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二手車股價暴跌始末

☝關注我們,獲得專業有趣的財經評論

來!先看導火索,濃縮版“金資本”做空報告:

1、職務侵佔?優信創始人戴琨上市前後分別挪走1億美元和1.8億美元(股票鎖定期內)以中飽私囊。另有兩名內部人員非正常獲利2.7億美元。

2、交易欺詐?優信有接近一半的交易量子虛烏有。

3、倒閉風險?根據優信中國實體公司的財務報告,債務規模有壓垮公司的風險,而美國投資者對此並不知情。

4、假賬騙貸?為從銀行獲取高於應貸規模的貸款,而故意抬高賬面汽車價值。這意味著如果優信無法償債,抵押資產將不足以彌補銀行損失。

5、數據編劇?欣欣向榮靠編劇手段,比如假車源,比如專制POS機,並對使用者付費,“挪”走其它車商交易額,變成優信自己的。

6、信譽低劣?被消費者投訴欺詐,網上一搜一大堆。

看完長達34頁的英文原版報告,整個人根本無法淡定。美帝向來喜歡搞中概股,渾水更是臭名昭著。所幸的是最新一個交易日,優信開盤爆漲50%。似乎要預示著這波做空徹底失敗。然而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呢?

優信2018年6月以接近11美元的價格上市,一路下跌到11月就跌去了三分之二到3美元,12月被猛拉至10美元,又開始一路跌,到2019年4月15號又跌回了3美元,只不過4月16號,一紙做空報告,讓優信一下子跌到了不可能的1.41美元谷底,總市值只剩4億美元。而優信上市前不完全統計,總融資也已經高達13.6億美元。

看了這馬上就要一整年(11個月)的優信股價走勢。心涼,起雞皮疙瘩。恐怕做空報告不是空穴來風。

上市即是最高點,本來也沒什麼,尤其是對於這種超大規模融資,高估價的公司。加上大環境不好,一二級市場倒掛,就更容易是這種情況。但是僅半年跌走三分之二,就很是問題了。

二級市場上都是些厲害角色,強悍的投研能力是不允許一家資產優良的公司這種跌法兒。更何況,D輪融資有高瓴這種影響力龐大的耶魯基金直系機構背景的資本大鱷。

猛拉後,只一個季度剛過就又躺下了。躺下還不算完,直接被一紙做空報告給踩得稀巴爛。你猜這些資本大鱷那家全部退出了?3美元絕對是底線,否則業績怎麼過得去?即便是屎,也得撿起來吃了。

這就不難理解報復性的50%的拉昇為那般。像高瓴這樣的機構一二級市場通吃,隨時可以調用大批量資金做事,當然不會袖手旁觀。

讓我們回顧一下,優信上市前融資情況,見識一下都有那些機構這麼睿智,早早的就入了坑。不完全統計,多方數據有差異,摘取了筆者認為更可信的一組數據。


優信二手車股價暴跌始末


2017年1月E輪5億美元:高瓴資本、老虎環球基金、KKR、TPG、華平、光控眾盈新產業基金、華晟資本、Jeneration Capital,時代資本。

2016年1月D輪4億美元:華平、老虎環球基金、泰康人壽

2015年3月C輪1.7億美元:KKR、Coatue、百度

2014年9月B輪2.6億美元:華平、老虎環球基金

2013年4月A輪0.3億美元:君聯資本、DCM、貝塔斯曼、騰訊

從2011年搞B2B開始,優信已經是一家8年司齡的老手了。

戴琨可是李斌大出行艦隊的骨幹。拿的是李斌的天使投。82年生的西北漢子,歸國MBA,在汽車行業混了14年。

如果有人說戴琨不懂怎麼做二手車是沒人信的,根正苗紅。可就是這麼一位深諳車市的高手是怎麼把優信帶入今天的泥潭沼澤的呢?


優信二手車股價暴跌始末


來我們一步步倒著往回看。

2017年1月剛拿完5億美元大額融資。2月優信就被南都點了,記者梁羅喆,以標題《優信被曝180萬車源僅8萬真實 二手車電商巨頭頻陷造假門》來撰文,直陳二手車電商的荒唐事。

文中說優信網站上塞滿了已經賣掉的車,重複出現的車。雖然有內部人士聲稱這是造謠,子虛烏有的事。但是有離職員工透露,優信早期是人肉直採數據,到後來火起來,就有很多用戶自己報數據。又受一部車幾千元鉅額利益的誘惑,出現假數據不是很正常麼。不至於180萬隻有8萬真數據,粗算真實數據也應該有五六十萬輛的樣子。

如果造假數據,冒險是為了什麼呢?

原因簡單,數據是要寫到融資PPT裡的,不編造我有規模我第一,誰敢真金白銀砸。難道大機構的盡調都是吃乾飯的,這麼容易好糊弄?這個不得而知。但大機構都喜歡交朋友勝過做研究。估計是一家說盡調過了,別家都信了。

反正更多錢砸進去,數據不是真的也有可能變成真的。

華平2012年起開始佈局大出行,而二手車方向只選了優信一家。其它投資包括,神州出行、e代駕、蔚來汽車等。程章倫是一個看準了方向,就會不斷加碼的“成全”型投資人,人格魅力爆炸。

投58的時候就持續加碼連投,鼓勵姚勁波放膽做,也確實58很成功。到了戴琨這裡,更是不斷加碼鼓勵,即便有其它投資人不看好的時候,也是義無反顧,大力支持。可以說李斌系遇到了貴人,戴琨沾了大光。

根據艾瑞的數據,2017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85億輛,位列全球第二,並有望在202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中國的二手車和新車交易比為0.5:1,但是美國的數據則是2.4:1。參照成熟市場,中國還有4倍的增長空間可以拓展。是不是夠大夠喜人?

根據優信招股書披露的情況,優信2C市場份額為41%,2B市場份額為42%,果然全行業第一。具體成交量達63萬輛,成交額434億。二手車轉手週期30天已經很長了,反推一下,全年63萬輛成交,真實車源數量應該僅有5萬輛。還記得上面的數據麼?車源180萬輛可售來著,看著是對不上的。

數據打架,局面就猶如迷霧一般,根本看不透。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二手車交易網這事到底行不行。

要買二手車,一般人都會請一個懂車的行家現場試,得看懂機器的情況,別買到手,是個修修車,修個不停。對品質有可信的掌握,才可以談價格,才可以參照對比,才可以拿錢出來買。也就是關鍵問題有4個,1是真實車況,2是價格,3是選擇,4是購買。關鍵問題的次序不能更改。

關鍵問題,就是產品的核心要素要考慮解決的。既然價格、選擇和購買都是建立在客觀真實掌握車況的基礎上。那麼構建二手車交易網,核心競爭力一定是放在“真實車況”到底有多真實有多靠譜上。並且圍繞這個核心競爭力設計充分甚至超充分的全系統,來確保“真實”,並防範一切有礙“真實”的情況出現。

一旦真的出現漏網之魚,要準備極其嚴厲的手段,不只是處罰直接責任人,還要挖出一整條問題鏈加以嚴懲。要對因此而利益受損的購車人,做極其誇張的補償賠償,讓所有人都感覺震撼。要專門放一個“錯車”頻道,把所有利益受損購車人的案例放上去,並做醒目計數。

有了近乎變態的極限的玩命的追求“真實”,作為品牌基石。爛車都會嚇得跑到競爭對手哪裡去禍害競爭對手的用戶去了。競爭對手再便宜,服務做的再好,誰會去?

有了“真實”車況為基礎,口碑才有土壤,二手車甚至能爆發出擠壓市場對新車需求的龐大能量。價格也才有生命和質感,汽車之間才可以比較,用戶才能放心選擇,才容易下購買的決心。能賣的貴賺的多還賣的快。所有便宜幾乎能佔盡。

二手車,不管來自個人還是來自車商,都不存在新車那樣的汽車來源渠道限制。而且二手車確實會越來越多,交易需求也確實會越來越旺盛,交易規模更可能瘋狂增長,實在是好的不能好。

連青峰君這種在寫這篇稿之前根本不懂二手車是什麼鬼的人,都邊寫邊興奮的不成樣子。可想而知,戴琨能把優信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是有多膩害?

一提起二手車,就能馬上想起孫紅雷那張,長著一對小眯縫眼睛笑嘻嘻的臉。還豎著大拇指。“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車主多賣錢,買家少花錢,買賣二手車就上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值得信賴”。現在則變成了瓜子二手車行業領軍者。還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面對如此廣告還能說什麼?替大家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無私付出。


優信二手車股價暴跌始末


對比來說優信融了那麼多錢,做的廣告稀巴爛,一點兒存在感都沒有。優信二手車全國購,異地購車有差價,優信全國尋底價。除了MBA那個牌牌,你根本看不出來優信團隊有什麼出色商業功底。

單從APP下載量和用戶評價(三星應用商店)來說,瓜子有近1000個評價,評分4.5,而優信僅有近100個評價,評分3.5。優信最新的一條評價是:硬生生被優信騙了4萬塊。看下載量,好像是說,瓜子真的“遙遙領先”優信10倍的差距。至少從廣告感知上很明顯確認這是事實。

隨便選點兒雙方的負面事件看看:

2018年11月 瀟湘晨報《瓜子二手車賣事故車:退貨後又上架,“深度檢測”形同虛設》

2018年8月 青島交通廣播《小夥在瓜子二手車提事故車維權無門 孫紅雷你怎麼看》

2017年5月 中國消費網 《瓜子二手車無法上牌成“黑戶”》

2017年9月 北京晨報《優信拒退寶馬事故車:理賠已5次 公司稱就換了玻璃》

2017年6月 北京晨報《優信二手車剛開就故障 修理後依然沒能解決問題》

2017年6月 成都商報《提車一週就出故障 優信買輛二手車竟是事故車》

是不是名聲大,但名聲臭?典型高知名度、低美譽度。

再下一個產品看看:優信的6幅banner分別是金融再升級、異地購車有差價全國購車尋底價、視頻檢測、超值好車、二手好車一成就購、女司機一把入庫。瓜子的4幅banner 分別是購車補貼8000元、購車服務費最高優惠12888元、瓜子租車最高直降500元/月、首付3000元起開新車。

優信的banner還是跟廣告一樣信息傳遞記憶點不強,鼓勵用戶買外地車?瓜子的banner還是跟廣告一樣清楚,便宜優惠。

但兩者犯得最大的錯誤是,都在車況檢測真實性上沒有“著墨”。應該是本來就沒有把這事放到應該重視的程度和地步,也著實沒啥作為。兩家只知道強調價格,什麼時候都在強調價格。難道搞二手車的真不知道用戶買二手車最大的問題是“心裡會發毛,生怕買到破車麼”?


優信二手車股價暴跌始末


這個問題不解決,或者浮於表面解決不徹底,整個市場就沒有穿透力。廣告效力可能會衰減至1%。整體100的市場空間也可能只能做到1,還得幾家分,不是一家獨佔。

單從表述上來說,兩家一家比一家敷衍。優信搞了個金牌認證,這是什麼鬼?視頻檢測VR看車又是什麼鬼?這些東西都浮在表面,能給用戶多大的信心“相信你”?瓜子認證259項專業檢測,像是在玩數字遊戲,聽著心裡並不會更踏實。再對照那些糟糕的負面產品新聞,心裡更是覺得懸。

這兩家做事情完全摸不清楚事情的本質。確實極致嚴格來做檢測,並超級保障真實性效力,剛開始一定會付出巨大無比的代價,甚至可能會影響擴張速度。

可是一旦在檢測方面獲得巨大的突破,百分百給購車人提供超額超預期保障賠付,護城河就形成了,牢不可破。不給媒體哪怕一個負面報道的機會。市場會徹底穿透,顧客會蜂擁而至。哪兒至於像現在這麼被動。

優信合理市值應該在至少300億美元以上。搞得今天10億美元市值不到,動不動好像要倒閉的死樣子。

楊浩湧也是名校耶魯的計算機科學碩士,45歲的人了。之前成功創辦過趕集。確實在商業功底上明顯比戴琨高出一大截。但是隻是在外圍,比如營銷,核心任然抓不住。


優信二手車股價暴跌始末


投資人真心是有視野有願景的一幫人。這兩位創始人更是一個比一個背景強大,可似乎做事能抓到重點——建立核心優勢。張磊一再強調“護城河”、“時間的朋友”,這兩位愣是不在乎,或者在乎了去做,或許做了沒做好,總之就是沒有核心優勢。

如果確實產品能力,即便在好賽道中,即便有了充足的資本,依然無濟於事。此刻下決心,狠狠下功夫把檢測做起來,做到極致,或許還來得及。

但,憑直覺,他們應該不會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