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自稱“媽祖義子”的他,有一個好名字

電影

2009年,一部叫做《白銀帝國》的電影上映了。電影的導演是姚樹華,此前專攻話劇,頗有才名,而《白銀帝國》是她第一部,也是她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部電影作品。有人把這部片子歸為“劇情”片,但是也有許多人,把片子稱為“藝術片”——有人感動涕零,也有人不知所云。這很正常,畢竟一千個觀眾看到的,未必都是哈姆雷特,也可能是哈雷彗星。

不過對於姚導而言,她對於這部處女作還是頗費心力的,除了因為愛惜羽毛,還因為受人之託,忠人之事。2006年,姚導的朋友郭臺銘拍出一億人民幣請她“轉行”拍電影。金主就位、作文命題,資源配備也不落人後,且不論演員陣容,給《白銀帝國》做海外發行的就不是一般人——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的製片人,傑瑞米·托馬斯。

投資一億,全球票房接近6500萬,豆瓣評分6.3分,作為第一次“觸電”的金主而言,郭董在這部片子上的“體驗”也不算差了,不過和他過往的投資戰績相比,這筆買賣虧得有些慘,故而郭董此後再也不涉足電影投資。但如果真以為郭臺銘此舉僅僅是為了試一下電影投資的水溫,那恐怕還是對他不夠了解。

郭台铭:自称“妈祖义子”的他,有一个好名字

電影《白銀帝國》海報將“中國的華爾街故事”作為宣傳口號

《白銀帝國》的宣傳口號是“中國的華爾街故事”,2009年金融海嘯餘威尚存,經濟危機陰霾未散,這個口號自然分外吸引人。傑瑞米·托馬斯就曾直言,對於西方觀眾而言,“《白銀帝國》猶如一本教你如何化解金融危機的‘教科書’,晉商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這句話對電影的評價是否中肯先放下不談,它肯定是對了郭董的胃口的。祖籍山西晉城的郭臺銘,一直以“晉商”自稱。掌管巨大商業版圖的郭臺銘心中十分清楚,企業的靈魂和文化,來自於“根”和“招牌”(或者說得花哨一點,也可以稱為“圖騰”)。祖籍地輩出的名商巨賈,就是現成的蒂固根深。剩下的,就是為它打造一面招牌。

——花一個億,為“晉商”立一個大仁大義的招牌,值了!

晉商

歷史上的晉商確實曾經盛極一時,“票號”也確實是晉商最為著名的生意。不過無論是晉商還是票號,在清末都進入了由盛轉衰的歷史軌道。《白銀帝國》中晉商的義薄雲天是否真實或未必可考,但票號興衰的蕩氣迴腸,卻肯定是給歷史加上了柔美的電影濾鏡。

但歷史,自有它婉轉之處,恐怕還遠比電影要精妙得多。

1900年庚子年,8月15日凌晨,北京城的守城清軍正在和悍然進攻的八國聯軍激戰,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卻倉皇地潛出紫禁城,逃離的北京。皇上娘倆走得急,只顧上換了漢人的裝束掩人耳目,身上卻裝不下太多金銀細軟,逃到山西,皇家尊嚴已是蕩然無存。沒奈何,只能向當地商人借錢,於是,晉商就成了為清廷皇族保留顏面的恩人。

平日裡看都不會被看一眼的菠菜燉豆腐,到了皇帝落難、太后逃亡的時刻,也能成為可以拿來感情投資的“紅嘴綠鸚鵡煮白玉湯”——明太祖朱元璋如此,慈禧和光緒又怎能免俗?更何況,端上來了還是白花花、亮閃閃的銀子。當年的晉商們太明白其中的關竅,40萬兩“借款”,還不還雖然不見得有譜,但庚子事變之後,各地解京的糧餉錢銀,都走了山西票號的匯路,後世戲稱晉商票號為“大清財政部”,也不是浪得虛名。

無論對著什麼人,上下五千年來,雪中送炭這一招,都頗為動人。

郭台铭:自称“妈祖义子”的他,有一个好名字

2019年4月17日下午,晉商後代郭臺銘接過了中國國民黨主席主席吳敦義授予他的榮譽狀,表彰其“愛黨情懷與貢獻”,其中主要寫到的事情,是郭臺銘“於2016年10月25日鑑於國民黨財務拮据,以黨員身份,特別以其年高德劭之母親郭初永真名義,以新臺幣4500萬元無息借予國民黨作為週轉之用。”

配方依稀相似,味道卻有不同。

百餘年前,庚子年的清廷,已是奄奄一息,四十萬兩白銀換取的,不過是迴光返照的嘉許,大清財政部其實不當也罷。但百餘年後的情況和當年全然不同,一紙榮譽狀,不但為“黨員身份存疑”的郭臺銘驗明正身,也同時給了他一個指點江山的機會,人情賣得,寶座也坐得。

電影,被稱為“造夢工業”,郭臺銘十年前砸下一億描繪了康氏家族舍利保義的故事,會不會就在等著十年後的這一刻,打破次元壁,讓他一肩承擔?

對於郭董的參選而言,夢很重要。不僅僅是十年的仁義大夢,也在乎於幾天前的“媽祖託夢”。

2019年剛剛開年的時候,郭臺銘就被盛傳“要參選”,不過他很堅定:“沒這回事”×3之後,還加上一句臺灣地區領導人“最辛苦、最不好當”,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嫌棄”之意。雖然這番否認之後不久,郭臺銘就表示自己在鴻海集團將“退居二線”,令剛剛被“否認三連”壓下去的想象空間,又瞬間擴大;但同時從鴻海集團卻釋放出的幾乎相反的信息,又似乎在平息事態。

郭台铭:自称“妈祖义子”的他,有一个好名字

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4月17日到板橋慈惠宮參拜,他說前幾天媽祖託夢給他,要他一定要“出來為臺灣做事”。

反反覆覆,沒有人知道,郭董究竟想幹啥。不過這也符合臺灣選舉的套路——蒼生要問,鬼神也要問。郭董自有道理:喬布斯也是密宗信徒,而他自己,則是“媽祖義子”。既然打定主意出來選,“媽祖託夢”就是最好的開場白。但臺灣自認“媽祖義子”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倘若隨便誰都來一番“夢見老乾媽”,而後自告奮勇地參選,估計這個鍋,媽祖也是不背的。

但郭臺銘不同。

第一,他有錢,而且他能賺錢,對於臺灣老百姓而言,這也意味著,他既不會像從底層爬上領導人高位的陳水扁那樣墮入貪腐的深淵,也不會像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女蔡英文一樣誇誇其談,只會賣弄無知的“何不食肉糜”。

第二,他有名,當前結果最為懸殊的民意調查是臺灣聯合報發起的網絡投票,五個國民黨候選人中,郭臺銘得票率為70%;而在其他一些島內媒體的民調中,能夠和郭臺銘差不多打成平手的,也只有韓國瑜、柯文哲兩人而已。

第三,他有門,他的生意做到全世界,他與許多國家的政要有過互動,經歷加上商人的敏銳,恐怕將是他最大的政治財富——明白分寸。而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在這方面的閱歷可能要強於此前大部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所以,他可以做夢。

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本文一開始我們就說過了——企業的靈魂和文化,來自於“根”和“招牌”——政治人物也是如此。

自稱晉商的郭董,最強大的招牌,便應該是:“他有根”。

郭臺銘有個好名字,凡能被銘記的,都是做了些人心所向事情的人,促進兩岸互動、提振島內經濟就是這樣的事情。路徑已經擺在他的腳下,方法他也早就稔熟於胸,所需看的,無非是站位不同之後,能否保證處事的方法不要發生不必要的改變。希望,郭臺銘能不辜負他的好名字。

——來來來,免費送給郭董一句宣傳口號吧:

臺銘者,郭也。

郭台铭:自称“妈祖义子”的他,有一个好名字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直新聞客戶端

“直新聞”

“正午30分”

點擊【在看】

讓大家也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