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城市加碼樓市調控 堅持“房住不炒”二套房貸收緊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略有下降,三線城市有所上升,且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微升。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3月份,全國70個城市房價同比增幅有所擴大,說明隨著3月份市場交易量上升,房價也有所反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期不少城市加碼樓市調控,也是對樓市走暖的一種預期反應,預計調控效果將會逐步顯現。

堅持“房住不炒”二套房貸收緊

4月15日,隨著《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進一步優化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開始執行,國管公積金貸款政策作出調整,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滿足住房剛需貸款需求。嚴躍進表示,總體來說,“認房又認貸”政策影響貸款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購房交易量。

從本次國管公積金調整政策來看,二套房貸款標準的調整內容相對較多,購房資格從“認房不認貸”轉變為“認房又認貸”,且首付款交付比例調整為不低於60%的全額費用,相較原來20%的統一標準漲幅較大。另外,在貸款額度上,也將二套住房貸款最高額度由80萬元進一步降低至60萬元,並規定其貸款利率為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1.1倍,進一步堅定了“房住不炒”的定位。此次政策調整給首套房購買者帶來更多利好。借款申請人申請貸款時無需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12個月,而是縮短至6個月即可申請,且將月均還款額調整為不超過借款申請人月收入的60%。同時,簡化了貸款申請材料以及其他各項業務的辦理手續。

據瞭解,自2018年以來,除國管公積金作出調整外,各地市管公積金也作出不同程度的調整,但各地均秉承“房住不炒”的定位,滿足剛需貸款需求,為其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以北京市市管公積金政策調整為例,最為引人注目的有兩方面改變:一方面,將公積金繳存年數與貸款額度進一步掛鉤,可貸金額隨繳存年限增長而增加。嚴躍進表示,結合公積金貸款的實際情況,北京市採取相對收緊政策,既符合公積金貸款的政策思路,也符合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總基調。另一方面,對於戶籍本就在北京城六區內居民,認購城六區外房產時可貸金額最多可上浮20萬元。通過對公積金政策調整,實現居住地再分配、配合產業結構以及城市規劃調整,促進市區內協調發展是政策調整的目的之一。

各地“因城施策”積極調整住房政策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各地樓市發展情況不同,人口流動方向與程度也各不相同。一直以來,諸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是人口流入較大城市。人隨產業走,一線城市二三產業發展水平高、高新企業聚集、優質資源較為密集,吸引著全國各行業人才,這也成為導致我國城市間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人口流向的不均衡,也導致一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不平衡。在近年經過密集調控後,全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開始步入理性發展軌道。

近日,恆大研究院發佈的“2019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報告”指出,一二線城市以25.5%的人口創造了46.5%的GDP,人口集聚潛力巨大。但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住房供給偏緊,套戶比分別為0.97、1.02。從市場面來看,已經歷明顯調整的部分一二線城市及周邊房價逐漸趨穩。除北京市進行嚴格房地產調控外,各地也先後採用發佈政策、懲處約談等行為進行市場行為規範。例如,近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佈公告稱,將進一步規範商品房銷售行為,要求房產開發企業嚴格執行商品房銷售信息公示制度,嚴格按照備案價格明碼標價銷售商品房。同時,依法嚴肅查處哄抬房價、價外加價、捂盤惜售、強制搭售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違規企業進行約談並責令改正。另外,鄭州市、濟南市等地對消費者購買商住房行為發出警示,對亂收費、多收費等不合規行為予以提醒,對供需雙方進行了調控。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超100個城市發佈落戶、住房補貼等政策,為各地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添加了政策基石;房產市場供需結構得到優化,眾多投機者被擋在了市場之外;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更多的住房剛需者得到了實惠。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