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或再迎來大機會 證金持倉動向曝光

===全文閱讀===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滬深兩市集體走低調整 市場資金謹慎態度明顯

滬深兩市今日雙雙下挫,個股呈現普跌態勢,市場熱點較為混亂。工業大麻、豬肉、燃料電池等近期熱點板塊個股均出現大幅分化,兩市量能萎縮,滬指分時仍是橫盤震盪走勢。市場分歧較大,資金處於謹慎狀態。滬指下跌0.4%,報收3250點;深成指下跌0.55%,報收10287點;創業板指下跌0.75%,報收1704點。從盤面上看,福建自貿區、白酒、氫能源等板塊漲幅居前;汽車、工業大麻、養老等板塊跌幅居前。滬股通淨流入0.86億,深股通淨流出13.85億。

板塊方面

受到消息的影響,福建自貿區、富士康概念早盤集體高開,全天也維持住了強勢狀態。氫能源概念早盤跳水震盪整固後,尾盤再度拉昇走強。白酒板塊全天緩慢走高,白酒股的業績成為整個板塊最大的支撐。豬肉、軍工、一帶一路等板塊盤中均有異動拉昇,但都不是市場的主流板塊。

熱點個股

東方能源走出九天八板的行情,依舊是兩市高度最高的連板股。興齊眼藥七天六板,凱龍股份五連板,兩隻個股繼續爭奪龍頭之位。紅陽能源、春興精工、力帆股份緊隨其後,紛紛走出四連板的行情。岳陽林紙、貴研鉑業、南京熊貓、洲際油氣、吳通控股、中鋼天源、富春股份三連板,為後市的高位股儲備力量。京威股份、諾普信、三木集團、安彩高科、平潭發展、新亞製程、太化股份、漳州發展等個股紛紛兩連板,強勢股的後續力量強大。

天風證券:6月成長股迎接全年第二波大機會

核心觀點:

經濟數據確實超預期,但大概率難以彈起來,外部還有隱憂;同時信用和貨幣的閥門雖然不會關,但已經擰緊了一些;於是市場進入非常糾結的階段,4月下旬到5月可能迎來較大的波動或者調整。在此背景下,Q2大類板塊應當如何選擇勝率更高?成長主線何時重整旗鼓?

1、週期:具備超額收益的條件,但需要“快”,賺週期股的錢不容易

1.1 從信用結構的角度,本輪信用擴張中,週期股具備實現超額收益的條件

週期板塊在信用擴展階段的表現,取決於盈利改善的幅度,而盈利改善的幅度則有賴於信用的結構。

我們以信貸中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佔比,來衡量信用結構的優劣,和盈利未來改善的力度。

(1)2009年的信用擴展週期中,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整體佔比為52%,信用結構非常不錯,對應盈利改善幅度較大,從而順週期板塊相對錶現較好。

(2)2012年的信用擴展週期中,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整體佔比為21.3%,信用結構非常差,對應盈利改善幅度較小,從而順週期板塊相對錶現較差。

(3)2014-2015年的信用擴展週期中,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整體佔比為34.1%,信用結構一般,對應盈利改善力度一般,從而順週期板塊相對錶現也一般。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2019年的信用擴張中,截至目前,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整體佔比為44%,介於14-15年和09年的情況之間。

從上面的情況可以看到,目前介於14-15和09年之間的信用結構,從邏輯上來看,對應週期板塊應當有一些超額收益,疊加目前市場對於當前經濟企穩的樂觀預期,短期來看,週期板塊有一定補漲和交易性的機會。

1.2 但是當前環境,賺週期股的錢不容易,需要“快”

回到當前環境,週期股取得超額收益,需要有流動性和工業品價格兩方面的配合。我們以16-18年週期股運行的環境為例,回溯取得超額收益的短期條件:

(當然,類似06、07、09經濟過熱或者經濟大幅復甦的環境,需要另做討論)

第一,流動性對週期股的影響,我們以shibor3個月衡量流動性的情況

由於大部分週期股難有長期配置價值,因此市場交易行為較多,週期股的交易環境自然也需要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配合。過去幾年,市場流動性預期改善,是週期股能夠取得超額收益的一個必要條件。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但是二季度來看,央行一季度貨幣執行報告措辭的變化、MLF減量續作、降準推遲,都表明了未來流動性環境會進入一個承壓的階段,事實上,shibor 3個月近期的抬頭向上,已經在反映這個問題。

第二,工業品價格對週期股的影響,我們用南華工業品指數來衡量價格的因素

從下圖中可以觀察到,作為最易高頻跟蹤的數據,工業品價格對於週期股在交易性機會中能否獲取超額收益影響較大。工業品價格上漲的階段,週期股不一定取得超額收益,但是價格下跌的階段,取得超額收益非常困難。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考慮到二季度信用剎車同時外部經濟風險加大,以及目前已經大幅反彈的工業品價格,後期價格下跌的風險已經在積累。

因此,從流動性和工業品價格兩個維度來看,進入5月份會更加不利,賺週期股的錢不容易,要“快”,不宜戀戰。

2、金融+消費:4月下旬到5月的避風港

進入5月份,情況將變得非常糾結。

一方面,企業盈利的數據很大可能會由於價格(PPI通縮)的因素而二次探底(2012年之後,“量”的因素波動大幅收窄,企業盈利與PPI的拐點幾乎同步)。

另一方面,貨幣和信用的擴張力度較Q1仍然在邊際收縮。

這意味著流動性推動的估值提升暫時休息,但盈利不但沒有拐頭向上,反而出現二次探底。這個階段可能導致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或者調整。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在此調整階段,我們建議核心配置除了可能受益政策刺激的汽車家電外,重點關注銀行、醫藥等金融+消費板塊,作為避風港。

原因有三:

其一,從估值角度,在年初的估值修復中,銀行(+24%)和醫藥(+35%)都不同程度跑輸滬深300(36%)。後期如果市場調整,風險相對較小。

其二,從基本面角度,經濟下行幅度沒有此前預期那麼悲觀,使得銀行的基本面預期也有修復的空間;另外,醫藥板塊去年一季度基數很高,預計今年Q2醫藥板塊業績在同比和環比層面較Q1都應當有所改善。

其三,從資金面角度,MSCI將在6月1日完成指數跟蹤的變更,納入比例從5%提升到10%,從去年經驗來看,主動型外資將在5月開始增加配置,被動型外資將在5月最後幾天完成換倉以保證對指數跟蹤的準確度。因此,5月市場的增量資金也更偏好於金融+消費。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3、成長:6月重整旗鼓,迎接全年第二波大機會!

1月29日,我們曾聯合天風TMT團隊,在創業板最底部、同時商譽爆雷的至暗時刻,率先堅定看多成長。

隨後2月開始成長板塊迎來波瀾壯闊的反彈,截至目前已經積累了不少漲幅。

二季度後半段,我們判斷市場將回歸主線,成長股也將重整旗鼓,迎來全年第二波重要機會。

主要理由有以下三點:

第一, 科創板的開閘和流動性再次寬鬆的預期,將推動創業板估值提升。

前期我們在報告《科創類企業如何估值?科創板與當年創業板是否可比?》中,詳細對比了09年創業板開閘前後的宏觀環境和交易規則、定價機制等,與目前科創板的可比性較強。

從創業板上市前後的情況來看,中小板趨勢性戰勝主板(創業板開閘後半年,中小板相對主板有超過30%超額收益)、且中小板的換手率不斷上臺階而主板的換手率下臺階。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除了科創板對成長股的估值有帶動作用外,信用和流動性環境的預期也有望在二季度末開始改善,同樣利於成長股的估值提升:

其一,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主要是在二季度,從基數角度來看,進入Q3通脹情況在較大程度緩解。

其二,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將更加明確寬鬆的態度。

其三,5、6月企業盈利二次探底的概率較大,同時外圍經濟回落的風險也在積累,在“託底”經濟的思維下,信用和貨幣具有再次加碼的必要性。

第二,中美“後貿易戰”的G2競爭格局下,全面國產化替代和科研轉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2018年,中美雙方的談判集中在貿易領域本身更多,但今年以來開始聚焦核心問題——一是工業補貼、二是強制性技術轉移、三是市場導向問題。

這背後實質上是中美G2格局下的科技競賽,是誰都輸不起的產業戰爭,特朗普對5G的表態已經表明事情的本質與核心。

在中美“後貿易戰”的G2競爭格局下,一方面,我們加大科技領域的支持和投入是必然選擇;另一方面,類似於工業補貼和非競爭中性的支持手段會因中美貿易協議而被弱化。

這樣一來,意味著對中國的戰略新興產業而言,會發生兩個質的變化:

一是這些產業的發展將由依靠補貼等的政策,轉向更多依靠市場化的直接融資;具體可以參考我們前期的報告《2019年哪些政策最值得期待?——兼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內涵》。

二是技術的獲取不再像此前那麼容易,中國科技企業將面臨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未來更多依靠國內自主研發和生產已經迫在眉睫,全面國產化替代和加快科研轉化的進程已經開始。

這是非常明確的“產業趨勢”,也是誰也輸不起的科技競賽。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第三,業績層面,至暗時刻已過,全年來看,創業板盈利將連續加速。

除了估值提升階段,分母端更有利於成長之外,今年創業板的業績也大概率連續加速。

4月10日創業板一季報預告全部強制披露完畢,我們對創業板指19年的盈利增速判斷如下:

(1)剔除q4大規模洗報表的2018年,過去每年四個季度,創業板公司利潤分佈情況非常穩定:Q1佔比15.7%、Q2佔比25.6%、Q3佔比23.9%、Q4佔比33.3%。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2)根據19Q1全部披露的業績預告和上述業績分佈情況,推算全年各季度創業板指(剔除溫氏、光線、寧德)累計淨利潤同比增速:Q1 -3.2%、Q2 5.5%、Q3 8.7%、Q4 59.6%。

注:計算19Q4增速時,已經將18Q4的利潤基數加回商譽減值。18年報正式公佈後,利潤基數中還應加回大量計提的存貨跌價減值、壞賬減值等其它洗報表因素。另外,經過測算,商譽減值壓力的高峰在18年,19年邊際改善,20年大幅改善。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4、主題層面:關注一帶一路、上海及周邊地區、國企改革

4.1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4月取得多項進展,積極信號不斷積累,繼續重點關注建築央企(中國交建、中鋼國際等)、東盟橋頭堡(雲南城投等)。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4.2 上海及周邊地區

我們在前期報告《七大主題覆盤: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區域概念如何表現》曾經論述,七項區域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京津冀一體化和上海自貿區漲幅最為可觀,行情持續性較好。

當前環境下,需要重點關注的上海自貿區擴容,和剛剛被升級為國家戰略的長三角一體化。具體報告和投資建議,歡迎關注天風交運團隊近期的研究,3月下旬以來,天風交運團隊領先推薦並持續跟蹤了該主題。

4.3 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今年以來出現重要變化,一系列此前停滯的案例,開始有突破性進展,包括上海醫藥的股權激勵、汽車領域的外資入股、軍工集團的整合、科研院所的改制,以及格力的股權轉讓。

之所以會有這一系列變化,背後是內因和外因的疊加。內因地方和中央財政、社保急需輸血、外因是中美貿易戰背景下我們被迫開放市場、競爭格局惡化,因此國企肩負著做大做強的重任。

具體報告可以參考《一個關於國企改革的全新視角——兼論如何篩選標的》。

推薦方向上,我們建議關注三個主線:

第一、關注“雙百計劃”和很快公佈的第四批混改試點名單,是今年國企改革自上而下的緊要任務。

第二、關注混改提升公司效率的邏輯——尋找同等資產質量下,淨利率和ROE相對更低的國企。

第三、關注地方國企“做大做強”的邏輯——債務風險較高地區的單一上市平臺。

風險提示:海外不確定因素,宏觀經濟風險,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風險等。

高倉位私募業績飆升 私募人士認為A股估值未高估

今年以來,市場連續上漲,部分私募賺得盆滿缽滿。一季度數據顯示,規模以上私募的最高收益達36.95%,而低倉位私募大幅跑輸指數,最低收益僅為3.10%。私募人士認為,近期公佈的3月份及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數據超預期,但資本市場此前已有部分反應。雖然市場漲幅較大,但估值仍未被高估,依舊處在安全區域。

私募業績差異大

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股票策略中管理規模50億元以上,或管理規模30億元以上且成立滿5年的37傢俬募機構中,旗下基金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不足10%的有6家,收益率在10%至20%之間的有17家,收益率在20%至30%之間的有9家,收益率超過30%的有5家。其中,一季度旗下基金收益率最高的私募機構,收益率達36.95%,一季度旗下基金收益率最低的私募機構收益率僅為3.10%。

記者瞭解到,私募業績產生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倉位水平不同。對比一季度收益排名靠前的部分私募,其2018年淨值普遍回撤較大。例如,今年一季度旗下基金平均收益高達36.95%的某私募,去年全年淨值回撤為28.85%;另一家今年一季度收益為30.55%的私募,去年業績為-27.16%。

除了高倉位運行,選對個股也十分重要。從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看,不少百億級私募佈局的品種今年以來漲幅較大。例如,淡水泉去年底持有的環旭電子、瑞普生物、濮陽惠成、中材科技,截至本週三收盤,今年以來漲幅分別為70.89%、154.19%、72.25%、68.11%;高毅資產去年底持有的光威復材、中環股份,今年以來漲幅分別為65.92%、48.41%。

市場仍未被高估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9年3月份及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不少私募人士認為數據超預期,但資本市場此前已有所反應。

某業內人士指出,根據陸續公佈的經濟數據看,寬信用的格局已基本確立,上市公司基本面有望迎來拐點。目前多空的主要分歧是指數上漲過快,技術面上有回調需求,但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是基本面,如果基本面拐點進一步確立,那這輪行情就正式從反彈轉變為反轉。但也有私募人士表示,數據並不會對股市上漲提供新的動力,年初以來的行情整體仍由流動性帶動,當前變量逐漸減弱,所以向上動力不夠,維持對後市震盪行情的判斷。

截至本週三收盤,滬指今年以來漲幅達30.84%,但部分私募認為市場估值仍未被高估,依舊處在安全區域。某私募基金經理認為,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比較合理,不過部分資產的風險較高,較差的公司短期漲幅特別大,成交不活躍的情況下這部分公司壓力較大。但從長遠來看,市場還處在較安全區域。

保銀投資認為,在市場情緒好轉的情況下,2019年上半年市場有望走出2015年上半年的向上行情,其中有業績支撐的藍籌股更受青睞。朱雀投資表示,資產“又好又便宜”、海內外流動性環境寬鬆、資本市場制度變革的三個大邏輯不變,維持A股在2019年完成熊牛轉折的看法不變。需要關注的風險點是,海外經濟數據新一輪放緩對北上資金流入速度的削弱。

業績驅動成主線

具體操作方面,保銀投資表示,加大對業績符合預期的龍頭企業的多頭頭寸並保持一定空頭頭寸,既能在市場發生回撤時降低波動,一定程度上又可獲取超額收益。此外,在不同行業中尋求多空對沖機會,實現多空頭寸互相保護或多空盈利。未來將重點關注優質稀缺的互聯網、5G和消費等板塊標的。

星石投資認為,前期利好預期逐步兌現,市場有望逐漸轉向分子端(業績)驅動,未來普漲行情將會出現分化,有真實業績支撐的成長股將會走得更遠:第一,企業增值稅、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下調將在二季度落地。據測算,增值稅16%下調至13%、10%檔下調至9%可能會增加上市公司利潤5.6個百分點,社保費率下調至16%可能會增厚上市公司盈利0.25個百分點,總計增加企業盈利約6個百分點。第二,廣譜利率仍處下行通道,有望進一步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歷史經驗也表明,在相似的宏觀背景下,有真實業績支撐的成長股將更具彈性。

證金匯金等大佬持倉動向曝光!新進17股,4股增倉超30%

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的密集披露,證金、匯金、證金資管、外管局旗下投資平臺等四大機構持股動向也逐漸浮出水面。

統計顯示,截至最新,證金、匯金、證金資管、外管局旗下投資平臺等四大機構共現身591只個股2018年年報前十大流通股東榜。最新持股環比變動顯示,四大機構新進17股;增持62股,其中國中水務(600187)、南山鋁業(600219)、廣深鐵路、柳工(000528)4股增倉超30%。

23股持股市值超100億元

從期末持股市值來看,四大機構持股市值超100億元的個股有23只,其中中國銀行持股市值最高,為8057.08億元;工商銀行、農業銀行(601288)、中國平安持股市值均超1000億元。

從持股數量佔流通股的比例來看,中國銀行、新華保險(601336)、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601818)、建設銀行6股持股比例超30%,其中中國銀行持股比例最高,為94.86%;申萬宏源(000166)、經緯輝開2股持股比例超20%;美邦服飾(002269)、特變電工(600089)、新華醫療(600587)、悅達投資(600805)、中國中車(601766)5股持股比例均超15%。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四大機構新進17股

四大機構去年四季度末新進17股,增持62股。證金匯金等大佬持倉動向曝光!新進17股,4股增倉超30%

從持股變動比例來看,獲四大機構增持的62中,國中水務、南山鋁業、廣深鐵路、柳工股持股變動比例超30%。

國中水務持股變動比例最高,四大機構對該股的持股數量由去年三季度末的2952.47萬股增加至7216.77萬股,持股變動比例高達144.43%;

其次是南山鋁業,四大機構對該股的持股數量由去年三季度末的5.81億股增加至7.89億股,持股變動比例為35.7%。

此外,四大機構去年年末對中國平安、珠江啤酒(002461)、登海種業(002041)、中信證券(600030)、光大證券(601788)的持股數量較去年三季度末增幅均超10%。

新進的17只個股中,從持股數量來看,民生銀行持股數量最高,該股去年四季度獲四大機構新進12.54億股,佔流通股的比例為3.54%;其次是榮盛石化,四大機構去年四季度新進該股3247.25萬股。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15股年內漲幅超50%

四大機構新進增持的79股中,截至昨日收盤(下同),有15年內漲幅超50%。

貴研鉑業(600459)年內漲幅最高,為113.16%,該股去年四季度獲四大機構新進83.19萬股,持股比例較低,為0.25%。業績來看,該股基本面良好,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0.74億元,同比增長10.57%;實現淨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31.69%。業績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公司特種功能材料、貴金屬再生資源材料、貴金屬前驅體材料板塊取得明顯的增量。

中公教育年內上漲81.42%排在貴研鉑業之後,該股去年四季度獲四大機構新進204.97萬股,持股比例也不高,為0.29%。公司2018年實現營收62.37億元,同比增長54.72%;淨利潤11.53億元,同比增長119.67%。中公教育發佈了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度第一季度淨利潤為8800萬元至1.1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5193.67萬元。

上述79只個股中,24只個股去年淨利潤出現同比下滑。榮華實業(600311)去年淨利潤虧損1.09億元,光大證券、登海種業、中國人壽、東方航空、中遠海控5股去年淨利潤降幅均超50%。

總的來說,四大機構新進增持的79股中,近七成個股去年業績實現同比增長。其中,雲煤能源(600792)、雙星新材(002585)、攀鋼釩鈦(000629)、三一重工(600031)、柳工、中公教育6股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速均超100%。淨利潤增幅最大的是雲煤能源,公司去年實現淨利潤1.92億元,同比增長4.94倍。

A股或再迎来大机会 证金持仓动向曝光

(證券時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