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當年一首洗腦神曲火遍大江南北

(哎!一提當年就顯老!)

使得無數人聽到溫州二字

就會聯想到皮革廠和小姨子



雖然說是提高了知名度吧

但是這個主打點也是蠻奇怪的


重新打開溫州

來品一品被皮革廠耽誤的溫州美食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那麼接下來就開始吧,

先吃飽後觀看~

早餐

早上的溫州有最生動的“溫州味”,它們散落在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俗話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儘管在很多外地人眼中,溫州人是忙忙碌碌的一個群體,但其實,溫州人在吃早餐這件事上可是絲毫不含糊,所以溫州人的早餐是種類多、口味豐富、別具特色。

【糯米飯】

糯米飯絕對是溫州早餐當仁不讓的C位,溫州人把糯米飯稱為炊飯,是早餐首選。



晶瑩剔透粒粒分明充滿嚼勁的白糯米,爽脆可口香氣四溢的油條碎末,鹹鮮適中肥而不膩的肉碎兒湯,完美組合成一碗別有風味的溫州糯米飯。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溫州人吃糯米飯喜歡配豆漿。鹹飯甜漿,甜飯鹹漿,還是鹹飯鹹漿,甜飯甜漿,各有各的選擇。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時間總在前進,記憶卻在後退,美食總是願意待在方寸之間,一口糯米飯,由味蕾深入情懷,故鄉的親切感便全部浮現。

【長人餛飩】

溫州當地流傳著一首名為《吃餛飩》的童謠:“娒娒你顯能,阿媽教你吃餛飩。餛飩湯,喝眼光。餛飩肉,配白粥。餛飩皮,配番薯。餛飩碗,吃爻倒端轉。”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由此可見溫州人對於餛飩的深厚感情,在以前,溫州的餛飩常以餛飩擔的形式出現,賣餛飩的人穿梭在大街小巷,餛飩的香氣伴隨著陣陣梆聲,成為不少溫州人的記憶之一。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溫州餛飩以長人餛飩為代表,傳說“長人餛飩”源於1930年左右,當時樂清人陳立標來溫州以餛飩攤開始經營,沿街叫賣。他製作精細,皮薄陷鮮,用料講究,尤其是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深受大家歡迎。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隨著時代的發展,長人餛飩在保持其傳統的基礎上,對餡料進行補充,產品不斷地創新,增加了蝦仁餛飩、黃魚餛飩、雞肉餛飩、牛肉餛飩等等,風味增加,特色不變。

【炒粉幹】

炒粉幹是溫州地區最有特色的傳統小吃,無論街頭小吃,排擋,餐館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溫州炒粉乾的身影。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溫州炒粉幹一般分為四個等級。以騰蛟粉幹為一等一級,以平陽粉幹為二等二級,馬路排擋是三等級,而在正規店裡是四等級。可能大家會奇怪,為什麼正規店裡反而是最後一個等級,其實有時候就是這樣,越小的攤子味道反而越好,正規店裡吃到的反而不如馬路攤販排擋的。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在這裡要小小科普一下,粉幹在沒下鍋以前,看上去和粉絲是沒什麼區別的。但是粉幹顏色比較深,炒過後有面的口感和粉絲的味道。

【豬髒粉】

豬髒粉豬髒粉屬大腸米粉的一種,是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道由豬腸、鴨血、粉乾等配料配製而成的麵食,一直以來就非常受人歡迎。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一份做好的豬髒粉往往滿足以下特點:清香撲鼻,豬腸酥爛軟糯,鴨血嫩滑可口,粉幹細嫩滑膩,熱湯鮮美。可以說豬髒粉以其獨特的口感成為了一代又一代溫州人的心頭好。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溫州有一家隱藏在巷子裡的豬髒粉店——錦泓老字號豬髒粉,是稻稻聽別人推薦最多的店了,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粉香不怕巷子深”,去溫州如果想嘗試一下豬髒粉,可以去這裡打卡。


【清江三鮮面】

清江三鮮面最注重的就是“鮮”。不論是在原料選取還是在輔助加工過程中,都十分講究,確保鮮味得以保存。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通常情況下,為了保證三鮮面夠鮮夠香,原料如牡蠣、蟶子、小蝦、跳魚、蛤蜊等,不僅要鮮,還要現煮現賣。出鍋後的三鮮面,香氣撲鼻,濃濃的海鮮味縈繞鼻間,湯汁浸泡中的麵條完全吸收了濃湯精華,十分美味。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2014年1月10日燈盞糕與清江三鮮面作為樂清傳統小吃製作技藝一同被列入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小吃

溫州人勤勞樸實,聰明能幹,創造了豐富多彩、聞名遐邇的民間飲食文化。而溫州小吃則是溫州飲食文化中的獨特存在。 溫州小吃品種繁多、口味獨特,多個小吃成為非遺食物。這些小吃是溫州地方文化的一個縮影,是一種經久不衰的傳承,更是溫州人心心念念著的家鄉味。

【燈盞糕】

關於燈盞糕,溫州也有一首童謠:“燈盞糕,膨膨起,沒銅錢,饞得死。”三兩句便道出了溫州人對燈盞糕的情感。

燈盞糕是溫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屬於油炸食品,一般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加入麵粉,包裹蘿蔔絲為餡料,油炸而成。外皮鬆脆,裡肉嫩滑,鹹淡適宜,油而不膩,金黃色澤尤其能勾起食慾。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2014年1月10日燈盞糕與清江三鮮面作為樂清傳統小吃製作技藝一同被列入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目前,溫州有很多老字號的燈盞糕店,如扁頭燈盞糕、陳記燈盞糕等等,十年如一日地傳承著這一道溫州特色美食。

【永嘉麥餅】

麥餅作為溫州非遺小吃之一,在溫州的大街小巷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是最正宗的麥餅當屬永嘉。永嘉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永嘉人有一句口頭禪:“爬山嶺,啃啃麥餅,山水冰冰……”因為再以前,麥餅其實更像是一種乾糧的存在,是人們長途跋涉必備食物。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烘焙麥餅講究三到:料到,技到,火到,將麥粉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內放鹹菜、鮮肉、蝦皮等為陷,擀成團扇形狀,在平底鐵煎盤中兩面白,再轉到烤爐中焙硬。經過烘焙後的麥餅食之鬆脆弱,噴香。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2014年,永嘉麥餅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七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聲遠播。

【鴨舌】

在溫州有“無舌不成宴”的說法,其實在鴨舌剛誕生的時候,很多人都對它不屑一顧,認為它沒什麼價值,但是溫州人卻把它做成了溫州美食特色之一,這也反應了溫州的一種文化:“需求是可以創造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在溫州話中“舌”發音和“虧錢”發音相近,溫州人覺得“舌”的發音不吉利,於是把鴨舌改稱為“鴨賺”,寓意財源廣進,成為一種代表吉祥的食物。溫州鴨舌屬於滷系涼菜,鴨舌整體呈琥珀色,滷香綿延,肉質飽滿彈嫩,韌性十足,頗為耐嚼,越吃越香,回味無窮。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可以說,溫州鴨舌不管是當做菜品還是日常小食,都是不錯的選擇,稻稻先囤為敬。

【膠凍】

膠凍是極具溫州特色而且老少皆宜的小吃,晶瑩透亮,口感清爽,多以魚膠為原料,加水煮化成薄漿狀後,自然冷卻而成。然後切成小塊或小條狀,加醬油、米醋、麻油、味精攪拌後即可食用。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溫州靠海,魚多,其體內的鰾便成了扮演膠凍的主要角色。稻稻瞭解了一下,膠凍有兩種,一種是以黃魚、鮸魚、鰻魚的鰾為原料的膠凍叫“魚膠膠凍”;另一種是以海邊岩石上的“巖衣”為原料的膠凍,叫“巖衣膠凍”。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溫州膠凍和涼粉有幾分相似,但營養價值卻差了很多,膠凍不僅在溫州的街頭經久不衰地扮演著地方名小吃的重要角色,而且還成為各大酒店冷盤名菜之一。

【魚圓魚餅】

作為一個靠海的城市,溫州向來是不缺少魚類產品的,其中魚圓和魚餅都是比較典型而又常見的魚類美食。溫州魚圓以新鮮魚肉為主料,外形為不規則的條狀,呈半透明的玉白色,料足、有韌勁、味道鮮,吃起來那叫一個Q彈滑嫩,再撒點蔥花、胡椒粉之類的,味道更是突出。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魚餅是溫州傳統民間特產,以東海的冕魚、馬鮫魚等新鮮水魚為主原料,配以獨特的調味品,採用傳統配方及先進工藝精製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防腐劑,肉質鮮嫩、鮮而不腥、低脂肪,營養極為豐富,是家庭、酒店、旅遊及饋贈親友的天然魚肉食品。

【矮人鬆糕】

矮人鬆糕是以純糯米粉製作的食品,是甌菜名點,因創制人谷進芳矮小而得名。鬆糕多選用純糯米,磨成細粉,拌以豬臀肉丁,配上桂花和白糖拌勻,蒸熟後切成方塊出售。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圖源美團用戶)

<strong>矮人鬆糕鬆鬆軟軟,甜中有鹹,清香可口,不粘牙,趁熱吃時甜蜜糯軟,待稍涼時再吃更有韌勁,而且越發的香。如果去溫州,一定記得要嘗一下哦!

甌菜

“甌菜”即溫州地方菜,是浙江菜系五大流派之一,是在長期的溫州民間食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於上世紀80年代完成了甌菜的定型。

溫州作為濱海城市,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灘塗,海產資源豐饒;且境內群山縈繞,山珍數不勝數,因而甌菜雖具有浙菜的共性,但又獨具特色。

甌菜的特點主要是:以海鮮入饌為主,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二輕一重”,即輕油、輕芡、重刀工、具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

【甌菜三絕】

在溫州,三絲敲魚、錦繡魚絲和爆墨魚花並稱“甌菜三絕”。

三絲敲魚中的“三絲”指的是雞脯絲、火腿絲、香菇絲,此菜選用近海魚或鮮黃魚,用木槌慢慢敲成薄魚片,放在沸水裡煮熟。經過反覆敲打,三絲敲魚更容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加上雞絲、火腿絲、香菇絲和燒熟的青菜心,成菜後,魚片透明亮麗,魚肉鮮嫩,色白湯清,味道鮮美,富有地方風味。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錦繡魚絲是新創甌菜,選用黑魚脊背肉切成細絲,配紅綠柿椒絲、黃蛋皮絲、棕色香菇絲等炒制而成。此菜絲條勻稱,乳白色基調,綴以幾絲紅綠柿椒,色彩絢麗和諧似錦繡,其味十分鮮美。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在甌菜中有一系列以墨魚為主菜,爆墨魚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爆墨魚花以墨魚作原料,墨魚肉鍥花刀,燒熟後片片墨魚捲曲成麥穗狀,造型美觀,是一道刀工、爐工並重的甌菜。

【雙味蝤蛑】

蝤蛑是溫州地區對青蟹的習慣稱呼,蝤蛑棲息於溫暖而鹽度較低的淺海,體呈橢圓形,青綠色,頭胸甲短而寬,肉質細嫩腴美,是蟹類上品。雙味蝤蛑就是以蝤蛑為主料,用清蒸和鍋貼蟹肉兩種技法烹製。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將活蝤蛑兩隻用旺火蒸熟,斬去腳尖,每隻切八份,蟹足拍裂,按原蟹形裝在腰盤兩端,覆上蟹蓋。蟹餅排列在盤中央,間隙處襯以香菜、薑絲,帶醋兩小碟上桌,此菜形態活潑,色彩豔麗,肉如膏脂,鮮美異常。

【血蛤】

血蛤, 又名泥蚶、花蚶,在東南沿海地帶,經開水燙幾秒之後就可以吃,撥開殼可以看見血一樣的分泌液,所以稱之為血蛤。血蛤一直是溫州人喜愛的傳統貝類,酒宴冷盤之一,肉質嫩滑,鮮美肥滿,汁水如血。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因為血紅色的外觀總是能挑戰到人們的心理,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嘗試,但是血蛤的美妙之處恰恰就在於要帶著血水才好吃,看起來血腥,吃起來鮮美,若煮至全開,肉色乾癟無血,其鮮甜之味便會盡失。




本草綱目記載:血蛤(蚶)“味甘性溫,功能除了補血外,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

【魚生】

魚生又稱生魚片,古稱魚膾、膾或鱠,,俗稱“白大生”,是五味和南北貨號的五味之一,是“鹹”字中的“看家”傳統特色商品。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中國食魚生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歷經眾多朝代,數度興盛,形成了豐富的魚生飲食文化。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魚生的質量如何,取決於正確掌握捕撈的時節。醃製魚生用的,只有在“中汛”捕撈上來的“小帶魚”,條子細而均勻,肉肥而骨軟,最適宜醃製魚生。漁民按“五味和”的要求,定時、定質、定量、定器、定比進行初步加工處理。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在外的溫州人,普遍地視魚生為“鄉思”,在特定的條件下,成了一種魚生文化。

【懷溪番鴨】

“懷溪番鴨”以懷溪本地養的番鴨、紅酒、生薑為原料,經獨特的方法烹調而成。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首先,鴨子現殺現燒,先炒後煮,其中的關鍵是用柴火燒和控制火候、時間;其次,配料好,特別是煮鴨的料酒和嫩姜;第三,對選用的生薑很有講究,一定要鮮要嫩、塊大色淺。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當前,“懷溪番鴨”已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到懷溪吃“懷溪番鴨”已成為一種飲食時尚,懷溪番鴨在浙南閩北地區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獨有的烹調手法加上精選的調配料,在去除鴨肉腥味的同時能夠最大程度保持著鴨肉原有的香味。鴨湯鮮美醇厚,濃郁中帶著清甜,鴨肉耐嚼細緻,令人胃口大開。

【鳳尾魚】

溫州歷代相傳有“雁蕩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後鳳尾魚”之說。鳳尾魚是溫州的特產,最多時是在江心寺後面的江中。這個魚腹內多子,肉質細嫩,可煮吃,但我們現在經常吃到的是煎著吃,吃起來又香又脆,鮮美可口。


溫州,一座被皮革廠耽誤的美食之城!



中醫理論認為,鳳尾魚味甘、性溫,歸脾、肝經;可以補氣虛、健脾胃、活血。現代科學研究也表明:鳳尾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微量元素鋅、硒等。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還發現能促進人血中抗感染淋巴細胞的增加,簡直不能更棒了!



好了好了

溫州這一趴就先講到這裡了

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