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皮黃的勢力,在以前所以能戰勝崑腔和梆子腔。其最大原因在:

(一)皮黃的唸白和唱詞,比崑曲為通俗易曉,又比梆子腔的殺伐亢厲與鄙俗粗野,也比較受聽。(二)滿清末葉,皮黃班中人才輩出,極盛一時。前清宮裡,又竭力的提創皮黃,當時權貴和士大夫的醉心聲色,酣嬉笙歌,真有“宮庭歲月家山事,消盡銅琶鐵板中”的盛慨。因此梨園中的人才陸續產生,技藝也逐漸進步。做作歌舞,遂能轟動海內,成為最有勢力的歌劇。所以崑腔在舊都沒落的時候,在戲園裡,就有一句“崑腔利小便”的俏皮話。至於梆子腔的勢力,他始終沒有能在長江以南,推行他的潛勢力。因為激變秦聲,不宜於南人柔靡之習的原故。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崑腔和梆子腔,已經沒落了。這句話,誰都應該承認。但是皮黃的將來,究竟怎樣?這是值得討論的。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皮黃所以稱為亂彈,便是格律上,不及崑曲之嚴正。皮黃雖有固定的劇本,而名伶可以自由去變通。因此某派有某派的唱詞,某派有某派的做作。有名的角兒,演出當然與眾不同。次等角兒,便不免相形減色。近來皮黃班中的特出人才,相繼去世。因名角不斷的死亡,遂有人亡戲衰的趨勢,加以皮黃的缺點甚多,

如:(一)戲詞的庇謬和欠通。(二)劇情的迷信和怪誕。(三)穿插與場子的散漫或零亂,都因人才的衰歇,而益顯出皮黃的弱點。近今皮黃勢力之外,又產生了話劇和歌舞劇。再加上外來的歐美電影與國產電影,都儼然有起而攘奪皮黃地位之新勢力。皮黃便已走近到自行淘汰的途徑,至於一般名流和愛護舊劇者的維護舊劇與研究舊劇,又是另一回事。

皮黃的將來,必將日趨沒落。其當前勁敵,固有話劇、歌舞劇,與中西電影,足以促其自歸淘汰。但吾人默察皮黃本身,其終不免歸於沒落的一途,有下列幾種重大原因。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京劇樂隊:司鼓譚長海、琴師楊寶忠、月琴閆翰卿、弦子郎富潤、大鑼鮑桂清、小鑼羅文翰,後立者:王瑤卿、


(一)近二十年來產生的本戲,非粗製濫造,即偏重主角一人。

在南方(上海可以代表)二十年來所創編的本戲,可用怪誕離奇、亂七八糟、新舊混雜、粗製濫造的十六個字來批評他。這種《封神榜》《狸貓換太子》《彭公案》一類的本戲,除得一般低級智識的鄉愚和勞工,認為值得欣賞外,誰都承認這是皮黃沒落的徵象。

又如北平京朝派名角的編排本戲,其劇本的編制,都以主角一人為重。梅蘭芳的戲,當然在梅劇中,千篇一律惟梅獨尊。而其餘一切的劇中人物,都列於配角和零碎的份兒。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梅蘭芳時裝新戲《一縷麻》)

其餘程硯秋編的戲,也是如此。荀慧生、尚小云編的戲,依然如此。朱琴心、徐碧雲編的戲,何嘗不是如此。(此上諸人的改編老本舊戲,另當別論。)還有屬於鬚生或武生的,如馬連良、李萬春一流,近來流行的風氣是一人兼飾幾個角兒。譬如《一捧雪》《甘露寺》《群英會》《八大錘》……有扮演數種角色的,還有站在外埠的許多紅角,也是一樣的萬能。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本來皮黃班中的規律,生旦淨醜末等各項角色,都一律處於平等地位。現在的情形,截然與以前不同了。旦角(指花衫)和鬚生,或文武老生的聲勢,一天煊赫一天。其餘的角色,幾乎全要仰名旦或鬚生或文武老生的鼻息。好像他們的飯碗,都要從名旦或鬚生等手裡來賞給他們。

因此你如要想以後梅、程、荀、 尚以及馬連良輩能編出一種好戲,彷彿與舊戲裡的《群英會》的各種角色,表演出來,銖兩悉稱,毫不偏重,是千萬不容易得見的了。這也是京朝派和外江派名角的畸形發展,足以使皮黃沒落的一種原因。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二)外江派的改良戲裝,實較以前戲箱中所具者,日見新奇而殊欠大方,反形退步。

現在戲園中流行的改良戲裝,單指改良靠,又如改良盔帽之類,又如大刀(指特別大的大刀),名為改良,實際上可說是改壞。改良靠與盔帽一類之小器而不大方,凡稍具審美眼光者,都能辨別之。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三)五音聯彈與滑稽舞蹈的鄙俗乏味,已失去皮黃固有的藝術。

南方在本戲裡,視為不可少的五音聯彈,以及滑稽舞蹈之類,或是千篇一律,或是鄙俗無味,已成為不三不四之奇形怪狀,足使皮黃固有之唱做,日漸消失。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四)伶工不知取法乎上,專學時髦,所以藝術日就退化。

現代的一般伶工,只知道學些時髦,而不知取法乎上。假使梅蘭芳、程硯秋紅,他們便滿口的梅調和程腔。又如馬連良、麒麟童紅,他們便滿口的“勸千歲”,或“三思而行”一類的唱詞。再等而下之,不甚高明的角兒,也都有人去學他,將來愈趨愈下,皮黃的藝術,哪有不退化的道理。

菊壇走馬 | 來自民國的神預測:關於京劇的將來

(馬連良劇照)


根據以上幾種退化的情形來揣測,皮黃的將來,恐怕必有繼崑腔、梆子腔而失其戲劇原來的勢力和地位。目前想挽救這種危機,惟有盼望伶界明達諸君,切勿一味標新立異。還要希望伶界勿以現在所得為已經滿足,並且要注意到自己學識與人格的修養,這是在下供獻伶界的幾句老實話。(張肖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