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水果玉米10年,年銷售額2億,1個舉動如何讓他多收穫10%純利!

從2015年至今,短短4年時間,楊天龍的水果玉米事業快速擴張,年銷售額從8000萬漲到了2億,翻了不止一番。

而在我國,近幾年因為盲目擴張而陷入窘境的農業企業不在少數,楊天龍是怎麼做到收益不斷上漲、規模不斷擴大的呢?

种水果玉米10年,年销售额2亿,1个举动如何让他多收获10%纯利!

(楊天龍在玉米基地)

這一切都與他在2015年參加了一次學習有關。

楊天龍,中美國玉水果玉米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水果玉米行業領軍人物。2008年大學畢業創業至今,發展合作基地超過7萬畝,打造的“八兩陽光”水果玉米品牌,年銷售額2億元,銷售地遍佈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2015年3月份,世界農業第一院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在華舉辦了第一屆《採後管理及保鮮技術1.0》課程,吸引了中糧、百果園、海升、羅牛山、東錦、綠萌等中國龍頭農業食品企業的高管、研發人員參加,楊天龍也是學員之一。

學完之後的當年,他就對水果玉米的採後保鮮技術及管理體系進行了改進,供應鏈的升級讓他的供應和品質穩定度有了顯著提升。

种水果玉米10年,年销售额2亿,1个举动如何让他多收获10%纯利!

(楊天龍在保鮮課堂上)

為何這個課程能給他帶來這麼大的效益呢?它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

讓我們通過楊天龍的分享,去了解他對採後保鮮意識的改變,探求他在構建其水果玉米產業背後的採後保鮮體系的獨到之處。

“記了18頁筆記,當年降低10%的損失”

我當年去上這個課的出發點很簡單,雖然那時候我們在水果玉米的採後保鮮上已經是做得相當不錯了,但是我一看這個課程大綱,發現裡面可能有很多我沒注意到的東西,所以就去上了這個課,真正地學到了東西,三天下來記了18頁筆記。

結果這個課給我們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上完課我就對我們的採後保鮮體系進行了改進,當年就讓我們的採後損耗降低了至少10%,而這些降下來的損耗都變成了純利!

种水果玉米10年,年销售额2亿,1个举动如何让他多收获10%纯利!

(採後保鮮課堂)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年我們給國際大公司供貨,需要進行預包裝。但是包裝之後,塑料袋不透氣,容易誘發玉米的無氧呼吸,使得玉米到達銷售地之後看著雖然是好的,而口感已經有了衰減。

之後我去跟瓦大的教授討論,在摸清楚了水果玉米的呼吸原理之後,我們僅僅對包裝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優化,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有時候一個改進雖然很簡單,但是如果你不瞭解這背後的原理,你根本想都想不到。

所以我說,這個保鮮課程是給你省錢的,是為你創造價值的。中國果蔬的採後損耗率高居20%~30%,即使是降低1%,帶給企業的都是巨大的效益。

“把經驗轉化為數據,只能是在深刻理解原理的基礎上”

我當時上課的時候,問了老師很多非常具體的問題,儘管有的數據老師不能直接給我解答,需要我自己去查,但是老師會教給我係統性、根源性的解決辦法。

比如說,冷鏈運輸帶冰量這個問題——帶多了增加成本,帶少了又不能起到作用,這就需要結合玉米本身的屬性及環境特徵,進行非常精密的測算,這時候瓦大的課程就起作用了,它讓你有能力去建立一個這樣的精準控制體系。

种水果玉米10年,年销售额2亿,1个举动如何让他多收获10%纯利!

(水果玉米運輸包裝)

所以,我們能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保證玉米在到達當地之後有個兩到三天的貨架期,消費者拿到手中,就跟玉米剛採的狀態一樣,不管是口感還是外觀處於極佳狀態,甚至連苞葉都沒有一片蔫的,以此給消費者帶來最好的體驗。

你在面對這些挑戰的時候,如果不能把經驗轉化為數據,你就沒有應對複雜多變狀況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從根源上去學習、理解事物的原理,就沒有持續進化的能力。

而目前農業競爭到這個階段,沒有專業化、系統化的知識和能力,是不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也就終究會被時代遠遠地甩在後面。

“瓦大的這個課程就是採後保鮮領域的EMBA”

我當時上完這個課就說——這個課程價值百萬,但事後的結果證明它對我的價值遠遠不止100萬,這個課價值幾個億。我們把時間放長,它巨大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种水果玉米10年,年销售额2亿,1个举动如何让他多收获10%纯利!

瓦大采後保鮮卓越中心(Phenomea)

換句話說,瓦大的這個課程就是採後保鮮領域的EMBA,它把你在採後保鮮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梳理成一個體系,你再把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跟這個體系結合到一起,很多事情就想明白了。

通過上這個課程,首先在認知層面上,讓我們有一個更開闊的視野,我們做農業有時候容易太侷限於自己的產品,但是如果不抬起頭來看看這個世界上採後保鮮領域的頂尖水平是什麼樣的,我們就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樣的位置,也就不明確我們應該去努力的方向。

其次在操作層面上,這個課程的確給我帶來了很多操作細節上的啟發,直接讓公司在2015年多收穫了10%的純利。

“希望一起為攻克中國農業的採後難題獻力”

前幾天我和專家聊到一個數據,中國在水果、蔬菜上的採後損失率高達20%-40%,而美國、荷蘭這些發達國家的採後損失率僅在在1.7%-5%,折算下來經濟損失達3000億元以上,相當於1億多畝耕地的投入和產出被浪費掉。

种水果玉米10年,年销售额2亿,1个举动如何让他多收获10%纯利!

(自然狀態下,水果蔬菜極易腐敗耗損)

這麼大的損失背後是巨大的價值流失,而瓦大作為世界農業第一的大學,擁有世界上最頂尖的採後保鮮研發及應用能力。我自己上過這個課,認同這件事情的巨大價值,也希望各位生鮮行業的朋友們能夠參加,一起為攻克中國農業的採後難題獻力。

在楊天龍學完的兩年後,2018年6月29-7月1日,《採後管理及保鮮技術課程3.0》在北京開課,包括農夫山泉、浩豐食品、好樂草莓、樂禾食品、丹東丹盛、極星農業在內的40餘企業代表參加,涵蓋樹莓、番茄、草莓、生菜、臍橙等多個品類,在中國生鮮界掀起採後保鮮管理升級的浪潮。

2019年,4.0課程即將於4月26-28日在京開,積累了前三期的問題與案例,《採後管理及保鮮技術課程4.0》將更兼實用性及本土化。目前已有近30名學員報名,涵蓋獼猴桃、檸檬、草莓、蔬菜、香蕉、火龍果等品類。

這堂課適合誰?

  • 對採後保鮮有一定需求和實踐經驗的農商企業高管和技術研發人員;

  • 對採後保鮮有一定需求和實踐經驗的農商企業高管和技術研發人員;

  • 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種植及加工企業;

  • 生鮮電商、生鮮連鎖店、連鎖超市、批發市場等貿易流通企業;

  •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服務企業、保鮮技術企業、農業科研單位。

三天課程安排DAY 1

  • 學習瓦大保鮮技術在中國落地後的產業化應用案例、最前沿的新興技術和商業化應用。

  • 學習採後保鮮基本科學原理、採前採摘時的技術要點,做到全面嚴謹的品質管控。

  • 親自設計和參與生鮮產品的測量實驗,從邏輯統計意義及個人感官多重角度體驗採後保鮮過程。

DAY 2

  • 學會選擇自己企業產品最適合的包裝形式,達到降低質量損耗和延長貨架時間的效果。

  • 從裝車前的冷卻方法效率管控,到運輸方式的利弊分析,再到最佳儲藏控制的關鍵節點,通過詳細案例的講解,實打實掌握供應鏈的上下管理。

DAY 3

  • 學習標準化檢測、評估和控制,保證食品安全和衛生,降低採後農產品疾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 如何讓採後管理可持續:從水、劑、電、油等角度著手,在產品保鮮程度不變下,最大限度控制成本。

  • 測評第一天試驗結果,覆盤自己的設計和操作,由實驗轉化為經驗。

  • 頒發瓦大權威課程結業證書,評選最佳小組和個人,從此進入世界知名農大的校友人脈圈。

採後管理及保鮮技術 4.0課程

种水果玉米10年,年销售额2亿,1个举动如何让他多收获10%纯利!

開班時間:2019年4月26日 - 4月28日

開班地點:中國·北京

課程形式:中英雙語授課 +小組實驗

報名費用:單人票13800元;雙人套票(高管+研發)24800元

1次學習投入,當年能賺回百倍利潤!

報名即將截止,搶最後名額。

劉老師:176 0080 1727(電話同微信)

~ 感謝您讀完全文,每天與您一起進步 ~

優質項目報道或商務合作,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