、技術標準、資金補助辦法等,結合愛國衛生月、世界廁所日等主題活動,宣傳引導群眾,培養健康文明的廁所文化,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019年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重點做好村莊“三清一改”,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實現村莊內無亂堆亂放,無汙水亂潑亂倒,無糞汙明顯暴露,雜物物件堆放整齊,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容村貌明顯提升,長效清潔機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潔衛生意識普遍提高。2019年全省創建5000個“清潔村莊”(見附件)、10個省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二、重點工作

(一)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農戶房前屋後和村巷柴草雜物、塑料袋等積存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散落垃圾等,解決生活垃圾亂堆亂放問題。

(二)清理村內溝塘。加強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常識宣傳,引導農戶規範排放生活汙水。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排水溝等為重點,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清淤疏浚,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三)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嚴格按規定處置清理病死畜禽屍體、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廢舊農膜等廢棄物。採取生產有機肥、堆肥發酵等辦法,加大畜禽糞汙和尾菜資源化利用。

(四)提升村莊風貌。在完成“三清一改”基礎上,發動群眾清理亂搭亂建,依法拆除爛房爛牆爛圈、廢棄廠房棚舍等,清理積存垃圾,整齊堆放秸稈、柴草、農機具等生產生活資料,整治村內公共空間和農戶庭院環境。實施村莊亮化工程,引導群眾綠化村莊、美化庭院和居室。有序推進通村道路、入戶巷道和庭院硬化。

三、獎補政策

省財政安排以獎代補2億元,市縣加大資金投入。對達到“三清一改”目標的村,授予“清潔村莊”;對“清潔村莊”達到比例要求的縣,財政給予獎補表彰。

(一)“清潔村莊”。行政村“清潔村莊”財政獎補,以自然村數安排以獎代補資金,市縣要在整合現有渠道相關資金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村莊清潔行動。

(二)省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省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省財政以獎代補,並推薦參評國家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四、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1—4月中旬)。牽頭部門下達年度計劃,市縣制定具體方案、細化任務。

(二)組織實施(4—12月)。開展“三清一改”,達到乾淨、整潔、有序的標準,實施村莊亮化、綠化、硬化、美化,提升村容村貌。

(三)評估抽查(4—12月)。按照牽頭部門制定評估驗收辦法,縣市區自查自評、市州考核評估、省級組織第三方評估、抽查驗收的程序,每季度評估驗收一批“清潔村莊”,年底對“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進行評估驗收。

(四)兌現獎補(12月)。省農業農村廳根據評估驗收結果,商省財政廳及時撥付省級財政獎補資金,兌現獎補政策。

五、責任主體

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旅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林草局、省扶貧辦、團省委、省婦聯

實施單位:市州、縣市區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層層包抓責任制,以村為單位組織實施。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廣泛發動群眾投資投勞,不搞大包大攬。

(二)強化投入保障。各級財政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力支持。省直部門要積極向對口國家部委彙報銜接,爭取更多支持。各市縣要在整合現有相關資金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

(三)廣泛宣傳發動。大力宣傳村莊清潔行動方面的政策,廣泛開展創建“美麗庭院”、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意識和生活習慣。

(四)構建長效機制。健全村莊保潔長效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各項整治工作,引導群眾主動愛護環境衛生,保持良好村容。

附件:2019年創建“清潔村莊”計劃表

附件

2019年創建“清潔村莊”計劃表

<table><tbody>

市 州

行政村總數(個)

創建清潔村莊數(個)

備註

全省合計

15973

5000


蘭州市

674

603


嘉峪關市

17

12


金昌市

139

93


酒泉市

435

189


張掖市

841

287


武威市

1100

670


白銀市

699

177


天水市

2491

594


平涼市

1471

376


慶陽市

1259

382


定西市

1828

553


隴南市

3167

536


甘南州

667

258


臨夏州

1131

270


/<tbody>/<table>

2019年支持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項目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9年,採取省財政適當補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幹企業、十大生態產業企業和市縣所屬的其他企業以及經營管理規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業,鼓勵用人單位積極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

二、扶持政策

(一)省財政對通過本項目招聘的畢業生給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補貼,補貼期限為3年。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依法訂立勞動合同、繳納各項社會保險並按時足額髮放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招聘企業可按有關規定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

(二)通過本項目招聘的畢業生,可由用人單位所屬市州或縣市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免費提供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在辦理戶籍手續、職稱評定、工齡確定等方面,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享受省財政生活補貼期間,企業應允許畢業生按規定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層服務項目、脫產研究生等招錄(聘)考試。

(三)財政補貼結束後,用人單位應繼續積極吸納留用已招聘的畢業生。對招聘畢業生留用率高和招聘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未就業畢業生人數較多的用人單位,通過補貼指標傾斜等方式給予扶持。對畢業生留用率低的用人單位可取消補貼招聘資格。未留用或不願繼續留用的畢業生選擇自主擇業或創業。

三、招聘範圍

未就業甘肅生源普通高校畢業生(我省藏區畢業生可放寬至普通中專學歷)和願意在甘肅就業的新疆、西藏籍少數民族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鼓勵用人單位優先招聘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城鄉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已享受省財政生活補貼招聘的畢業生,不再納入此次招聘範圍。

四、實施步驟

(一)制定實施細則,發佈招聘公告(6月底前)。省人社廳根據實施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印發實施細則,及時發佈招聘公告。市縣細化落實舉措,做好項目實施的組織工作。

(二)審核企業資格,徵集招聘崗位(7月底前)。根據實施細則確定的招聘企業資格條件,市縣嚴格審核把關,按要求及時徵集、報備和發佈招聘企業崗位需求信息。

(三)分解招聘指標,組織雙向對接(8月底前)。省人社廳根據各市州徵集上報的企業招聘崗位需求信息,綜合各地企業數量規模和畢業生人數等因素,向各市州分解下達招聘指標計劃。各市縣及時將招聘指標分解至招聘企業,並在指標限額內認真組織好雙向對接工作。

(四)組織培訓上崗,撥付補貼資金(9月底前)。雙向對接完成後,市縣人社部門督促企業及時與招聘的畢業生訂立勞動合同、開展崗前培訓和安排上崗,並建立考核管理臺賬。省財政廳根據下達的招聘指標及時將補貼資金撥付至各市州,市縣財政部門根據同級人社部門審核提交的招聘人員考核情況、工資報酬發放及社會保險繳納情況,將生活補貼按月直接發放至畢業生個人銀行賬戶。

五、責任主體

牽頭單位:省人社廳

協作單位:省財政廳

實施單位:市州、縣市區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人社廳、省財政廳加強項目實施的統籌協調,強化工作指導。市縣人社、財政部門及有關部門靠實工作責任,強化協作配合,層層抓好落實。

(二)嚴格資金監管。財政部門加強補貼資金監管,堅持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擠佔和挪用。市縣人社、財政部門強化對企業招聘人員日常考勤考核的監督,增加隨機抽查頻次,設立投訴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嚴防虛報、冒領和套取資金等行為。

(三)強化督促問效。省人社廳、省財政廳加強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調度、規範實施。督促市縣按進度完成各項任務。

2019年農村邊遠地區中小學溫暖工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9年,繼續在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實施農村邊遠地區中小學溫暖工程,在供暖季開始前建成並投入使用,解決農村邊遠地區中小學130萬平方米校舍的採暖問題。

二、實施原則

(一)科學規劃,穩步推進。省級統籌規劃,市州協調指導,縣市區承擔主體責任並組織實施。各地堅持輕重緩急、分步實施,切實解決最貧困、最亟需農村邊遠地區中小學的供暖問題。

(二)因地制宜,安全適用。各地在科學總結2018年項目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供暖的現實需求,統籌考慮建設費、後期運行費等,合理選擇供暖方式,確保供暖的安全、清潔和經濟適用。

(三)統籌協調,注重環保。根據環保要求,各地對現有燃煤鍋爐儘快進行清潔改造,新建採暖不得采用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供暖方式。

三、資金安排

省財政安排資金3億元,一次性撥付項目縣市區,由其統籌使用。

四、組織實施

(一)前期準備階段(1—4月)。市縣完成建設項目年度計劃的編報和審核工作,制定方案,分解任務,做好準備。

(二)項目實施階段(5—10月)。項目縣市區按照省教育廳審定的計劃,紮實做好新建與改造工程的相關工作。

(三)項目驗收階段(11—12月)。完善項目基礎資料,編制完成決算報告,逐校評估驗收。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專家對評估驗收結果進行抽查。

五、責任主體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

協作單位:省財政廳

指導單位:項目所在地市州政府

實施單位:項目所在地縣市區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分工。省教育廳負責項目計劃編報和對市縣的督查協調,會同省財政廳負責下達年度投資計劃。省財政廳負責項目資金撥付工作。相關市州政府負責項目建設的督促指導,縣市區政府全面負責項目建設工作。

(二)嚴格資金監管。按照“資金封閉運行管理”的原則,管理和使用好建設資金,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佔和挪用。

(三)切實靠實責任。項目縣市區要對完成時限、完成質量和資金監管作出承諾,層層傳導壓力,確保項目按時完成。

2019年深度貧困縣農村中小學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9年,繼續在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工程,當年建設總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的教師週轉宿舍1400套,全部項目當年開工建設,確保主體完工。

二、實施原則

(一)科學規劃,協調推進。堅持省級統籌規劃,市州協調指導,縣市區具體負責並組織實施,優先滿足最貧困、最亟需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住宿需求。

(二)因地制宜,安全適用。堅持新建與改建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富餘或閒置校舍,圍繞滿足住宿基本需要進行相應改造。結合實際和使用需求自行設計,統籌考慮並配置必要設施設備,確保新建或改建的週轉宿舍安全、實用。

(三)規模相宜,適度提高。參照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項目中教師週轉宿舍建設標準(建築面積35平方米/套),適度提高,以每套不低於建築面積35平方米的標準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實際,適度提升標準。

三、資金安排

省級籌措資金1.3億元,其中:省財政安排1億元,省發展改革委安排0.3億元,撥付項目縣市區,由其統籌使用。鼓勵項目所在地政府配套建設資金,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四、實施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1—4月)。市縣完成建設項目年度計劃的編報和審核工作,制定方案,分解任務,做好開工準備。

(二)項目實施階段(5—12月)。項目所在地政府按照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審定的計劃,做好相關工作,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五、責任主體

牽頭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

協作單位:省財政廳

指導單位:項目所在地市州政府

實施單位:項目所在地縣市區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分工。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負責項目計劃審核及指標下達工作,省財政廳負責項目資金籌措和撥付工作。相關市州政府負責項目建設的指導督查,縣市區政府全面負責項目建設工作。

(二)嚴格資金監管。按照“資金封閉運行管理”的原則,管理和使用好建設資金,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佔和挪用。

(三)切實靠實責任。項目縣市區要對完成時限、完成質量和資金監管作出承諾,層層傳導壓力,確保項目按期完成。

2019年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工作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目標:為全省35—64歲農村婦女進行“兩癌”免費檢查,達到《甘肅省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婦女常見病定期檢查率達到80%以上”的目標要求。

(二)年度目標:以3年為一個週期,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婦女進行1次免費檢查。在2018年完成目標人群30%的基礎上,2019年完成目標人群的25%,2020年完成目標人群的25%。通過項目實施,逐步提高農村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全省婦女“兩癌”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醫療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承擔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人員培訓覆蓋率達到95%以上。

二、實施步驟

(一)時間: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二)範圍:各市州、蘭州新區。

三、項目內容

(一)檢查對象:全省農村戶籍、自願參加並能接受檢查的35—64歲婦女。

(二)檢查內容:

1宮頸癌檢查。包括婦科檢查、宮頸脫落細胞巴氏檢查、陰道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和HPV檢測、細胞學DNA檢測。

2乳腺癌檢查。包括乳腺臨床檢查、乳腺彩色B超檢查和乳腺鉬靶機X線檢查。

四、資金管理

“兩癌”檢查費用按120元/每人次計算。其中“兩州一縣”、省定18個深度貧困縣及少數民族自治縣檢查經費由省級統籌安排。其他市縣的承擔比例為:省級補助50%,市級承擔20%,縣級承擔30%。

承擔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定期向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報送檢查人數和檢測項目等情況,經縣級婦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核批准後,由財政部門按相關規定撥付資金。

五、項目監督和評估

省政府婦兒工委明確目標責任和職責任務。各市縣政府分級負責,落實責任。省政府婦兒工委每年不定期抽檢,對工作的目標任務、運行管理、資金使用、實施情況、質量控制及效果進行督導檢查。

六、責任主體

牽頭單位:省政府婦兒工委

協作單位:省婦聯、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

實施單位: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省政府婦兒工委總牽頭負責。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負責做好組織協調、督導檢查等工作。省婦聯負責指導基層婦聯做好相關工作,組織動員符合條件的婦女接受檢查。省衛生健康委負責相關技術指導,對承擔婦女“兩癌”檢查業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加強質量控制和信息管理,建立轉診機制,對篩查陽性對象作進一步確診。省財政廳負責資金撥付工作。

(二)強化推進落實。各地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要以村為單位、3年為一個週期整體覆蓋。要充分掌握應檢人群的流動性,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符合條件的農村婦女在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對外出務工婦女可在返鄉期間組織檢查;對在省內外出務工的婦女可在臨時居住地安排進行檢查;對婦女居住比較集中的區域可通過簽約服務的家庭醫生提前預約、上門服務。承擔檢查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應妥善保存個人檢查資料,做好保密工作,項目數據信息通過國家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直報系統報送。

(三)加強質量控制。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定期對轄區內承擔“兩癌”檢查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質量控制,規範操作流程,複核檢查結果。加強對承擔檢查項目醫療機構的實驗室管理,保障工作順暢運轉。

(四)加強資金監管。各級財政、審計等部門對項目實施、資金撥付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防止和杜絕截留、擠佔和挪用專項補助資金的問題發生。

2019年助殘康復救助項目實施方案

一、項目內容及實施範圍

(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為全省視力殘疾兒童實施康復訓練200例;為全省聽力、腦癱、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實施康復訓練或手術300例;為全省殘疾兒童適配輔助器具5000例。

(二)殘疾人託養補貼項目。為有託養需求的25154名一級智力、精神殘疾人和9個託養機構給予補貼。

(三)助盲就業脫貧項目。培訓全省助盲就業脫貧行動業務師資骨幹140人,培訓農村建檔立卡貧困視力殘疾人160人;扶持建設50家規範化的盲人按摩集中就業機構,3家省級盲人按摩規範化培訓基地。

二、資金保障及補貼標準

省財政安排5000萬元,補助標準如下:

(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2000萬元)。

1為具有甘肅戶籍的7—14週歲視力殘疾兒童實施康復訓練,每例0.4萬元。

2為具有甘肅戶籍的7—14週歲聽力、腦癱、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實施康復訓練和手術,每例1.4萬元。

3為具有甘肅戶籍的7—17週歲殘疾兒童適配輔助器具,平均每例補助0.3萬元。

(二)殘疾人託養補貼項目(2500萬元)。

1對全省有託養需求的25154名一級智力、精神殘疾人,按照城市每人每年1500元、農村每人每年8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

2對全省託養人數多、運行狀況好、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殘疾人託養機構給予設備採購補貼,每個機構平均約25萬元。

(三)助盲就業脫貧項目(500萬元)。

1培訓全省助盲就業脫貧行動業務師資骨幹140人,約需20萬元;培訓農村建檔立卡貧困視力殘疾人160人,約需150萬元。

2扶持建設規範化的盲人按摩集中就業機構50家、每家補貼6萬元,共300萬元;新建3家省級盲人按摩規範化培訓基地、每家支持10萬元,共30萬元。

三、完成時限

殘疾人託養補貼項目、助盲就業脫貧項目於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於2019年11月30日前完成。

四、責任主體

牽頭單位:省殘聯

協作單位:省財政廳

實施單位:市州及縣市區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分工。省殘聯負責項目的牽頭組織工作,會同省財政廳下達項目任務及資金。市州殘聯結合實際做好項目審核、報批工作,縣市區殘聯根據要求做好項目篩選、申報工作。其他職能部門在職責範圍內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二)嚴格實施程序。各級責任主體要層層傳導壓力,嚴格操作程序,推進責任落實,確保助殘扶殘項目效益最大化。

(三)加強評估驗收。省殘聯、省財政廳要切實做好項目實施的驗收評估,驗收評估不通過的,限期整改;項目實施質量不過關、弄虛作假的追回項目資金,予以通報批評。

2019年鄉村振興公益性崗位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生態護林員。2019年,在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4萬名,精準帶動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脫貧。

(二)鄉村公益性崗位。2019年,在全省3720個深度貧困村和“兩州一縣”其他村,新開發1萬個鄉村公益性崗位。其中,省級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開發0.5萬個崗位;相關市州、縣市區自籌資金配套開發0.5萬個崗位。

二、實施範圍及對象

(一)生態護林員。以森林、溼地和沙化土地等資源為重點管護範圍的13個市州(不包括嘉峪關市)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縣市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個貧困戶最多安排1個生態護林員,選聘的生態護林員須能夠勝任林業資源管護工作。

(二)鄉村公益性崗位。3720個深度貧困村及“兩州一縣”其他村建檔立卡的零輸轉就業家庭有就業願望的勞動力(不包括一、二類低保對象和村幹部家庭人員)。原則上每個村新開發2個崗位,其中:省級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開發1個崗位,相關市縣通過自籌資金配套開發1個崗位。每個崗位安排1人,服務期限原則上3—5年。主要從事鄉村道路維護、鄉村保潔、鄉村綠化、鄉村水電保障、農村養老服務、村級就業社保協管、鄉村公共安全、鄉村公益設施管理等公共服務工作。

如果某個村的崗位需求或符合條件人員不足時,縣市區可結合實際將崗位調劑到其他深度貧困村或建檔立卡貧困村。

三、崗位待遇及資金保障

(一)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管護補助報酬7000元—8000元。投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3.15億元。

(二)鄉村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補助500元。省級財政安排的就業補助資金開發的崗位,崗位補貼資金由省財政廳聯合省人社廳統一下達涉及縣市區。相關市縣自籌資金配套開發的崗位,按同一標準按月支付。

四、實施步驟

(一)生態護林員。

1—4月,下達項目任務計劃。

5—12月,鄉鎮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生態護林員選聘,簽訂合同,並按要求兌現報酬。

(二)鄉村公益性崗位。

4月,省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細則,相關市縣做好準備工作。

5—6月,精準設立崗位;提出擬幫扶對象名單並進行公示,確定幫扶對象;開展崗前培訓;安排上崗,並簽訂服務協議。

7月,兌現崗位補貼待遇。

8月,檢查驗收。

五、責任主體

(一)生態護林員。

牽頭單位:省林草局

協作單位:省財政廳、省扶貧辦

實施單位:相關市縣政府

(二)鄉村公益性崗位。

牽頭單位:省人社廳

協作單位:省財政廳、省扶貧辦

實施單位:相關市縣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靠實工作責任。市州負責做好指導協調工作,縣市區負責任務落實。林草、人社、財政部門按任務分工,分別負責抓好項目的組織實施。省扶貧辦負責提供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資料,配合做好選聘審核確認工作。

(二)加強崗前培訓。按崗位類別組織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掌握崗位所需的基本規範和技能,熟悉崗位工作標準和相關要求。培訓合格後,及時安排上崗,並簽訂服務協議,每年簽訂一次,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三)嚴格規範管理。幫扶對象上崗後,按月發放崗位補貼。崗位補貼經縣市區林草、人社部門分別審核後,由同級財政部門通過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幫扶對象在聘用期間實行動態管理,縣市區政府加強聘用人員考核管理。生態護林員和鄉村公益性崗位上崗人員不能重疊,與其他類似的鄉村公益性崗位上崗人員也不能重疊。

2019年城市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和實施範圍

2019年繼續開展全省城市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範圍為全省地級城市主城區及臨夏、甘南州府所在城市範圍內,具有合法房屋權屬證明且未列入房屋徵收範圍或拆除計劃的既有多層(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樓。年內加裝電梯500部,其中:蘭州市245部、嘉峪關市15部、酒泉市10部、張掖市20部、武威市30部、金昌市14部、白銀市10部、定西市20部、天水市50部、平涼市30部、慶陽市6部、隴南市13部、臨夏州34部、甘南州3部。蘭州市增列預備50部。

二、組織實施

(一)實施主體。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應當經用地權屬單位同意後,可以以小區、幢或單元為單位提出申請。以小區為單位申請加裝電梯的,實施主體為該小區業主委員會;以幢或單元為單位申請加裝電梯的,實施主體為該幢或單元業主。實施主體可以推薦業主代表,或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原房地產開發企業、房改房原售房單位、電梯安裝企業等代理實施。實施主體委託代理方實施的,應當簽訂授權委託書,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二)申請條件。

1已書面徵求本樓或本單元全體業主的意見,同意增設電梯的業主應達到本樓或本單元人數的2/3和建築面積佔本樓或本單元2/3及以上並簽訂協議,(已預留電梯井的,明確費用籌集方案且具備加裝條件的,徵求意見可不受2/3比例限制)。加裝電梯擬佔用業主專有部分的,還應當徵得該業主同意。

2同意加裝電梯的業主應當書面達成加裝電梯工程費用(含管線遷改、電力增容等費用)籌集方案、電梯運行維修費用分擔方案(或增加物業費標準的方案)、電梯運行維護保養委託方案。

(三)書面申請。

符合加裝電梯條件的實施主體向住宅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對於加裝電梯部分超出該幢(小區)建設用地紅線範圍的,實施主體應取得相關土地使用權人的書面意見。

(四)專項設計。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應當委託原建築設計單位或者具有相應資質的建築設計單位進行專項設計。專項設計方案應當符合正常使用、結構安全、消防安全、環保和電梯等相關標準規範的要求。工程設計方案應徵得因加裝電梯後受到通風和噪聲直接影響的本單元業主的同意。沿街建築加裝電梯應當符合退紅線及城市景觀要求。

(五)聯合審查。

實施主體將加裝電梯的設計方案(含總平面、立面、效果圖)、估算造價、管線遷改費用協議、電力增容協議、加裝電梯協議等相關書面材料報當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城管執法、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對規劃、消防等方案內容進行聯合審查。聯合審查通過後,應將審查意見及設計方案(含總平面、立面、效果圖)進行公示,公示日期不少於7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的自然資源部門出具規劃審查意見;公示期內有異議的,業主需重新進行協商。已預留電梯井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無需辦理規劃和建設審批手續,可直接辦理電梯安裝手續。

(六)開工建設。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依據規劃審查意見、審查合格的施工圖、施工及監理方案、質量監督及安全備案等可直接開工建設,不再辦理施工許可。電梯施工單位應按規定辦理安裝告知,申請電梯安裝監督檢驗。

(七)竣工驗收。

電梯正式投入使用前,應由具有電梯檢驗資質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檢驗合格,並取得《特種設備使用標誌》,實施主體應當依法組織竣工驗收。

(八)使用登記。

實施主體應當落實電梯使用管理者,由電梯使用管理者與具有相應資質的電梯維護保養單位簽訂維保合同,並在電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後三十日內,向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辦理使用登記,取得使用登記證書。

三、工作任務

(一)市州政府。

1各市州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出臺實施方案。

2安排當地政府、街道、社區、業主委員會做好動員宣傳工作,遴選並報送實施加裝電梯項目清單。(4月15日前完成)

3督促完成聯合審查並開工建設。(4月底前完成)

4督促做好工程實施工作。(5月底前完成基礎施工、電梯設備採購,7月15日前電梯安裝開始,9月15日前完成電梯安裝調試)

5督導做好加裝電梯監督檢驗、使用登記和財政補助撥付工作。(9月底前完成)

(二)省直部門。

1省住建廳會同省財政廳修訂完善省級財政獎補實施辦法。(4月底前完成)

2省住建廳修訂完善在工程建設、住房公積金提取、物業服務等方面的便民或支持措施。(4月底前完成)

3省自然資源廳修訂完善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涉及土地使用、規劃審查方面的便民或支持措施。(4月底前完成)

4省應急廳針對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在消防等方面制定便民或支持措施。(4月底前完成)

5省市場監管局在電梯安裝告知、監督檢驗、使用登記等方面制定便民優惠政策及措施。(4月底前完成)

6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繼續做好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的特困供養家庭和肢體、視力殘疾一、二級人員中的城市低保全額保障家庭加裝電梯的補貼工作。(4月底前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靠實責任。堅持“省級指導、市州負責”的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協調推進工作。建立加裝電梯進度臺賬和月報制度,督促做好工程各階段實施、竣工驗收、監督檢驗、使用登記、資金撥付等工作。

(二)加強指導。省住建廳牽頭會同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市州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督促指導,定期通報各市州加裝電梯項目實施情況,推動加裝電梯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三)財政扶持。採用財政獎補的方式予以扶持,專項用於補貼加裝電梯建設安裝成本。每部電梯省級財政補助10萬元,市級財政給予10萬元以上配套補助,鼓勵縣級財政給予補助。已預留電梯井道內加裝電梯的,每部電梯省級財政補助5萬元,市級財政給予5萬元以上配套補助;已預留電梯井但加裝外掛電梯的,財政不予補助。

(四)明確政策。允許加裝電梯的業主按規定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個人承擔的費用。鼓勵既有多層住宅原建設單位或房屋開發企業出資加裝電梯。在原有小區用地範圍內增設電梯的,加裝電梯後新增面積為單元全體業主共有,不予按房屋辦理不動產登記,容積率增加部分不再徵收地價款,免於補繳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及其他省級立項的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鼓勵加裝電梯實施工程總承包。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區可採取“先建後驗”方式。

(五)優化服務。住建、財政、市場監管、自然資源、應急管理、民政等相關部門按照簡化、便民、高效的原則,簡化辦事手續,完善加裝電梯便民支持措施。質量安全監督部門加強電梯加裝過程監管。原房屋開發企業、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對既有多層住宅的加裝電梯工作應予以協助支持。加裝電梯涉及汙水、雨水、供水、供暖、供電、燃氣、通信等管線遷改的,各產權人應積極做好支持配合,開闢綠色通道。建築設計單位、電梯生產企業做好加裝電梯的技術服務工作。施工單位做好現場安全防護和工期安排,文明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監理單位加強現場質量安全管控。

2019年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9年,完成35個深度貧困縣縣級醫院薄弱學科的建設任務。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確定16個縣級綜合醫院作為能力建設項目實施單位(名單詳見附件)。各項目實施單位選定服務能力弱、相應病種發病率高的學科進行建設,可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神經內(外)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糖尿病)科、影像科、超聲科、麻醉科等學科傾斜,選定其中2—5個薄弱學科,按照縣級醫院薄弱學科建設標準,從設施設備配置、專科人才培養、技術水平提升、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力爭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再轉診”和“資金下沉、專家下沉、病人下沉”的目標。

二、工作內容

(一)強化學科人才隊伍培養。發揮三級醫院對口幫扶作用,積極培養或引進縣域薄弱學科帶頭人。根據學科特點和要求,支援醫院為受援醫院的每個學科培養一支獨立的學科團隊,至少培養4—5名業務骨幹。每年至少安排2人參加進修學習,進修時間不少於半年。省衛生健康委在安排全省骨幹醫師培訓項目時,將優先選派急需關鍵薄弱學科骨幹參加培訓。

(二)選配適宜設備。各項目單位根據急需關鍵薄弱學科建設標準,結合本單位現有基礎條件,合理配置本學科適宜的設備品目、規格和數量,擬定採購計劃,提高學科診療效率和水平。加強信息化建設,積極配合完成縣域醫學中心建設,完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提升學科診療水平。

(三)提高常見病和多發病診療水平。學科建設完成後,該學科分級診療病種診療覆蓋率達到100%;能夠按照學科建設標準要求,對相關疾病實施規範有效的臨床診療,使90%的疾病在縣域內得到救治。

三、資金籌措

省財政安排7000萬元用於支持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對每個薄弱學科平均補助125萬元。

四、工作進度

4月20日前,省衛生健康委明確縣級醫院能力建設任務,各項目實施單位選定學科,市州衛生健康部門彙總後報送省衛生健康委備案。省財政廳依據實施方案將補助資金下達相關縣市區。

7月,省衛生健康委對項目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中期督導。

10月底前,各項目實施單位完成薄弱學科的建設工作並投入使用。省衛生健康委對項目建設進度、工作質量、資金管理等進行考核評估。

五、責任主體

主辦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協作單位:省財政廳

責任主體單位:項目縣市區政府

項目所在地建立政府領導、衛生健康部門主管、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支持項目單位薄弱學科建設。加強項目建設資金的使用管理,做到公開、透明、合理,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發生。

附件:2019年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單位名單及補助資金

附件

2019年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單位名單及補助資金

<table><tbody>

序號

項目縣

項目單位

建設薄弱學科數

(單位:個)

補助資金

(單位:萬元)

1

靖遠縣

2

250

2

麥積區

5

625

3

秦安縣

5

625

4

古浪縣

2

250

5

莊浪縣

2

250

6

靜寧縣

2

250

7

鎮原縣

2

250

8

環縣

2

250

9

通渭縣

5

625

10

渭源縣

5

625

11

岷縣

2

250

12

武都區

5

625

13

西和縣

5

625

14

禮縣

5

625

15

文縣

5

625

16

宕昌縣

2

250

合計

56

7000

/<tbody>/<table>

擴散出去

讓更多朋友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