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漢享有絕對的權力,卻沒有搞權力尋租

小說: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漢享有絕對的權力,卻沒有搞權力尋租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仕之後,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就一直都很高,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僅次於劉備。但凡需要打仗的時候,都是劉備率軍出征,諸葛亮率餘眾留守,這就已經表明了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地位。劉備入川時,就是諸葛亮率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將留守荊州,但毫無疑問的是,留守團隊是以諸葛亮為最高決策者的。要知道,這時候的諸葛亮才不過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而關羽、張飛、趙雲無論年齡還是資歷,都遠遠高於諸葛亮。這就更能看出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的位置了。

在劉備入川遇阻之後,諸葛亮和張飛分別率軍入川,支援劉備。入川之後,雖然法正一度非常得勢,受到劉備寵信,諸葛亮也得讓他三分,但這並不是說,法正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就已經超過了諸葛亮。道理很簡單,連劉備集團的創業元老如關羽、張飛、趙雲這些人都對諸葛亮畢恭畢敬,客客氣氣,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法正恐怕沒有這個地位。

劉備臨死前,確實提拔了他認為比較可靠的李嚴為尚書令,但這不意味著劉備對諸葛亮不信任,也可以視為雙保險,或者說是讓李嚴協助諸葛亮執掌蜀漢政權。而到劉備去世的時候,參與劉備集團創業的主要元老關羽和張飛都已經死了,陳到和趙雲雖然地位也比較高,但並未表現出對諸葛亮的不滿,反而是支持諸葛亮輔政的。

劉禪生於赤壁之戰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到公元223年劉備去世的時候,劉禪虛歲只有17歲,實際上只有16歲,又生長於富貴之中,沒有經歷過什麼政治磨練。劉備事先也未來得及把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比如讓他參與軍政事務,積累政治經驗,這些都沒有。所以,當劉備去世的時候,劉禪完全是白紙一張,毫無準備。在這種狀態下,能夠接替劉備執掌蜀漢政權的軍政事務的,也就只有諸葛亮了,劉禪是完全不具備這個能力的。其他人也不具備這個地位、威望和能力。

諸葛亮主政期間,內外事務都處理得很好,無論是內部治理,還是對曹魏用兵,即便每次都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至少都能夠全師而回,保存蜀漢的實力,不至於遭遇重大挫折。有這樣一個能臣忠心耿耿的輔佐自己,而他又忙於軍政事務,完全沒有看出來任何個人野心,即便劉禪年齡越來越大,也還是樂得其所,放手讓諸葛亮執掌軍政大權的。

此外,“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情況並不是諸葛亮時期才這樣,即便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也仍然是這樣。諸葛亮去世是在公元234年,這時候劉禪虛歲28歲,實歲27歲,已經完全成人了,從年齡來說,完全可以自己主政了,但劉禪仍然選擇了接受諸葛亮臨終前的安排,也就是讓蔣琬和費禕先後輔政,他自己則繼續當甩手掌櫃,每天在宮中吃喝玩樂。

一直到費禕去世之後,當時已經是公元253年,諸葛亮去世都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劉禪才開始自己主政。由董允擔任尚書令,但不再像諸葛亮、蔣琬和費禕那樣統管內外軍政事務,而是把權力分散開來,姜維在外掌軍,董允主政。同時,劉禪又寵信黃皓,縱容他干政,一定程度上也對外臣形成了牽制,劉禪自己則居中,形成了其他人相互牽制的格局。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雖然繼承了諸葛亮的爵位,但完全還是個孩子。如果劉禪真的對諸葛亮專權時期非常不滿,存心報復的話,完全可以像孫權對待功臣後人那樣,隨便找個什麼理由,就可以把他投閒置散,晾在一邊。但劉禪顯然也很清楚,諸葛亮忠貞不二,乃心王室,並沒有什麼個人野心,所以他對諸葛亮還是非常感激的。

也因此,劉禪對諸葛瞻很早就開始提拔。到諸葛瞻才十六歲的時候,就把女兒嫁給諸葛瞻,讓諸葛瞻成為駙馬。之後,劉禪又不斷提拔諸葛瞻。到蜀漢被滅之前,諸葛瞻雖然只有38歲,但已經是侍中、衛將軍、錄尚書事,地位已經相當高了。甚至可以說,劉禪提拔諸葛瞻不僅不遺餘力,而且有點迫不及待的感覺,都等不及諸葛瞻更成熟一些,就要對他委以重任。當然,也可以說,劉禪也已經開始為身後事做安排,是準備在他死後,兒子一旦繼位,就要讓諸葛瞻來輔政的。因為當時劉禪本人已經五十六歲了。

諸葛瞻的地位固然首先是諸葛亮的遺蔭,但他能夠被提拔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高,如此重要,顯然是出自劉禪對他的信任,而不是諸葛亮的原因。這和司馬懿死的時候,司馬師接掌曹魏的軍政大權完全是兩回事。因為司馬師的權力是從司馬懿手裡繼承來的,而諸葛瞻的權力完全是劉禪授予的,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