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也要堅守人文精神

網絡時代也要堅守人文精神

互聯網科技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獲取和傳遞信息的方式,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溝通交流。從社交媒體到直播平臺,種種前所未有的新鮮事物衝擊著人們的想象力。隨著資本的大量湧入,網絡時代文化產品的形式越來越豐富,但精品內容不足,思想缺乏深度,以流量為評價標準、快餐式的精神文化追求等等問題也同時突顯。網絡時代的人文素養存在諸多隱憂。

其實,互聯網帶來的文化衝擊未必都是負面的。多樣化的知識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技術的進步也為文化的傳播、傳承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因此,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合理引導、順勢而為,把握好技術帶來的契機與助力,就能在社會發展的劇烈變革之中尋找到提升人文素養的正確道路,幫助我們更好地傳承傳統,守護精神家園。

這就需要我們在網絡生活中弘揚健康、積極、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以深度的思考和悲憫的情懷,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建設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文生活環境和網絡社會環境。一方面,要加強政策扶持,優化配置社會資源,增加優質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不只是簡單地迎合人們的需求,更要注重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工匠品質引領文化生產,培育積極健康、引人向上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另一方面,也要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引導群眾自覺抵制落後頹廢文化的侵蝕。在這一過程中,公眾人物要發揮示範作用,大眾傳媒也要擔負起社會責任。用積極向上對抗消極沉淪,用尊重包容對抗狹隘腐朽,引導形成尊重知識、敬畏崇高、追求厚重的文化氛圍,讓人文精神在網絡時代熠熠生輝。(作者: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