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52歲苗族漢子,赤手光腳攀巖走壁40年,百米絕壁上盪鞦韆


52歲的黃小寶家住貴州紫雲縣格凸河畔的格凸苗寨,是土生土長的苗族漢子,他12歲時跟隨父親學習攀巖,是第七代徒手攀巖的傳人。

40年來,他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也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用雙手征服了格凸河畔以及燕子洞內的懸崖峭壁,練就了身輕如燕,飛簷走壁的功夫。

據說古時格凸河畔的先民有洞葬習俗,先人去世後葬於懸崖絕壁上的山洞中,這需要專人運送,於是就有人練就了這種攀巖絕技,包括黃小寶的祖輩。

黃小寶說,當年隨父親學攀巖,他是兄弟3人中惟一學會的。主要目的是跟隨父親去收集巖壁上的燕子糞和硝石,還可以挖草藥,採燕窩換取生活多需。

貴州紫雲縣境內有一條格凸河,河下游有一個洞高100多米的燕子洞,黃小寶就像山裡的獼猴一樣,能到達人跡罕至的險洞幽谷。

雖然他腿部殘疾,但雙臂力氣驚人。仔細看黃小寶的雙手,關節已經變形突起,手指滿布厚繭,猶如鷹爪,徒手攀崖像蜘蛛一樣緊貼在懸崖上。

黃小寶在徒手攀崖時,還可以在絕壁上做單手吊掛等驚險的動作,只要有一個凸凹,腳可以踏,手可攀的地方,徒手光腳就能上到幾近垂直的懸崖絕壁上,然後再安全返回地面。

黃小寶說,學攀巖至少要5年才能出師,攀巖需要勇氣、技巧,更需要全神貫注,不能一心想著向上爬,還要考慮退路;手抓之處,腳蹬之點要記住,找到最合理的著力點;出汗時停止攀巖。

據說全村1000多人,每代人中能以攀巖為生的不超過5人,能堅持下來的很少;在第七代掌握家傳攀巖絕技的四男一女五個人中,有兩人是他的徒弟。

他們分別練就了在懸崖峭壁上“舞蹈”的本領,有的能夠在懸崖上倒立還可以盪鞦韆,有的攀崖速度飛快。但攀崖畢竟是一項非常危險的生計,希望他們能夠平安,能把這個絕學一直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