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哥特式建築,這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位於羅馬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建築之間,盛行於歐洲,發源於法國,又被稱為“法國式”,最明顯的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及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整個建築莊嚴和諧,位於塞納河畔巴黎市中心,已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風雨雨。經由大文豪雨果的精心渲染,它如今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建築物,而成了法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標記和符號。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提到巴黎聖母院,首先浮現於腦海的必是一位吉普賽女郎翩翩起舞的歡快舞姿和一位醜陋駝背的鐘樓怪人的躑躅身影。美麗與醜陋,善良與卑鄙,人心的險惡,世間百態,紛紛在巴黎聖母院這個大舞臺上登臺、表演、謝幕,營造了浪漫悽美的舞臺效果,演繹了無比精彩的劇情。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該教堂以其哥特式水平高超的建築藝術,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法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在巴黎聖母院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示,與其他哥特式建築相比,比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巴黎聖母院應該算是最為柔美勻稱,巴黎聖母院開創了哥特式風格的新領域,正是為了扭轉石質建築厚重、笨拙的下墜感,建築衝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券,屋頂、塔樓等頂端都採用了尖塔的樣式,弧形的拱頂輕巧別緻,空間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營造了一種凌空、輕盈的飛昇感,使修長的建築形體看上去亭亭玉立,卓然不凡。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它以其完美的對稱感而聞名,沒有正立面就刺向天空的尖端結構,也沒有主體上端插滿雨後春筍般的尖頂,教堂特殊的平頂雙塔結構保留至今,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沒有鐘樓雙塔的哥特式建築。它在無數鏡頭裡最常見的“標準照”是西側的主立面,呈立方形,上下分為三層,立柱和裝飾帶把正立面分為9塊小的矩形,水平豎直比例近乎黃金比1∶0.618,堪稱是哥特式建築中最美妙和諧的形式。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聖母院廣場上的巴黎原點

巴黎聖母院的底層並列著三個桃核形門洞,左門為 “聖母之門”,右門稱“聖安娜之門”,中門則是著名的“最後審判之門”,表現的是耶穌在“世界末日”宣判每個人命運的場景。當時教堂裡的牧師們只用一般民眾難懂的拉丁文宣講,這些雕塑可用來幫助不識字的人們瞭解《聖經》中的故事,所以被稱為“窮人的聖經”。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巴黎聖母院的“最後的審判”雕刻特寫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巴黎聖母院正門的聖徒像

教堂內部舉世聞名的玫瑰玻璃窗,色彩斑斕、閃亮繽紛,彩色的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現出靈動、多樣的光彩,似花非花,似虹非虹,在空中搖曳閃爍著。不要小看了這些玻璃,因為在每個玻璃窗上都刻畫了一個傳奇的《聖經》故事,神職人員藉以傳經佈道,影響世人。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哥特式建築雖然受到羅馬式建築的影響,卻更像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暗黑者,神秘依舊,卻也在向世人訴說著自己不甘平凡的追求。哥特式建築特徵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稱這種建築為高直式。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狀好像一個拉丁十字。十字的頂部是祭壇,前面的十字長翼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供眾多的信徒做禮拜用。教堂的頂部採用一排連續的尖拱,顯得細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對鐘塔。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靈輕巧,又符合變化與統一、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建築美法則,具有很強的美感。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哥特式建築因為在外觀上有高聳入雲的尖頂,辨識度應該是很高的,下次如果你在世界各地旅行,看到這種建築風格,就不要說你不認識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明天我們還將繼續為大家介紹哥特式建築的另一代表作。

【巴黎聖母院】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