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術指標

(一)工作原理

助聽器名目繁多,但所有電子助聽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任何助聽器都包括6個基本結構。

1.話筒(傳聲器或麥克風) 接收聲音並把它轉化為電波形式,即把聲能轉化為電能。

2.放大器 放大電信號(晶體管放大線路)

3.耳機(受話器) 把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即把電能轉化為聲能)。

4.耳模(耳塞) 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開關

6.電源 供放大器用的乾電池。

助聽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數型號的助聽器還有3個附件,或稱3個附加電路(音調控制、感應線圈、輸出限制控制)。現代電子助聽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聲能強度並儘可能不失真地傳入耳內。因聲音的聲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將其轉換為電信號,放大後再轉換為聲能。輸入換能器由傳聲器(麥克風或話筒)、磁感線圈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將輸入聲能轉為電能傳至放大器。放大器將輸入電信號放大後,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導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號由電能再轉為聲能或動能輸出。電源是供給助聽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還設有削峰(PC)或自動增益控制(AGC)裝置,以適合各種不同程度耳聾病人的需要。

(二)主要技術指標

要了解助聽器的聲學效果,首先要對助聽器的聽感特性的技術指標進行分析。主要的技術指標包括增益、頻率響應、至大聲輸出、失真、等級輸入噪聲和動態範圍等,這些技術指標均可通過助聽器分析儀測出。

1.聲增益

助聽器的放大率用增益來表示,即助聽器耳機輸出聲壓級與傳聲器輸入聲壓級的差值。例如:輸入60dB輸出130dB,增益=130-60=70dB。增益會隨音量的控制而改變。 {aspcms:page}

2.頻率響應(ferquencyrange)

助聽器輸出增益的變化隨輸入信號頻率變化的關係曲線稱為頻響曲線。這上頻響曲線不是根據至大增益得出的。若把(如圖耳聾與助聽器選配95頁)縱座標改為輸出聲壓級,得出來的曲線就是頻響曲線(如圖96頁)。人耳的聽覺範圍是20-20000Hz,語言頻率範圍為500-2000Hz,實驗證明低頻主要提供語言的能量,而高頻的聽力補償對語言的清晰度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助聽器從250-4000Hz的頻響曲線的增益值,對助聽器的選配十分重要。

3.至大聲輸出(output sateret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當外界信號由60dB逐漸增大到90dB輸入時,輸出信號,但當輸入信號≥90dB時,輸出信號不再相應增大此時的輸出為至大聲輸出。聲輸出=輸入+增益。

4.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

動態範圍是助聽器的至大輸出與增益之間的差值.動態範圍可承受音量控制的調整而改變。

5.失真(total hamonic distortion)

當外界聲音經過助聽器放大後,除波幅的放大外,其它任何在摨、上的變化比為失真。如諧波失真至為常見.盒式助聽器應≤5%。

6.等級輸入噪聲(equivalent input noise level)

當輸入信號為0時,本機固有的噪聲輸出稱為等效噪聲,要求在30dB以下,此值越小越好。

7.感應線圈靈敏度(induction pick-up coil sensitivity)

當輸入10Ma/mfeild場強時,助聽器的輸出聲壓級越大,靈敏度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