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知“996”不合理,城市青年還順從如流?

為何明知“996”不合理,城市青年還順從如流?

這幾天,互聯網企業“996工作制”引發輿論震盪,馬雲的“996是福報”、劉強東的“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等回應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996工作制”在互聯網企業盛行,折射的是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從企業角度看,隨著互聯網行業迅速發展,各公司需要保持高效率,潛在延長工作時間能夠節約勞動力成本,增加人力資源個體的產值。但“996工作制”存在,並非代表即是合理。

按照“996工作制”作息模式,勞動者每天工作12小時,一週工作時間長達72小時,即便企業願意為加班額外支付不低於工資150%的報酬,高負荷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也很大幾率致使勞動者身心受到摧殘,輕則疲勞、亞健康,重則精神壓力過大、過勞死。這種加班所帶來的效益並不長遠。

現實中,很多人明知“996工作制”不合理乃至“反人類”,卻義無反顧地投身其間。20世紀末期,信息技術成為通用技術以後,工人的個性更加鮮明起來,試圖擺脫組織嚴密的工業制度,追求個體自由的傾向更為明顯,但悖論是,由於轉移成本和不確定性,造成了工人的更加不自由,以及“996工作制”的大行其道和不可違抗。

現在的城市青年不同於打工時代的一個很大變化是,他們多數都背上了房貸,這給他們的生活和職業選擇造成了不確定性的焦慮。拿著50萬年薪的人,不敢輕易換工作;哪怕是換一個百萬年薪的工作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誰也無法預料,這樣的工作能做多久。因此,企業因自身原因不斷加大加班強度,大部分員工無力反抗,也沒有其他選擇性,只能讓自己處於一種過勞狀態。

之所以出現這種行業普遍性加班,還與相對較低的工作價值和供給充分的勞動力市場有關。它能成立的前提無非是,你不願意加班,有的是願意為了加班費而拼命幹活的人。在這種狀態下,員工與企業常常是合謀狀態,直到拼命加班也賺不回基本生活所需。

以我觀之,勞動者有勞動者之無奈,個體自由的重要拓展,註定需要一場深刻的顛覆。但不管在國內抑或國外,加班不可能絕對禁止,在短時間內,它可以是一劑強心劑,為了達到某一階段的小目標,突破某一個桎梏,但如果分明是企業在戰略、產品功能、管理執行上等出了問題,卻希望通過加班來解決,這無疑將加班看成了一劑萬靈藥。對症下藥才是需要急需解決的問題。而當務之急,是讓勞動者處境得到改善,使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保持一致,勞動力和資本之間的博弈趨於公平。

反觀互聯網僱主們的“辯護”,“福報論”是一種偽關懷的洗腦,“兄弟論”則隱含著情感敲詐,兩者都會導致企業內部走向惡化。企業家不應該動用這種輕便的推責。未來中國大批企業都可能面臨速死的命運,這是與整體經濟形勢和過去的資本惡推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有眼光的人很早就應看到這一未來。面對這種不可抗逆的趨勢,企業要麼走新路,僱傭更多的人,同時制定規則避免人浮於事,要麼及時止損,拒絕以殺雞取卵的方式壓榨員工,反對透支未來。這些都需要智慧和勇氣,而不是用道德的名義,賭一個共生死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