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征服梅西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 好球員的預判 」


1

是古利特的《How To Watch Football》一書,讓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細節:普通球員才會從比賽一開始就全力狂奔,頂級球員從不急著比賽,比如梅西。

比賽開場階段,他通常只是漫無目的地遊走,明顯沒把注意力放在球上。今天凌晨對陣曼聯的開場前10分鐘,梅西幾乎沒有出鏡。當然這麼做並非出於走神或傲慢,他只是在觀察。觀察每一個對手的防守站位,以此思考如何破解對手的防守體系。這是他長久以來的比賽習慣,做完這些,他才會全身心投入比賽。


就這樣征服梅西



為了驗證這種說法的可靠性,我特意花費半天時間整理出一組簡單的數據:在梅西為巴薩和阿根廷國家隊攻入的660粒進球中,沒有一粒發生在比賽前2分鐘。即便我們將時間延長到前4分鐘,這個數字也僅僅為5。事實上,梅西在比賽前15分鐘的進球數還不及他正常水準的1/6。考慮到他的個人能力和巴薩整體實力,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梅西正利用這段時間分析場上局勢。

一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事實是:高水平足球比賽,是一場智力博弈。那些出自球員天賦的下意識動作,其實遠比球迷們想象得要少。哪怕天賦驚人如梅西,也需要時刻在場上保持思考和計算。哈維曾說,足球關於時間與空間。這實際是將現代足球幾何化處理,而比賽本身就成了計算時間與空間之間公式的過程。


就這樣征服梅西



2


一些老派足球教練認為:防守靠調教,進攻則主要靠球員靈感和天賦。這套理論擱在15年前依然適用,因為比賽雙方各踢各的,贏球要麼靠實力碾壓,要麼靠街頭智慧。是快速發展的視頻分析技術,讓世界足球變成了“模仿遊戲”——從此,弱隊也能依樣畫葫蘆地踢起有效防反。

如今高水平球隊的隊員們,早在賽前就對自己的對手瞭然於胸。iPad和手機再也不是訓練場上的禁忌品,相反大部分球隊會要求球員在訓練中帶上,以加強學習。


就這樣征服梅西



早在5年前,德國國家隊就有一個專門的app,方便分析師給球員們分享有用的比賽視頻片段。比如,他們研究了荷蘭球員達利·布林德的防守錄像,發現他在防守“二過一”時的心得:不死盯皮球,而是死死跟住率先啟動的那名球員,直到這次進攻完結。

他們用這套方法應付熱衷於“二過一”的法國隊,1比0取得小勝;這之後,他們又用同樣的方法對付同樣痴迷於“二過一”的南美雙雄——巴西和阿根廷。你猜結果怎麼樣?

德國人的成功經驗表明,防守是可以進行事先演練的。這無疑給了曼聯中衛克里斯·斯莫林信心。本場對陣巴塞羅那前,斯莫林放出豪言:“我會想辦法解決梅西。”沒錯,他是認真的。有多認真?至少梅西在他的嚴防死守下,沒有取得進球且血染沙場,而他直到比賽第85分鐘才得到一張黃牌。


就這樣征服梅西



3

進攻不同,如果說防守是解決問題,那麼進攻則是製造麻煩。在任何領域,創造都遠比解決消耗更多資源。你無法事前告訴前鋒們如何擊敗後衛,但那些最頂級的進攻球員(比如梅西),具備極強的自主思考能力。

普通球員在高速對抗中被對方後衛團團圍住時,可能會依靠直覺試試運氣——比如低頭悶跑——英格蘭球員的拿手好戲。天才們截然不同,他們具備在緊急危機下迅速處理信息的能力。

葡萄牙教練奎羅斯用一套“撞車理論”來對此加以解釋:想象一下兩輛車相撞的情景。對我們來說,那就是一瞬間的電光火石,但對他們而言則是慢速播放。同一個瞬間,他們抓取到的細節比我們普通人多得多。”

之所以天才們能將正常速度當慢動作處理,除了他們超乎常人的大腦運轉速度,還因為他們很早就對事件做出了預判,簡而言之便是:他們早在接球前就設想好了會發生的一切。


就這樣征服梅西



在心理學上,這種能力被稱為“可視化預測”。球王馬拉多納在淪為油膩老年胖子之前,也曾經是飄逸的精靈。在自傳裡,他如此形容1986年對英格蘭隊攻入的那粒“連過5人”絕世進球:“這是我兒時就夢想過的進球。”換而言之,他其實很多年前就在為這粒進球做準備。

當我第10遍回看這粒經典進球時,還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細節:縱使那個瞬間有半支英格蘭隊在對老馬圍追堵截,他依然有空抬頭觀察正跑向後點的隊友巴爾達諾(前皇馬總經理)。馬拉多納一直想找機會傳球,但時機遲遲不來。最後他不得不自己過掉門將,射空門得手。這個細節的恐怖之處在於:在他看來,那一個個如狼似虎向自己撲過來的英格蘭球員都在使用慢動作,以至於他可以盤帶過人的同時,還有精力去觀察一旁的巴爾達諾!


就這樣征服梅西



4


最頂尖的球員,通常都有超強的視覺記憶能力。天才們僅用幾眼就能迅速記住對方球員的站位。

2002年3月2日,阿森納2比0擊敗紐卡斯爾,這原本是一場意料中的勝利,卻因為一粒精彩進球而名垂青史。比賽中,博格坎普接皮雷的斜傳,禁區前沿背對球門領球,隨後荷蘭人向另一方向轉身,輕鬆甩掉防守球員後推射破門。


就這樣征服梅西



英超官方將其視為史上最佳進球之一,因為它完美體現了一名球員細膩的技術、敏銳的觸感和出色的臨場應變。但事實遠未媒體形容的那麼複雜。在阿森納青年隊當實習教練期間,我曾有幸向博格坎普討教過這粒進球的秘訣所在。得到的答案是:

“沒有秘訣,這粒進球也不是意外。我早就設想過這粒進球,並且在訓練中也完成過不止一次的演練。”面對如此理所當然的回答,我一時詞窮,唯有鼓掌。

同樣的話,尚未昏迷前的車王舒馬赫也說過。他說自己的大腦就像被訓練過一樣,儘管身體在處理這一圈中的這個彎道,腦子裡卻已經在預想下一圈中的下一個彎道。這也是預想,和梅西在球場上過五關斬六將屬於一個邏輯。

從某種意義上講,足球這項運動就像是賽車和國際象棋的結合體。比賽結束後,“你會因為奔跑和用腦過度而身心俱疲。”

順便提一句,斯莫林之所以能在比賽中有效遏制巴薩進攻,是因為他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也做了“可視化預測”。如何盯防梅西?他其實早就在腦海中設想過無數次。讓梅西流血,很可能也是他預想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