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千六記之一 倒數第一甩帽記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攝影報道)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的江千鄉多年排名倒數第一。這個只有幾千人的牧業鄉一度毫無生氣——走過主街道,晴天一身土,雨雪天兩腿泥,州縣幹部怕來,本地幹部想調走,群眾怨聲載道……痛定思痛後,甘德縣對江千鄉黨委政府班子進行了大範圍整頓,違紀幹部被處理,新任班子到位後迅速查找落後根源,帶領全鄉幹部群眾甩掉了“倒數第一”的帽子,迎頭趕上,一步一個腳印,用熱血和汗水書寫出一曲奮鬥者的壯歌。

江千六记之一 倒数第一甩帽记

整潔美麗的江千鄉

只有兩千來人的江千鄉是全縣公認的“倒數第一”,路爛、房破,可利用草場少,存欄牲畜少,人心還不齊。“倒數第一”的帽子戴久了,大家都習慣了破罐子破摔。縣上幹部不願意來,僅僅那條破爛的主街道就讓人火冒三丈,進村入戶有時連群眾的門都敲不開,不要說帶省上的幹部來,就是州上幹部想來,也得想盡辦法繞開江千鄉,露臉不露臉總不能把“屁股”露出來吧!因為班子渙散,鄉上許多幹部託關係求人要調走,各村基層組織也軟弱無力,群眾對幹部不信任,各種亂象滋生……

甘德縣委縣政府對江千鄉黨委政府班子進行大力度整頓後,能幹事願意幹事的新班子迅速搭建到位,但擺在新班子面前的問題依舊重重。全鄉人口不多,問題多;資源不多,困難多。癥結在哪裡,突破口又在哪裡?沒有精氣神,幹啥都不行,共產黨員要帶頭動起來!黨委擴大會議、黨員會議、民主生活會一個接一個開了起來。鄉上開會要邀請縣上進行指導,邀請基層支部代表參加,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直面問題,歡迎開炮,熱烈的氣氛融化了屋頂的積雪。

江千六记之一 倒数第一甩帽记

共產黨員動起來,人民群眾跟我來。脫貧攻堅戰、民族團結創建、生態環境整治等重大議題在廣大群眾面前體現出來,往往就連著草原群眾一家一戶的民生難題。貧窮是最大的敵人,懶散是最大的根源,辦法總比困難多。國家一個又一個惠民好項目被爭取到鄉落地,卻遇上了攔路虎,牧民群眾“不配合”“不願意” “不相信”。望著垂頭喪氣的幹部們,鄉黨委書記萬德卻絲毫沒有責備群眾的意思,還一個一個勸幹部不要抱怨,請大家互相鼓勵,用一腔熱忱來還“政策法規宣講不到位”的歷史欠賬。一遍又一遍敲開老鄉的門,一次又一次樸實無華的宣講,直到老百姓家的狗不叫了,村民臉上的微笑也慢慢多了。

易地搬遷新房建起來了,主街道修起來了,人行道鋪地磚了,裝路燈了,兩旁的破瓦房被整齊劃一的樓房替代了,學校成了全鄉最美麗的建築,到衛生院看病的人多了,往日的一團亂麻被一點點解開,老百姓的心氣兒順了,外地人多了,街上的商店和飯館也多了。

慢慢的,縣上的幹部來的多了。哇,江千鄉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漂亮了?哈哈,走在街上,再也沒有爛泥髒了褲腳了。江千人的精氣神回來了。願意出來打工的男人女人多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要把日子過好。過去的江千,人們守著草場和犛牛過生活,挖蟲草是唯一的經濟來源;現在的江千人,棚圈清理出的牛糞都可以按方賣錢。從老闆手裡接過硬錚錚的票子,想起了鏟糞時流淌的汗水,江千人再也找不回昔日“窮大方”的感覺了,好日子還得一丁一點學著經營。

新班子成立第一年,年終考核時,居然首次在全縣一鎮六鄉拿了第一名。嗯,肯定有縣上照顧和鼓勵的成分,拿了第一的江千人,羞澀地低下了頭,也暗暗下定決心,下次拿第一,一定要記得挺起胸膛,抬起腦袋!

江千是個窮鄉,脫貧攻堅戰也打到了最激烈的時刻,越到最後,越是硬骨頭。小到新建搬遷房漏水,大到黑土灘治理,無不考驗著鄉黨委鄉政府一班人的智慧。昔日遍佈鼠洞的黑土灘上,恰曲納、協隆兩個村分種起了上萬畝燕麥草。秋天,過膝的優質牧草隨風起伏,像綠色的波浪,貧困戶既可享受分紅還可從事勞務;隆吉村、葉合青村打算將扶貧產業資金在州上購置商鋪,貧困戶們普遍興致高漲,村鄉幹部一遍一遍往州上(果洛州府所在地瑪沁縣大武鎮)跑,最終確定購置了二層商鋪,當年收穫租金32萬元;易地搬遷新房建好了,群眾搬遷熱情不高,幹部一戶一戶跑,一家一家訪,將群眾的顧慮全部打消,把存在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鄉政府為群眾集中採購了藏式風格的傢俱,解決了飲水配套設施,還應群眾的請求,為大家發放了領袖畫像,以表達大家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蟲草假結束了,孩子們沒有如數返校,全鄉幹部集中到牧戶家進行勸返,確保“一個學生都不能少”;以往的“專業合作社+牧戶”模式升級為“黨建+企業+合作社+牧戶”,打通產業鏈條,讓“甘德犛牛”有機畜產品走進高端會所和運動員特供食堂,產品價值翻番的同時,牧民不僅掙了票子還升級掌握了有機畜牧養殖技術……

去冬今春,一場罕見的雪災襲擊了青南牧區,江千鄉也遭受了較大的損失,但江千沒有被擊垮。大雪中,人們撿出因凍生病的犛牛和因受潮而變質的乾草,棚圈內的犛牛悠閒地吃著“草麵包”,不僅如此,江千還將節餘的部分優質牧草艱難運到了縣內外因雪災損失更大的地區,人們在積極抗雪救災的同時,不禁發出了感慨:突如其來的災難檢驗了江千的畜牧業發展水平。

2019年的全縣政策宣講季,江千人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老上訪戶肉措。倔強的肉措大姐曾因草山糾紛遺留問題多次到上級有關部門告狀。江千鄉的幹部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一遍遍入戶,一次次暢談,最終用真情化解了肉措大姐心中的“冰疙瘩”。應該辦的必須辦,不好辦的想點子辦,辦不了的講清楚講明白,江千鄉的幹部透過肉措的語言,摸清了她的想法和需求,幫助她轉過了思想的彎子,把一系列幫扶措施落實到位。最終,肉措放下沉重的包袱,當上鄉上的環衛隊長,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還積極參與到政策宣講活動中,號召大家一起動起來,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為美麗江千做貢獻。

三月裡,難得擠出半天空閒時間。江千鄉的幹部在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領下,來到鄉敬老院開展志願服務——為老人們洗頭、洗腳。幹部們打來一盆熱水,半蹲甚至跪下為老人洗腳。敬老院的陽光房裡,暖意融融。一件小事兒,感動了孤寡老人,也感動了黨員幹部們自己,大家都流下了眼淚。

江千六记之一 倒数第一甩帽记

江千鄉的黨員幹部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洗腳

江千六记之一 倒数第一甩帽记

江千鄉的黨員幹部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洗頭

幫助老百姓修新房,帶領群眾種燕麥草,勸輟學的孩子返校,和群眾一起在草原上撿拾白色垃圾,究竟是哪件事讓江千鄉在全縣鄉鎮排名中甩掉了“倒數第一”的帽子?用一片赤誠招商引資,培育發展有機畜牧業,打好脫貧攻堅戰,當好群眾思想轉變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究竟是哪件事讓江千連年在全縣鄉鎮排名中持續第一?

江千鄉黨委書記萬德說,共產黨員怎樣服務人民群眾,如何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宏大議題,說起來可能要講半天,做起來卻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從一件小事一件實事做起來,終會在草原上樹起鮮豔的紅旗,映照出草原人民團結和諧奮進的幸福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