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汾陽除怪,得三足戟

小說:汾陽除怪,得三足戟

話說這秦風小子退了螺君之敵,又向母親問了安好。十方絕地仙無不對秦風小子讚許不已,只道這小子的清奇造化,莫不是力挽這三界浩劫的救星?

秦夢喚秦風小子上前,囑託道:“兒今力敵螺君,雖非全勝,業已退敵。今我兒當勤加苦練,早日修成這十二道正氣,方能有全勝的把握。”

秦風小子原本以為,十道正氣已加身,已是修為到了巔峰,今又退了螺君,心裡正美,聽母親一說,不覺得有些酸楚,竟還要勤加苦練。不知何時能得以正果。雖有不悅,仍柔聲答到:“孩兒謹遵母命,這就回轉崑崙玉泉山修煉便是。”

“崑崙玉泉山已不是你的道場,我兒切不可再回。此刻螺君定已召喚援軍,神魔大戰恐是難免。這神魔一戰,必是驚天動地,三界陰陽必有逆轉,天地子民恐有浩劫,兒可先匿於凡塵,邊救人於水火,又修煉於人間。”秦夢說到。

秦風小子心裡不忍,說到:“然,兒不放心於母親,若是螺君再次來犯,又當如何?”

秦夢安慰道:“這楓橋乃吾根基之處,任誰也傷我不得,你大可放心。又有這十方絕地仙與我一同守護,更是不用擔憂。兒當速速離去。”秦夢開始催促。

秦風小子向十方絕地仙拱手拜別,又與秦夢依依惜別,飛身奔紅塵而去。秦夢與十方絕地仙共守於楓橋自不必說。只道這秦風漫無目的,尋一處人煙繁碌之處落下了腳。

此地乃黃河之濱,東臨汾河,呈南北狹長之地勢,一去八百里,又有大山橫亙,一眼望去,雲霞淼淼,浩氣蕩蕩,必是人間一處仙境。

秦風小子步履前行,所遇百姓竟慌慌而逃,唯避之而不及。秦風暗自問到:莫不是我的模樣又幾番詫異?臨水畔自觀其形,無所異。遂叫住一山野樵夫問到:“敢問翁父,此處有何異事?因何眾人行色匆匆,疲於奔命?”

樵夫神色慌張,邊行邊答:“此處為汾陽地界,自古百姓富足、安居樂業,武王伐紂亦未曾叮繞半日。數十日前,這黃河之內橫出一蛟龍,無數漁人舟翻人亡,蕩蕩大河竟無一漁家敢入。這蛟龍見無人所食,又現形於岸上,日傷農家百戶。如今汾陽之民無不背井離鄉、逃命去也。”

秦風聽到此處已是氣憤至極,想這外有螺魔犯境,內生蛟龍歿民,豈能容你。秦風忙又問到:“翁父可知這蛟龍常在何處?吾當斬了這廝,還汾陽百姓一處安寧之地。”

樵夫一驚,住了腳步,轉頭問到:“少俠此言當真?莫不要悻自丟了性命。”轉回頭又欲前行。

秦風樂道:“無妨,怕那蛟龍牙口不好,吞不下我這硬骨。”

此刻樵夫定睛打量秦風,觀少年九尺之軀,相貌堂堂,闊口灌耳,圓目劍眉,一副凜冽將軍之相,這才當真了此話。說到:“少將軍若是當真,且雖我來,老樵夫引你去會它一會,許能助你一臂之力。”說完便轉頭西北方向。行近半日,已臨河麓,樵夫一指:“此處便是那蛟龍受祀之地。近幾日有一干人等,日送十對童男女於此,供蛟龍饗用,遂未再犯於民。”

秦風心裡大不悅,驚歎於人性之不齒,竟能拿童男女換己性命,待今日屠了那蛟龍,歿了那愚民,還百姓於青天白日。

又前行三刻,已有十對童兒立於高臺之上。秦風止樵夫於此,獨自飛身隱匿於一旁。少頃,黃河之上風雲驟起,濁浪滔天,那蛟龍在雲氣之上現了身,直奔高臺而去。

秦風未等那蛟龍住了爪牙,如箭離弦彈了過去。只見一道金光顯現,便斬了那蛟龍一足,秦風回手又是一道天罡正氣,若及那蛟龍,定奪了它性命。

只見那蛟龍轉瞬化為一男子,跪地便拜,大呼:“純陽大仙饒命。”

秦風趕忙收了真氣,駐足於那男子年前,問到:“爾既已修成人形,何以傷人害命?吾豈能饒你?”

那男子又對曰:“純陽大仙有所不知,自落紅島塌陷以來,無界汪洋便日趨消退,我失了存身之所,才隱匿於這黃河之中。害人傷命乃是不得已而為,苟延殘喘罷了。今幸遇純陽大仙,願能追隨左右,感知度化罷了。”

秦風一聽,緣由雖不足以諒,卻也不由心動。這三界浩劫近在咫尺,若此廝能出力幾分,又何嘗不可。問到:“那你可願隨我一同捍衛三界?”

那蛟龍答道:“我可幻化為神兵利器供大仙斬妖除魔。”說完便幻化成一柄三足戟,立於秦風一旁。

秦風抓起舞動一番,倒也順手,又喚那三足戟復了原形,縮身收於錦囊之中,待用時便可成形。

那樵夫一看,秦風果真收了那蛟龍,連忙三跪九叩,哪裡還顧得上問罪於那蛟龍。

秦風稽首向樵夫,道:“翁父見諒,今收了那蛟龍,亦是以天下蒼生為念,待他日寰宇復歸於澄澈,我定帶他來此處謝罪。”

樵夫直呼“不敢”,引秦風奔汾陽,望百姓奔走呼告。秦風擺手謝過,徑自東去。

又說那天機處,天尊助二位師弟復了元氣,著九玄女一同商議對策。那天機儀有了九彩螺殼,雖復了輪迴,卻似有異常,竟又尋不出那異常所在。

天尊道:“螺君一出,我等眾天仙尚無對策,雖鯤陽、秦風有所造化,亦不能斃敵於頃刻。螺魔尚不言,只再來幾位螺君,我等又當如何?眾仙家有何言?”

九天玄女無一人應答,二位師弟也緊閉尊口,一時間失了主意。天尊又道:“天地運行,無非陰陽。這秦風純鋼,這鯤陽綿柔,若假以時日,二人協力,興許能有一搏。今玄女助鯤陽,二位天尊觀秦風,定不可失了造化。吾獨守這天機處可也。”

眾天仙領了尊命,各自退去。

正所謂:

陰缺一縷正陽生,

陽無二道寰宇清。

造物弄人螺魔至,

人法天地不了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